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武装到牙齿的黄维兵团,各纵队司令选择步步为营。敌人兵力充足、武器装备十分充裕,中野缺少重型武器,局势反转过来,黄维的处境也十分艰难,想要拿回被我军占据的宿县更是难上加难。
1948年解放战场上,中野大军跟劲敌黄维兵团相遇,此时我军取得碾庄战役的胜利,为我军第一阶段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可随着战场扩大。
面对武装到牙齿的黄维兵团,各纵队司令选择步步为营。敌人兵力充足、武器装备十分充裕,中野缺少重型武器,局势反转过来,黄维的处境也十分艰难,想要拿回被我军占据的宿县更是难上加难。
在国军内部,许多有良知的将领都反对带兵上前线。然而,面对蒋介石的强权,黄维此时被贬到大后方管理一所军校,以当教官为生,想着安度晚年。
可随着国军多次战败,老蒋手下无将可用,黄维也被迫上了战场,直接打乱了他对未来的规划。十二兵团交到他的手上时,他有些不知道该如何指挥。
此时粟裕的名声已经打了出来,面对中野跟陈赓、刘帅打更没有胜算,但他被赶鸭子上架,只能硬着头皮上。
他的部队内部潜伏着我党许多同志,为我军提供重要消息。从上战场的那一刻起,他的败局就已注定。他没有像黄百韬那样选择战场尽忠,而是被我军在坦克内俘虏。
可战斗结束之后,老蒋得知这件事后,根本不敢大肆宣扬此事,反而选择持续降低此事的影响,将他以阵亡处置。战后他被转送多地,最后进入北京功德林接受我党的改造和教育。
他被告知阵亡在战场上,老蒋没委屈其家人,临走前带走了他的妻子蔡若曙和家里的几个孩子,一起乘飞机前往台湾生活。他的妻子也是一个聪明人,多次听别人说起丈夫的消息。
联想到之前郑洞国将军就被宣扬成阵亡,她留了个心眼,找关系塞钱,悄悄回到大陆,找到曾经的好友打听丈夫黄维的消息,最终得到丈夫没有牺牲的真实消息,才重燃活下去的希望。
她得知丈夫有机会获得特赦,非常激动,带着所有家当和孩子们,找关系回到大陆生活。周总理得知这件事,特地前来看望蔡若曙和几个孩子,一边安慰一边关心几个孩子上学的问题,还贴心地为她们母子找到房子住。
反观进入监狱的黄维,他跟其他国军将领进入监狱后的表现如出一辙,不配合接受教育和改造,就像混在一群国军将领队伍中的“大反派”,因为自身思维固化,更加冥顽不灵。
在遇到记者前来拍照时,他还会四处躲闪不配合,听到别人的提问,他会恼羞成怒地说:“我是被俘人员,打仗打失败了,不是投降你们,更没有选择苟活。”此话一出,让监狱的监管人员非常头疼。
改造黄维的任务确实任重而道远。许多国军将领一进入监狱就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往,积极学习新民主主义,争当一名新中国的好公民,可黄维却恰恰相反。
每天不仅不配合,反而在上教育课的时候,还会大闹课堂,管理战犯传播新思想的教员讲什么,他都会反驳捣乱,扰乱课堂秩序,被俘战犯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会写下自己的心得编撰成一长篇笔记。
杜聿明起初也非常顽固,后来身体各种疾病复发,眼见没救了,我党花费大价钱为他治病,他这是才意识到自身的错误,进行反思和学习,成了监狱里的带头接受新中国改造的将领之一。
王耀武被抓很配合我党的教育,争当国军战犯改造第一任,获得了首批被赦免资格,出狱媳妇跑了,还娶上美娇妻;还有同样表现的当数宋希濂,他起初跟陈赓将军是就认识,师兄弟关系很好。
