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临沂客户端讯“我们镇是著名的石雕石刻和黑松苗木基地。为实现石雕石刻的资源、技术及销售共享,我们本着‘共富、共建、共享’理念投资打造了有500余株景观松及2000余件石雕石刻的松石坊,引入电商平台,通过直播讲解‘汉白玉二十四节气’等工艺,吸引消费者,并带动年轻
在临沂客户端讯“我们镇是著名的石雕石刻和黑松苗木基地。为实现石雕石刻的资源、技术及销售共享,我们本着‘共富、共建、共享’理念投资打造了有500余株景观松及2000余件石雕石刻的松石坊,引入电商平台,通过直播讲解‘汉白玉二十四节气’等工艺,吸引消费者,并带动年轻人返乡学艺。”日前,莒南石雕石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莫宗永告诉记者:“莒南县坊前镇石雕石刻产业已形成线上线下产供销一体化。去年以来,产品销往全国23个省市,营业额突破8000万元,既带动了群众就业增收,又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增加了村集体的收益,实现了三方共赢。”
莒南县坊前镇素有“中国石刻艺术之乡”和“江北最大黑松育苗基地”的美誉。1968年,该镇王家坊前村成立全县第一家石雕石刻厂,第一批产品——7对石狮子在广交会上成了抢手货,并带回4500元的定单。从此以后,石雕石刻产业逐渐崛起。近年来,该镇发挥资源集聚优势,以石雕石刻为核心,盘活村企闲置资源,投资1400余万元建设了松石展示展销园,并与企业共同建设“山东手造—莒南石雕展馆”,集中展示石材加工流程及地产优品精品,实现加工、展示、销售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同时,通过规模化生产、电商赋能、科技升级、非遗传承与文旅融合等,不断为传统产业赋予新内涵,构建了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为充分迎合市场需求,该镇引导石雕石刻企业不断创新产品类型、丰富产品应用场景,推出“订单式”服务,根据订单需求进行设计制作,推动产品更新换代,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实施“数字技术+传统雕刻”发展模式,通过引进数控技术,让传统手工雕刻转变为精细数控雕刻,设计、制作更加精准高效。
一锤加一錾,一年十来万。来自花峪头村的汤金鹏每天可加工隔离石球30余个,日工资600元以上。作为该镇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石雕石刻成为手艺人发家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截至目前,全镇共有石雕石刻企业120余家,石雕展销部20余处,产品远销日本、美国、东南亚、欧盟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近5亿元,带动从业人员近6000人,还间接通过文旅、电商等衍生岗位惠及更多村民。
“从十六七岁开始,这套锤錾就跟着我一块见证了坊前石雕的发展历程。”从事石雕石刻50多年的石雕艺人王家范说,“从兴趣爱好到养家糊口,再到现在的发家致富,石雕石刻这门技艺已经成为了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石为媒谋共富。自2022年以来,坊前镇以松石两大传统产业为依托,将传统文化转化为经济动能,绘建“三生三宜·松石小镇”,实现富民强镇的目标,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兴、文化活、百姓富”的鲜活样板。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作金 通讯员 王钰婷
编辑:吕金妮
来源:在临沂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