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有多久没有抬头看天了,如果最近几天晚上出门,就会发现月亮月亮越园圆了,因为农历七月十五日就到了,也就是在9月6日,这周星期六日!
大家有多久没有抬头看天了,如果最近几天晚上出门,就会发现月亮月亮越园圆了,因为农历七月十五日就到了,也就是在9月6日,这周星期六日!
而在民间就有这样一句老话:“七月最怕十五”,这是啥意思?这一天究竟有何特殊之处,让老人们心怀忌惮?我们不妨从农谚和传统习俗中寻找答案。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什么日子?
七月十五,在道教被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之为盂兰盆节,民间则多以“鬼节”相称。
这一天,被视为地官赦罪之日,传说中鬼门大开,祖先魂归,孤魂野鬼也会在人间游荡,是阴阳两界交流的重要时刻。
在传统观念里,七月本就阴气较重,而十五这天更是阴气达到顶峰。
古人崇尚阴阳平衡,对于这种极阴之日,内心难免充满敬畏。这种“怕”,更多是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是对未知神秘力量的尊崇。
民间传说,中元节当晚,众多无主孤魂会在世间徘徊。
为避免冲撞这些“好兄弟”,老人总会叮嘱年轻人少出门,尤其不要前往河边、山林等阴气重的地方。
就像奶奶常念叨的:“七月半,鬼乱窜,没事别往河边站。”看似玩笑的话语,实则体现了传统的防范意识。
另外,祭祖是中元节最重要的活动。人们认为,若在这天没有好好祭祀祖先,可能会招致先人的不满,给家庭带来不顺。
所以,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祭品,烧纸钱、放河灯,以此缅怀先人,祈求家宅平安。
这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情感的寄托和家族传承的纽带。
老一辈人在中元节对言行举止格外注意,忌讳说“鬼”“死”等不吉利字眼,晚上不晾衣服,怕被“借穿”;不敢拍别人肩膀,怕拍灭阳火。还有避讳走夜路,去游野泳,不要站在南墙下等!
这些禁忌虽看似迷信,却饱含着对未知的敬畏和对生活顺遂的期盼。
同时还有一点,就是农历七月十五这天的天气也格外受人关注!老话说:“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古人通过长期观察,就总结了不少和这个日子有关的农谚!
①七月十五响雷公,大雨大雨到中秋!
若中元节这天有雷声或雷雨,预示后续降雨天气较多,甚至持续到中秋前后。
然而,过多的雨水会导致光照时间缩短、温度降低,影响农作物有机物制造,使结实率下降、籽粒不饱满,进而影响产量。像玉米可能灌浆不足,水稻穗粒发育不良。
②七月十五旱,竹子头上出大蒜!
此农谚流行于南方部分地区,用夸张手法表明,若中元节出现旱情,后续可能干旱少雨,连喜湿的竹子都干得反常,暗示秋旱严重。
秋旱会阻碍处于灌浆期的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光合产物运输,造成籽粒灌浆不足、空瘪粒增多、千粒重下降,还会降低农作物果实品质,如玉米淀粉含量降低、稻米口感变差,同时影响越冬小麦、大蒜、油菜等作物播种和出苗。
③七月十五红日现,来年必定是旱年!
意思是中元节若天气晴朗,来年春天大概率会出现旱情,不利于农作物返青生长和早春作物播种。
在古代,灌溉设施匮乏,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依赖降水,农作物生长关键期缺水,对丰收影响巨大。
④七月十五雨,来年正月十五雪打灯!
表明中元节下雨,来年正月十五前后降雪可能较多。
这样既能缓解来年春天旱情,又能为返青生长的作物和早春播种作物提供天然肥料,促进其生长 。类似农谚还有“七月十五雨,来年水满渠”。
当然了,还有一个原因也不得不提,就是过了七月十五,这上半年也过去大半了!特别是一个月过了十五,很快就过去了!在民间就有“年怕中秋,月怕半,一周最怕星期三”的说法!
过了七月十五,后面很快就是八月十五了,一年最怕的就是中秋节了,表示一年快过去了,农民的收成好好坏就要有结论了,肯定会心理担忧的!
像很多在外打工的游子,也会担忧没挣到钱,到时候不好回去向老婆孩子交差!所以这个怕,更多的是担忧!
“七月最怕十五日”,这一说法既有传统习俗中对鬼神的敬畏,也有农谚里对农业生产的担忧。
来源:三农小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