摘要:一方水土育一方珍品,一片匠心铸就金字招牌。从崇明大米的清甜软糯,到南汇水蜜桃的馥郁多汁;从松江大米的地标认证,到马陆葡萄的科技赋能……在大都市的广袤田地里,上海农业品牌正用“绿色”与“安全”的双重基因重塑超大城市乡村振兴的底色。即日起,我们推出“绿色品牌故事”
一方水土育一方珍品,一片匠心铸就金字招牌。从崇明大米的清甜软糯,到南汇水蜜桃的馥郁多汁;从松江大米的地标认证,到马陆葡萄的科技赋能……在大都市的广袤田地里,上海农业品牌正用“绿色”与“安全”的双重基因重塑超大城市乡村振兴的底色。即日起,我们推出“绿色品牌故事”系列,看上海在都市与田园的共生中,书写农业品牌的时代答卷。
今年7月,上海南汇团星瓜果专业合作社培育的水蜜桃在2025年度浦东新区“南汇水蜜桃”擂台赛中摘得金奖。2023年,该合作社获评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最美绿色食品企业”,此项殊荣,全市仅16家,浦东新区仅2家。
对于上海南汇团星瓜果专业合作社来说,自2008年创立以来,这样的荣誉已经不胜枚举。“不管是何种奖项,都是对合作社的肯定和对团星水蜜桃的认可,每一份荣誉我都倍感珍惜。”合作社理事长王华虎多年如一日,在种好桃子这条路上勤勤恳恳,踏实坚守。
绿色食品领航,走上品质农业道路
王华虎是土生土长的浦东大团镇人。大团地区素来有“东稻西桃”的说法,镇东边以水稻为主,而西边则惯于种植水蜜桃,这里的“大团蜜露”可以说是南汇水蜜桃的当家品种,老百姓常称之为“半斤桃”,其果皮黄绿带红霞,果形圆润如满月,果肉致密,口感扎实。但是这样味美质优的桃子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不少农户因种植桃子收益有限,积极性受挫,大片土地亟待更有效的利用。
在种桃子之前,王华虎在镇上的一家运输公司担任车队长,管理着二十几辆车的运输事务。然而,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当地桃子种植业发展的潜在机遇,“我看到那么多土地闲置,觉得特别可惜。政府对农业种植有补贴政策,西边地区又有种植桃子的传统,我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就这样,他毅然辞去了车队长的职务,与曾是林果乡土专家的父亲王鹏飞一同踏上了农业之路,开始租用那些不愿继续种植的农户的土地,亲自投身到桃子的种植事业中。
起初,接手的土地大约60亩,面对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他满怀热忱,却又深知责任重大,要想在这片土地上收获成功,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种植技术。于是,他对土地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淘汰老树,翻新土壤,从最基础的做起,养好地,种好树。
2010 年,对于合作社而言,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经过一年的精心筹备,在这一年,合作社成功获得绿色食品证书,认证面积从最初的 60 亩扩大至 108 亩,自此走上了品质农业的发展道路。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对绿色、健康、安全的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团星合作社的绿色优质水蜜桃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和可靠的认证,迅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
同时,绿色食品证书也激励着合作社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为了确保每年都能通过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年度检查,合作社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土壤改良、肥料使用、病虫害防治到果实采摘、包装运输,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标准和操作规范。合作社还定期组织员工参加绿色生产培训,提高员工的绿色生产意识和技能水平。
绿色防控、绿色肥料,守护桃园生态之美
当问到如何才能把桃子种到这么优质时,王华虎腼腆一笑:“哪有什么‘秘诀’,就是坚持踏踏实实种好桃子,专注品质罢了。”
走进团星合作社的桃园,仿佛置身于一个绿色的生态王国。满园的桃树郁郁葱葱,桃树之间还能看到一些特殊的“小卫士”——防虫板、诱虫灯等绿色防控设施。“这是我们桃园的好帮手,专门防治病虫害的。”王华虎介绍,合作社摒弃了传统化学农药的使用,转而采用物理、生物等多种绿色防控手段,利用防虫板诱捕害虫,放置诱虫灯在夜间吸引并消灭害虫,有效减少害虫的数量。
