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4年,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教委、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人民出版社联合组织全省各县(市),拟编写一套《可爱的家乡》大型丛书,丛书的宗旨是落实中央提出的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精神,并以丰富翔实的材料,对当时全省县(市)
往事:编辑出版《可爱的凤县》
文/曲歌
上图为《可爱的凤县》一书封面。
上图为《可爱的家乡》一书版权页。
1994年,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教委、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人民出版社联合组织全省各县(市),拟编写一套《可爱的家乡》大型丛书,丛书的宗旨是落实中央提出的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精神,并以丰富翔实的材料,对当时全省县(市)的资源特产、人文景观、古今英雄模范人物、两个文明建设成就和发展前景等进行介绍,以激发青少年一代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发奋学习和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和引导他们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自觉意识和远大志向。
接到编辑丛书的通知,凤县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很快组成了《可爱的凤县》编委会。按照当时宣传部下发的文件,主编由时任县委副书记成训担任,副主编有:时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高海,90版《凤县志》主编崔仰乾、文化馆创作干部翟天运。该书的编写由县委宣传部主抓。当时我为县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被初定为撰稿者之一。
作为一个县级新闻工作和文学爱好者,《可爱的凤县》几位主编、副主编都是我尊敬、熟悉的领导和师友。主编成训长期在凤县工作,从学校教师、教导主任、校长;再到担任乡长、镇党委书记、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又擅长散文、诗词、书法、楹联等。
也许是爱好相近,我与他多有往来,当时他虽为县上主要领导,却平易近人,不摆官架子,常常到我工作的县广播电视台,就直奔我的陋室,甚至春节前亲写一幅春联送到我的手上。他对分管的工作十分认真,担任常务副县长期间,他分管的农村扫盲工作和农民职工技术教育成效显著,使凤县先后获得“基本无盲县”、“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县”等称号,省《成人教育杂志》时任主编约我为他写一篇纪实性文章,当我多次找他,总是忙得抽不出时间,使约稿一再推延,直到实在不能再拖的一天临近中午下班时,他才对我说:“实在对不起,县上工作头绪太多,让你空跑了多趟,马主编也摧了我多次。咱们干脆趁今天下班的时间,请你到我家里,最近你嫂子不在,我一边给你做饭,和借吃饭,一边接受你的采访。”这次,他同样重视,多次表示要力争在全省县(市)率先完成出书。
副主编之一的崔仰乾曾参加过抗美援朝,转业前的1958年,他的中篇小说《在瓦解敌人的战线上》就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他撰写的文艺通讯《巧取三星洞》也在《解放军报》连载。转业后,他先后担任凤县县委宣传部干事、县广播站副站长、政府办副主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县志主编等。我早期的文学创作,就得到他的不少指导,后来从事记者工作更是经常往来,长期的交往和写作爱好,使我们结下了忘年之交。
又一位副主编翟天运,更是我写作和做人上不可多得的文兄和老师。他既擅长剧本、散文、民间文学、作诗填词等,还先后担任过凤县文化馆的文艺期刊《凤岭山花》编辑,参与《凤县文化志》、《凤县戏曲志》的集成编纂等,当时在全国、省、市刊物发表了不少作品,为省戏剧家协会、民间文学协会会员,并担任市文联委员、民间文学家协会副主席、政协委员,县文学艺术学会秘书长、县政协常委等,在宝鸡市文化圈人缘和名气俱佳。
为了将编撰此书的任务落到实处,编委会决定了总体编撰规划,任务到人、定时完成编撰目标。记得为了将撰稿任务落到实处,时任宣传部部长高海,专门召集崔仰乾、翟天运和我,开会研究具体的撰稿人及撰写的篇目。鉴于该书的主要读者为中学及小学高年级学生,大家一致认为,主要文章以散文的写作手法,尽可能达到亲切、鲜活、可读性强。同时对交稿、审稿及成书时间均提出明确要求。
但在由谁担负《可爱的凤县》统编时,却遇到了棘手的矛盾:主编和宣传部长领导工作繁忙,不可能担负实质性的编纂工作;担任县志主编的崔仰乾,正在校对近百万字的新《凤县志》清样,还承担计划入编《可爱的凤县》的《凤岭游记》、《凤县地下宝藏多》、《凤县传统节日简介》等文章的写作,根本无暇该书的统编;翟天运承担的有《寻找嘉陵之源》、《陆游和他的过凤县诗》、《铁骨忠魂——记赵德懋烈士》、《凤县民歌——民族文化的瑰宝》、《多姿多彩的民间社火》、《凤椒有传奇凤党好名声》(此篇后与时任凤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合写)。当时翟天运正处于肝病后期,他言道,他的身体状况,能完成分配的几篇文章写作任务就不错了,实难担当统编重任。
