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8日,南宁吾悦广场负一层人潮涌动。永辉超市"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店开业首日,货架上的环江牛肉还带着喀斯特山区的晨露,壮族绣球装饰旁已挤满拍照打卡的市民。这场耗资千万、历时32天的改造,不仅是广西零售业的历史性时刻,更被看作实体超市在电商围剿下的
2025年3月28日,南宁吾悦广场负一层人潮涌动。永辉超市"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店开业首日,货架上的环江牛肉还带着喀斯特山区的晨露,壮族绣球装饰旁已挤满拍照打卡的市民。这场耗资千万、历时32天的改造,不仅是广西零售业的历史性时刻,更被看作实体超市在电商围剿下的"诺曼底登陆"——要么破局重生,要么彻底沉没。
一、商品革命:断舍离背后的生存逻辑。
下架6570种商品,新增4356种,相当于给超市做器官移植手术。店长刘欢的比喻道出残酷现实。货架上消失的膨化食品和速溶咖啡,被DL精酿啤酒和百菲酪水牛奶取代。生鲜区最显眼位置,北海皮皮虾与钦州生蚝组成"海鲜CP",旁边电子屏循环播放捕捞视频——这不仅是商品陈列,更是消费心理战。
二、服务较真:0.5毫米的温情刻度。
在收银台旁,78岁的黄阿婆正用免费血压仪检测,工作人员递上温水时特意试过温度:"我们要求递水高度保持顾客胸口位置,误差不能超过0.5米。"这种近乎苛刻的标准,源自员工薪资上涨25%、带薪年假10天的激励政策。当超市保洁员月薪突破4500元,服务品质自然水涨船高。
三、文化破壁:绣球与智能射灯共舞。
三月三"民俗装饰区,壮锦纹样的智能射灯在地面投射出互动光斑,小朋友追逐光影时撞倒货架,立即有员工蹲下安抚:"没事的,阿姨小时候也爱玩。"传统铜鼓与现代晶瓷板的混搭,恰如货架上荔浦芋头与黑松露饼干的奇妙组合——本土化不是土味,而是让城市记住乡愁。
四、生死时速:8小时的下架倒计时。
生鲜主管的手机每隔4小时震动一次,这是果切商品的"催命符":超时1分钟就要打折。晚8点闭店前,没卖完的陆川猪肉被打上六折标签,清洁工老周总会买两盒:"比市场价便宜,孩子长身体需要。"这种"不留隔夜菜"的执念,让损耗率从18%直降至3.7%。
开业当天,收银台前的长队拐了三个弯,68台自助结账机全部亮起红灯。这场零售实验的成败尚未可知,但有些改变已然发生:曾经在手机比价的大妈,正仔细端详有机紫甘蓝的纹路;总抱怨超市吵闹的上班族,在民俗展区流连忘返。永辉的这场豪赌,或许正应了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那句话:"商业的本质不是算计,而是让员工和顾客都笑着回家。"此刻想问头条读者:当超市开始比你家客厅更温暖,你愿意为这份温情买单吗?
来源:滑滑科技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