可惜两人分道扬镳,在白公馆的一番促膝长谈,让他迷途知返,积极接受我党改造,与他们的行为相反的人莫过于黄维等人,他十分固执,不写悔过书和心得,唯一写下的一些内容就是自己害了十万国军,辜负老蒋的信任。
在之后的教育中,也会有很多报纸送进监狱,让这些国民党战犯与时俱进,感受新中国蓬勃发展的动力,黄维看到一些银行建设的消息,讥讽说:“这样看来,全国人民的钱都掌控在共产党手中。”
黄维的顽固不化,让我党十分头疼,为此特地网开一面,决定让蔡若曙带着几个孩子,前去监狱看望一下她的丈夫,帮忙规劝他积极接受改造。
黄维见到妻子十分激动,却听到她说是我党帮助她们找到房子解决上学问题,心底的那道牢不可破的防线,慢慢出现裂痕,他虽然没有具体行动,却在日常生活中悄然发生改变。
1959年,我党对关押在监狱内部的战犯进行第一批赦免,蔡若曙以为丈夫做出了改变,肯定会出现在名单上,可她看了又看,还是没有丈夫的名字,长时间的精神支撑瞬间崩塌,随之病倒。
当黄维得知这一消息,瞬间醒悟过来,开始做出大幅度的改变,可他紧赶慢赶,还是成了最后一批被特赦战犯,在监狱期间,他战争时期留下的病症,纷纷复发,在监狱的时候,他以为自己命不久矣。
可我党却选择对他进行积极救治,将他治疗好,治病期间,病人需要营养,此后他的伙食里出现肉蛋奶这些非常有营养的食物,即便是那几年最困难的阶段,都没有间断对他的供应。
因为此时黄维十分疑惑,一次听闻全国进入最困难的那几年,他看着伙食心想一点也不困难,恍惚间看着送饭的守卫好像还胖了一点,等到他扛到1975,毛主席看着最后一批特赦名单,人民已经忘记他们犯下的错,最后决定将这批人全都特赦放掉。
等出了监狱他才知道自己能吃上肉蛋奶都是靠着周总理特殊关照和照顾,他作为黄埔一批学员,曾经也受过周总理的教导,在监狱里待满27年出狱的他已经是个七旬老人。
得知这个消息他崩溃大哭,忏悔自己,周总理晚年得知他真心悔过后,十分欣慰,不忘自己一片苦心,他也常常自责,没有带领更多的黄埔学员踏上正途。
黄维最后落得被我军俘虏的下场,是因为他文人的那种故步自封,深受儒家思想的束缚,而老蒋很擅长用这种手段,利用文化方式淡化我党的思想和影响。
黄维在做人问题上,在我党内部绝对能吃得开,到了国民党内部,却很难得到重用,即便他一身本领,也没有施展的地方,他曾是读书人,不屑花钱收买上司,跟上级领导闹得很僵,也不懂得讨老蒋欢心。
能力无法从国军将领中脱颖而出,所以就此沉寂下去,他带兵上淮海战场前,曾在军校管理学生,这不是他主动申请的,而是因为跟顶头上司相处不好,受到排挤,才脱离军队,这对他来说很符合心意。
可随着国军内部没人了,他只好被赶鸭子上架,淮海战役期间,他被包围,但我军根本无法派遣大军围剿他,因为我军兵力较之敌人相差十多万人,人数差距不是轻易能弥补的。
但此时国军队伍已经成了一盘散沙,一次乘坐战车急于突围的举动,被其他战士看成临阵脱逃,立马引起连锁反应,致使部队方寸大乱,才被我军挨个分割包围消灭。
突围的时候他不择手段,下令让空军投放非常规的炸弹,被俘时他以为必死无疑,结果却遭到优待,还能被特赦,得到自由,赶到自责和懊悔。
这样的巨大反差,让他感觉浑身不自在,所以才抱着一心求死的心,死得壮烈来得痛快,他的愚忠换来了妻子因为没有主心骨,承受巨大压力,最后精神病发,投湖自尽,看不清事实真相害人害己。
来源:祥华历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