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地域离奇事》第24章:泪洒亡人尸 孝女变疯子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30 04:35 2

摘要:在湘西那片山水间,命运的齿轮无情地碾碎了谢幺妹原本平凡的生活。儿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髋关节滑膜炎,如恶魔般缠上了她。手术后,性命虽得以保全,可那原本灵动的双腿,却再也无法正常行走,自此,她的世界里多了一份蹒跚与艰难。

尚明文小说连载之二十四

在湘西那片山水间,命运的齿轮无情地碾碎了谢幺妹原本平凡的生活。儿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髋关节滑膜炎,如恶魔般缠上了她。手术后,性命虽得以保全,可那原本灵动的双腿,却再也无法正常行走,自此,她的世界里多了一份蹒跚与艰难。

湘西的山路,崎岖蜿蜒,每一步都像是命运的考验。在谢幺妹八岁那年,家中的顶梁柱轰然倒塌。父亲身为马帮一员,每日风里来雨里去,只为撑起这个家。然而,一次意外,他连人带马失足跌下高坎,瞬间,生命消逝,只留下无尽的悲痛,笼罩着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

岁月悠悠,在母亲含辛茹苦的拉扯下,几兄妹慢慢成长。大哥二哥技校毕业后,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家中的经济压力稍有缓解,日子似乎有了新的盼头。可命运的捉弄并未就此罢休,一向身体硬朗、秉持 “小病从不上医院” 观念的母亲,身体日渐消瘦,食欲不振,甚至偶有呕血现象。在谢幺妹的坚持下,母亲被带到当地最大的三甲医院检查,然而,那冰冷的诊断结果 —— 胃癌晚期,如晴天霹雳,再次将一家人打入了绝望的深渊。

母亲住院的日子里,谢幺妹刚读完初中,便毅然决然地放弃学业。她拖着一瘸一拐的身躯,穿梭在病房的各个角落,承担起了照料母亲的重任。倒屎倒尿,毫无怨言;搀扶陪坐,细致入微;观察病情,目不转睛;喂饭缴费,不辞辛劳。这一切,对于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而言,本是难以承受之重,可谢幺妹却做得尽心尽力,同病房的病友们见了,无不夸赞她的孝顺,都感叹这位母亲养了个来报恩的好女儿。

母亲看着整日忙碌的女儿,回忆如潮涌。女儿自幼残疾,幼年丧父,如今又为了自己辍学照料,小小年纪便历经苦难,懂事得让人心疼。想到这些,母亲的心像是被无数根针扎着,常常在夜里蒙着被子,偷偷落泪。可每次,都被细心的谢幺妹发现。谢幺妹总是笑着宽慰母亲:“妈呀,您偷偷哭啥呢?大哥二哥是您的大棉被,我可是您贴心的小棉袄。您养我们小,我们养您老,照顾您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儿。”

一个月后,母亲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为了不再拖累孩子们,坚决要求出院。医生无奈,只能为她们办理了出院手续。又过了一个月,母亲的生命走到了尽头,进入弥留之际。谢幺妹心急如焚,拨通了两个哥哥的电话。当大哥二哥风尘仆仆赶回家时,母亲正虚弱地躺在谢幺妹怀里,半睁着眼,气息微弱。

看着三个孩子都来到身边,被病痛折磨得形销骨立的母亲,脸上露出了一丝难得的笑容。她用瘦得皮包骨头、形如鸡爪的手,轻轻摸了摸每个孩子的头,有气无力地开始临终交待:“你们都是苦命的好孩子,爸爸走了以后,现在妈妈也要走了。你们三兄妹,两个哥哥都有一技之长,在外打工能养活自己。可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们的幺妹,她年纪小,又身有残疾,妈走了,她可咋整啊……”

两个懂事的儿子,看出了母亲的担忧,连忙说道:“妈,您放心,我们两兄弟一定会照顾好妹妹的。” 母亲像是听到了承诺,微微点了点头,可那点头的动作,也像是生命最后的挣扎。随着最后一丝气息吐出,两行泪水从她的眼角滑落,头一歪,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母亲的离世,如同一颗巨石,重重地砸在三个孩子的心上。他们一边大声呼喊着 “妈”,一边放声大哭。尤其是谢幺妹,紧紧抱着母亲的遗体,不愿放手,头贴在母亲胸口,泪水如决堤的洪水,汹涌而出,早已哭成了泪人。