此外,合作社还注重桃园的生态建设。在桃园中种植绿肥作物,改善土壤结构,还能为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形成良性生态循环系统。同时,不使用除草剂,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既保护了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有益昆虫,又减少了化学污染对环境的破坏。
肥料是农作物生长的“粮食”,对于桃子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团星合作社深知这一点,在肥料使用上始终坚持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原则,每年都会采购大量的商品有机肥,这些有机肥以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原料,经过高温发酵、无害化处理等工艺制成,富含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和有机质,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桃树的抗逆性。与传统化学肥料相比,商品有机肥具有肥效持久、养分全面、无污染等优点,能够为桃子的生长提供更加均衡、持久的养分支持。
在施肥过程中,合作社根据桃树的不同生长阶段和土壤肥力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在桃树萌芽期、开花期、果实膨大期等关键生长阶段,及时补充养分,满足桃树生长发育的需求。同时,采用沟施、穴施等施肥方式,将肥料准确地施入桃树根系周围,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浪费。
得益于绿色肥料的滋养,团星合作社的桃子品质卓越,果形大,饱满又圆润,色泽鲜艳诱人,口感香甜多汁,深受消费者喜爱。
精细化管理,深耕农业绿色转型
“农业是良心活,容不得半点投机。”王华虎的“工匠哲学”在合作社随处可见。
从授粉、疏果、套袋到留熟、采摘、包装等各个环节,团星合作社始终坚持农业标准化生产流程,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制定了详细的生产技术操作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确保每一颗桃子都符合高品质的要求。
授粉环节,合作社全部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确保桃树充分授粉,提高坐果率。疏果环节则根据树冠大小和树势来合理留果,确保留下的果实都是健康、无病虫害、形状良好的优质果。套袋前进行疏果,进一步筛选出品质上乘的果实进行套袋保护。采摘环节注重时机选择,确保桃子在最佳成熟度时采摘下来。采摘后的桃子经过严格分拣和包装,才能走向顾客手中。
“农业绿色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王华虎这样说道,这位扎根乡野的“桃王”,用最朴素的话语道出了现代农业的真谛。
作为南汇水蜜桃产业的领军者,团星合作社还积极推动整个产业的绿色转型。许多周边农户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开始采用绿色防控和有机肥应用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执行严格的绿色生产标准和管理规范,不少农户逐步转变了生产方式和管理理念。合作社还定期组织专家讲座和现场指导活动,向农户传授绿色防控、有机肥应用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酒香不怕巷子深,团星合作社在销售策略上有自己的心得。线上通过微信平台、视频号和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线下则参加农博会、直播活动以及与企事业单位和工会合作进行团购销售。走品质路线就意味着要放弃产量,面向特定群体做精准营销,“我们的桃子不进入超市销售,因为我们专注于生产精品桃子。”王华虎自豪地说。正是这份对品质的自信和对品牌的执着追求,让团星合作社的桃子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团星合作社的办公室里,大大小小的奖牌见证着绿色发展的丰硕成果。荣誉背后,是合作社始终如一的绿色初心——用生态化理念守护乡愁。在这里,绿色不是营销噱头,而是始终如一的生产方式,品牌不是价格标签,而是承载乡愁的文化符号。
“希望能让更多人品尝到带着浦东泥土芬芳的绿色甜蜜。”站在桃林眺望远方,王华虎的视野早已超越合作社的围墙。
当城市消费者咬下那口汁水丰盈的水蜜桃时,他们品尝到的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一个农民合作社对绿色初心的坚守,对品质匠心的执着,以及对产业共富的担当。这,或许就是“团星”品牌能够誉满沪上的终极密码。
文:王珊
来源:上海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