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其书名所双关,作者进行了一些学科间的嫁接:尝试用哲学、科学、伦理学、符号学、艺术学、文学批评等多重学科视角,补充一些当代缺失的对于“植物”应有的哲学思考。 本条是概述笔记,方便未来查询。 介入(Interventions)章,先打理论基础:从探讨植物是否存在有智慧切入,主张一种“植物伦理”的存在(在烹饪植物时,我们是按照常规向它施加我们的意志,还是可以更往前一步,去思考植物是“什么”,植物是“谁”?)同时也稍微涉及了一个灯下黑的问题:为什么当今植物伦理存在如此大的一块空缺? 交互(Interactions)章,收录了他与一些植物哲学、植物科学领域同事共同撰写的文章,包括:植物如何通过检测形状、颜色、气味、声音,并做出精准行为选择;植物如何学习它所在的环境;植物的“神经系统”(比如,含羞草可以被麻醉剂麻醉);植物之间的沟通方式(当没有“语言”的时候);植物是否会发出声音等等。 解读(Interpretations)章,解读哲学家、理论家、以及文学作品中的植物角色解读,比如卢梭笔下的柳树,尼采笔下的丛林,梭罗的豆田与杂草等等,探讨植物不同的哲学特质:植物的本体论、存在性、植物是否有高贵低贱之分、什么是腐朽、种子的内涵、树的整体性。另有一篇作者称为“词汇的植物学”的课题,通过植物词汇的语源溯源,展现不同文化中人类是如何理解植物。(这一章整体偏抽象,有些费脑,但确实在世界观上又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访谈(Interviews)章,收录了作者与不同领域的创作者进行的关于植物的对谈与辩论文本。包括与艺术家Heidi Norton主题名为Threptikon(这个标题也来自于亚里士多德的“植物灵魂”概念)的艺术展的对访谈,如何理解这场展陈背后的对于植物的思考;与环保主义者Joe Humphreys谈论植物伦理,探讨如何尊重植物,如何平衡人类与环境关系;与Margarida Mendes讨论植物社会的组织模式是否有可能为人类社会组织提供一种参照,以及对于当代科学局限性的审视;最后是一场精彩的对植物伦理和动物伦理的辩论,如何建立植物伦理思维,作为对素食主义道德思想的补充。我们为什么干预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而不干预人和植物之间的关系? #动手就是春天 #植物 #哲学 #植物智能 #植物学 #生态学 以及,注意到:#动物伦理 (80.9万条内容)#植物伦理 (40条内容)摘要:正如其书名所双关,作者进行了一些学科间的嫁接:尝试用哲学、科学、伦理学、符号学、艺术学、文学批评等多重学科视角,补充一些当代缺失的对于“植物”应有的哲学思考。 本条是概述笔记,方便未来查询。 介入(Interventions)章,先打理论基础:从探讨植物是否存
来源:文传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