哭声引来了左邻右舍,大家纷纷赶来,一边安慰着悲痛欲绝的孩子们,一边帮忙料理后事。当看到谢幺妹抱着母亲的尸体,始终不肯撒手时,一位有经验的邻居走上前,轻声劝阻:“幺妹啊,我们都知道你孝顺,舍不得你妈。可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谁都逃不过。听话,把手放开,让你妈妈好好休息,行不?” 然而,此时的谢幺妹,仿佛失了魂一般,根本听不进任何话。

邻居们见此,又试着给她讲道理:“幺妹啊,你也是读过书的,我跟你讲讲。大家劝你别趴在你妈身上哭,这是为你好,也是为你妈好。老祖宗们传下来的经验说,亲人的泪水滴到亡者身上,亡者就会执念太深,舍不得离去,魂魄也没法升天,只能留在家里。这样一来,你妈妈没法转世重生,你们几兄妹还会沾染上阴气,影响身体和气运。快听话,把手放开吧。”

“我不听,我不听,我就要和妈妈在一起……” 谢幺妹一边疯狂地摇头摆手,一边愈发用力地抱紧母亲,扯着已经嘶哑的喉咙,仰天大哭。她的哭声,仿佛要将这世间的悲痛都宣泄出来。

面对如此情景,邻居们无计可施。强行拉开吧,实在不忍心;由着她吧,又担心老辈子传下来的说法成真。据说,亲人的眼泪滴在亡人之身,最怕泪水被尸体吸收,到时候,死者的灵魂会寻找泪水的主人,将其带走。对于这个饱经风雨、摇摇欲坠的家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所幸,几个小时后,谢幺妹哭累了,喉咙也完全嘶哑,再也发不出声音。亲戚和邻居们见状,赶忙趁着这个机会,将她扶到床上休息。接着,大家分工合作,帮忙给亡人穿寿衣、盖黄纸,买香纸、订棺材,又请来了道士,有条不紊地操办着葬礼的各项事宜。

三天的葬礼结束后,在亲戚和邻居们的帮助下,三兄妹将母亲送上了山。关于谢幺妹今后的安置问题,两个哥哥思虑周全,提出了两套方案:第一,两兄弟出钱,让小妹继续读书。就算考不上高中,读个中专技校也好,学门手艺,将来也能有口饭吃;第二,倘若小妹实在不想读书,那就把她带到两兄弟打工的城市,三兄妹租个房子住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以后的日子再慢慢打算。

然而,谁也没想到,谢幺妹想都没想,就拒绝了这两条路。她告诉两个哥哥:“这几天,我想好了,我要留在家里守屋。我怕妈妈孤单,想时常去她坟前陪她说说心里话。我还能种点田地,栽点菜,养活自己,也能让你们随时回来,有吃有住。”

两兄弟和亲戚邻居们苦口婆心,轮番劝说,为她分析几条出路的利弊,都认为前两条路更有利于她今后的发展。可谢幺妹心意已决,如同吃了秤砣铁了心,任谁的话都听不进去。众人无奈,也只能作罢。

两个哥哥见实在劝不动妹妹,只好随她去了。他们拜托邻居和亲戚们帮忙照看妹妹,又给她留下了一些钱,并叮嘱她没钱了就打电话,他们会再寄回来。做完这些,两兄弟怀着担忧,坐上了返程打工的列车。

此后的日子里,无论天晴下雨,总能看见谢幺妹带着香纸,频繁地出现在母亲的坟边。她时而自言自语,像是在和母亲诉说着生活的琐碎;时而轻声哭泣,那哭声里满是对母亲的思念;时而磕头作揖,表达着对母亲的敬意。有时,她在白天前往,有时,竟在黑夜现身。邻居们见状,纷纷将情况告知她的两个哥哥。

后来,听说谢幺妹被两个哥哥送进了精神病院。再后来,又听说她嫁人了,可精神状态时好时坏。精神好的时候,一切正常;精神不好的时候,常常离家出走,男方一家人对此十分嫌弃。再之后,关于谢幺妹的消息,越来越少,她仿佛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里,只留下一些模糊的记忆,在岁月里渐渐淡去……

来源:品则悠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