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史迪威公路:跨越八秩的友谊传承与精神回响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5 15:05 1

摘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史迪威公路通车80周年。9月4日,以“重走史迪威公路:铭记合作精神赓续人民友谊”为主题的纪念活动在重庆史迪威博物馆拉开帷幕。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史迪威公路通车80周年。9月4日,以“重走史迪威公路:铭记合作精神赓续人民友谊”为主题的纪念活动在重庆史迪威博物馆拉开帷幕。

活动现场。

这场跨越时空的纪念,不仅是对二战时期中美并肩抗战历史的回望,更是对“友谊之路”精神的传承——而这一切,都要从约瑟夫・沃伦・史迪威将军与中国、与重庆的深厚联结说起。

一段历史:将军与重庆的不解之缘,公路与胜利的生死羁绊

在重庆渝中区嘉陵新路63号,矗立着中国唯一以外国军人名字命名的博物馆——重庆史迪威博物馆。1942年至1944年,史迪威曾在此居住办公,石碑上“炮声沉寂、硝烟远去,唯有历史的友情,我们的记忆,长留天地”的中英双语诗句,镌刻着他与这座城市的特殊缘分。

史迪威将军。图源:重庆史迪威博物馆供图

这位美国将军与中国的羁绊,始于1911年。28岁的史迪威首次来华,此后四次踏上中国土地,累计12年的中国岁月,让他从一名美军军官成长为精通北京话、熟悉中国风土的“中国通”。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史迪威出任盟军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抵达重庆。彼时,日军占领缅甸与滇西部分地区,中国最后一条外援运输线滇缅公路被切断,抗日战场陷入物资紧缺的困境。为打破封锁,史迪威肩负起一项艰巨使命——修筑中印公路。

这条全长1700多公里的公路,以印度利多为起点,经缅甸延伸至中国昆明。在崇山峻岭与战火硝烟中,史迪威带领中美军民克服恶劣气候、复杂地形,于1945年1月实现全线通车。它不仅运送了5万多吨抗战急需物资,更打破了日军的陆上封锁,成为名副其实的“抗战生命线”。为表彰其贡献,公路被命名为“史迪威公路”

史迪威公路全图。图源:重庆史迪威博物馆

在重庆期间,史迪威不仅推动公路建设,更以战略眼光推动中美合作向深处发展。他多次向美国政府阐述与中国共产党接触的必要性,积极促成美军观察组于1944年7月进驻延安——这是中国共产党与美国政府的首次正式接触,为世界认识延安打开了一扇门。

尽管1944年10月因与蒋介石分歧被召回美国,1946年病逝,但他在日记中写下的“我对中国士兵和中国人民有信心”,早已成为中美友谊的见证。

重庆为何要为一位外国将军建博物馆?答案藏在这段历史里:史迪威不仅是抗战盟友,更是重庆记忆的一部分——他曾在日记中赞叹“沐浴在阳光中的重庆真是非常漂亮”,他的旧居见证了那段难忘岁月,他的贡献早已超越国籍,成为这座城市珍视的历史遗产。

一场活动:雕像揭幕、史料捐赠,重走之路续写友谊

9月4日的重庆史迪威博物馆,处处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

活动现场,史迪威将军外曾孙女南希・米尔沃德、苏珊・科尔等后代,与雕塑设计者共同为史迪威将军铜像揭幕——铜像中的史迪威肩背卡宾枪、步伐稳健、眼神坚定望向远方,一如80年前坚守抗战的模样。

“我们非常骄傲能持续参与史迪威家族与中国人民的友谊传承。”南希・米尔沃德在致辞中动情表示,重庆人民的热情与活力让她备受鼓舞。

这份情谊,更凝结在一件件捐赠的史料中:南希代表父亲约翰・伊斯特布鲁克捐赠历史资料,史迪威学院负责人曼尼・杜梅捐赠“梅里尔抢夺者”突击队指挥官弗兰克・梅里尔的二战家书电子件,重庆交通大学前校长唐伯明捐赠主编的《二战史交通史话——史迪威公路》,史迪威研究中心专家唐学锋捐赠西南大后方抗战国际运输线邮政原始资料。

这些珍贵物件,为研究那段历史提供了鲜活注脚。

活动的高潮,是“重走史迪威公路”发车仪式,2辆汽车缓缓驶出博物馆。

9月5日至8日,史迪威后代一行9人、美方嘉宾及渝滇专家,将沿着史迪威公路北线腾冲段、南线畹町段重走“抗战生命线”——从腾冲国殇墓园献花,到参访滇西抗战纪念馆、松山抗战遗址,再到参观昆明飞虎队纪念馆,每一站都是对历史的致敬。

为何要重走史迪威公路?正如重庆市对外友协常务理事冯子敏在致辞中提到,80年前,它是物资运输线;80年后,它是友谊联结线——重走之路,是为拾起中美携手御敌的共同记忆,让二战时期的合作精神走进更多人心里,为两国民间互信注入源自历史的力量。

一份传承:从娃娃交流到桂树常青,友谊之种播向未来

活动中又一动人场景,发生在重庆市渝中区大田湾小学。史迪威家族第五代孩子们在小小讲解员带领下参观足球博物馆,体验漆扇非遗手工,还与当地学生踢起了友谊足球赛。稚嫩的笑声里,文化交流从娃娃抓起,中美友谊的种子在新生代心中悄然生根。

这份传承并非偶然。早在2023年史迪威将军诞辰140周年时,南希・米尔沃德一家就曾访渝,与朱德后代在重庆史迪威博物馆共同种下象征友谊的桂花树——如今桂树已抽枝展叶,一如两国人民的情谊生生不息。

“史迪威”早已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种精神符号——它代表着跨越国界的合作,承载着历久弥新的友谊。如今,重庆史迪威博物馆每天迎来中外访客,人们在这里聆听将军故事,触摸历史记忆;而史迪威公路,还继续见证着新的相遇。

八秩岁月弹指过,友谊之路永向前。史迪威公路的沱沱车辙里,藏着过去的牺牲与奉献;而新时代的“友谊之路”上,正书写着新的故事。

来源:重庆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