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走西口”?西口是现在的哪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05 03:06 1

摘要: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成千上万的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冒着生命危险,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尤其是“走西口”是山西、陕西、河北三省一带的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好多人问为什么要“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成千上万的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冒着生命危险,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尤其是“走西口”是山西、陕西、河北三省一带的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好多人问为什么要“走西口”呢?当年的西口又是现在的哪里呢?

电视剧里的 走西口

一首荡气回肠的歌曲《走西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里的西口指的是从明朝中期到民国初期跨度400余年的时间里,山西杀虎口、陕西府谷口、河北张家口,晋北人、陕北人、河北人形成了走西口的交汇点。西口是晋商、陕商出关与内蒙外蒙贸易的地方,所以走西口的主力人群包括晋北人,陕北人,河北人。通过走西口进入内蒙古河套、呼和浩特、漠南等地区寻找生存的落脚点。

走西口路线图

最初的西口就是位于晋北的朔州右玉地区的杀虎口。山西北部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生存环境的恶劣迫使晋北很多人到口外谋生。“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 的山西旧民谣充分说明“走西口”者多为自然灾害引起的饥民。清光绪三年至五年,山西等省大旱三年,出现被称为“丁戊奇荒”的近代最严重的旱灾,甚至部分地区寸雨未下,就连黄河都出现了断流的现象。自然灾害引起的人口流迁,以山西忻州、雁北等晋北地区最为突出。晋北各州县贫瘠的土地,恶劣的自然环境迫使大批百姓离开故土。例如“阳高地处北塞,砂碛优甚,高土黄沙,碱卤难耕……地瘠民贫,无所厚藏,一遇天荒,流离不堪。” 贫瘠的土地,寒冷的气候加上无川流灌溉恶劣自然环境里,晋北人生活困苦。每遇灾荒,不得不流离失所,奔赴口外谋生。

走西口的人群

晋北、晋中地区的人民主要是通过朔州右玉的杀虎口往北走,进入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巴盟地区,晋商远走到库伦、多伦、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及新疆等地区。“杀虎口”还是通往蒙古恰克图和俄罗斯等地的主要通道。陕北人主要是通过府谷口、神木口往北走,进入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区,河北人主要是通过张家口、独石口往北走进入内蒙古、乌审旗等地区。这些口都是长城重要关隘,也是通往内蒙古的重要通道。就统称为“西口”。

朔州右玉 杀虎口

到了口外做什么呢?“黄河九曲,唯富一套。” 这里的“套”指的就是河套平原。口外的河套平原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和宁夏境内,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又有黄河灌溉,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放牧的天然场所,被誉为“塞外江南”。所以走西口的人们就是希望在这片土地上能够找到生活的希望。

到了口外的走西口人群

今天呼市、包头等地居民的口音与山西的居民极为相似,就是源于当年的“走西口”事件有关。“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复盛公”是山西晋中乔姓商人的商号之名,复盛公商号是包头市面上的头号大买卖,由此便产生了“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民谚。包头的商业发展成就了乔家的商业霸主地位,而乔家“复盛公”的壮大使得包头商业日趋繁荣,使包头由一个小村逐步成为一个繁荣的城市。走西口的山西人在包头的努力拼搏推动了包头城的形成和发展,凸显了昔日晋商与边塞城镇繁荣的密切关系。#历史回眸##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