在各自说明自身困难的同时,崔、翟二位认为我已从事多年写作,也曾担任过企业报的编辑,建议由我担当该书的统编任务,并当场议定将我增为该书副主编。分配我的任务有:反映凤县苹果产业的《最是秋来苹果香》、反映凤县地膜覆盖和村村通电的《圆梦》、反映凤县广播电视发展的《万水千山隔不断》、反映凤县黄金产业的《产金地》、反映凤县第一所寄宿制小学的《挂匾记》、反映凤县县城历史变迁的《双石铺记》、《银母寺铅锌矿创业轶事》等。
按照《可爱的家乡》丛书的体例,每县所出分册的总序为时任省委副书记、丛书编委会顾问刘荣惠,接着即是各县主编署名的前言,《可爱的凤县》一书的前言即由主编成训署名。
写作任务的分配,主要考虑两个方面,首先是考虑作者的写作能力,其次考虑与文章内容相对应的部门,主要文章直接分配给具体作者,少量介绍性的文章,则落实到具体部门或单位。除以上作者和篇目,还有由时任县文教局局长梁玉柱撰写《兴学育才造福乡梓》;由当时负责凤县“工合”工作的杨建斌撰写《路易·艾黎与凤县“工合”》、《满目青山尽绿装——凤县森林资源巡礼》;由参与新《凤县志》编撰的刘向阳撰写《栈道漫话》、《红军过境》、《三五九旅凤县突围》、《抗金名将张珏》;由参与新《凤县志》编撰的魏广瑗撰写《如今蜀道不再难》、《凤州的柳手酒》;由参与新《凤县志》编撰及县政协《凤县文史资料》编辑的宫秉藩撰写《凤县八景》、《古凤州的变迁》;由县成人教育办的李晓成撰写《职业教育谱新篇》;由曾任县卫生局局长的张舟撰写《凤县的卫生事业》;由曾在县成人教育办的翟国良撰写《成人教育结硕果》;还收录了宝鸡报发表的赵一鸣、智博撰写的反映秦岭“灭火英雄排”的《情漫秦岭》。当然,当时议定的只是分配给作者反映某方面的写作任务,而文章的题目则由作者自已决定,再交由编委会最后审定。
统编就是催促各位撰稿人按时、按要求完成分配的撰稿任务,与作者就具体的文章写作及修改进行交流,最后对收集到的文章进行统一编排,编成后交主编和编委会最后拍板。面对领导和师友的具体情况及信任,我只有从命。
最让我至今难忘的是当时翟天运的肝病已十分严重,但他仍一丝不苟地抓紧写作,写作之余,还时不时询问进展情况,更使我不敢怠慢地在抓紧完成我的写作任务的同时,催促各方抓紧落实。而其中的一件事,更让我对天运兄替他人着想的处事风格所感动。
在议定该书写作任务时,给文化馆还有反映凤县根雕和脸谱的文章,也许是天运身体的原因,或其它因素,当我基本收齐文章时,却发现缺少这两篇文章,我即到天运处询问,这时他才给我说,这两篇文章他让另一个作者写了,这个事你不便处理,我已交崔部长(崔仰乾),让他和部领导决定用还是不用。后来,这两篇文章根据崔仰乾的意见,部领导最终决定取消其入书。我这才知道,当时作者对自己的文章入书是很看重的,天运考虑到我的难处,才有意绕过我,让老领导出面担责,从而使我避免了可能引起的矛盾或误解。
大约经历两月时间,在各方的努力下,《可爱的凤县》一书编撰完成并经编委会审定。除总序和前言,该书共分“风景这边独好、悠久历史话凤州、数古今风流人物、物华天宝数资源、乡土风情集锦、前程似锦看未来”六节32篇文章11万余字。
编成后,县委宣传部部长高海,又委托我赴陕西人民出版社签订了5000册、出版费7000元的出版合同。由于该书体例统一为目录篇目不署作者名字,考虑到随着岁月的流逝,作者的劳动或有可能会被遗忘,我特意在该书出版前加了后记,将参与本书撰写的作者及篇目专门作了记述。据成训回忆,他作为主编,也曾为《可爱的凤县》一书的出版,专程到位于西安北大街的陕西人民出版社拜访,拜访中,出版社负责丛书的同志讲,《可爱的凤县》是《可爱的家乡》丛书中率先出版发行的分册。1994年8月,该书正式出版,高海与我同赴出版地蓝田立新印刷厂将书拉回凤县。
是年10月29日,宝鸡日报还刊登了我写的“《可爱的家乡》尽现爱国情其分册《可爱的凤县》率先出版”的报道。
作者简介:曲歌,本名张革风,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原为凤县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上世纪九十年代公开发表文学作品,曾获陕西省首届儿童文学优秀奖及多种征文奖、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报等中省市报刊,入选新华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出版的文集,及陕西省文联《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著有散文集《山地风流》,童话集《少年奇遇记》,长篇小说《山地子孙》,散文集《凤州漫记》,《五十年追梦》,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中省市媒体发表各类新闻作品万余篇。先后获得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二等奖、摄影铜奖,陕西新闻奖好标题;中国世纪大采风征文金奖、银奖等,并被授予“金奖作家”、“全国百佳新闻文化工作者”称号;先后被授予“宝鸡市优秀记者”、“宝鸡市优秀退伍军人”等称号;退休后获“宝鸡市最美老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宝鸡市社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宝鸡市最美五老”等称号。
来源:虚谷斋张革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