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以身殉国!他是抗战中第一个牺牲的大学教授,名字该被永远记住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5 14:42 2

摘要:姚名达,字达人,号显微,江西省兴国县人。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史理学创始人。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第一个勇赴国难、壮烈殉国的教授。其一生勤勉刻苦,著述宏富,在中国史学、目录学界,以忠诚正直,学有创见而享誉。著《目录学》等书16部。抗日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回望历史、致敬英雄的时刻,我们总会想起那些为民族独立与自由挺身而出的身影。

(新干县溧江镇石口村,姚名达牺牲地航拍)

在新干县溧江镇石口村,提起姚名达烈士,无人不晓。这位为国捐躯的英雄教授,事迹在当地流传甚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姚名达,字达人,号显微,江西省兴国县人。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史理学创始人。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第一个勇赴国难、壮烈殉国的教授。其一生勤勉刻苦,著述宏富,在中国史学、目录学界,以忠诚正直,学有创见而享誉。著《目录学》等书16部。抗日战争期间任江西中正大学教授,组织师生战地服务团,亲赴前线,1942年在新干县石口村与日寇搏斗中英勇牺牲。

十余载学术耕耘路学术耕耘路

1925年7月,20岁的姚名达怀揣着学术理想,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拜梁启超为导师,以“章实斋之史学”为题进行研究,开启了学术生涯的重要篇章。1928年6月,经由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李济、吴宓等人考察成绩,认为及格,授予毕业证书。

离开清华后,1929年3月,姚名达南下上海,开启了他在学术与教育领域的耕耘之路。他先后任职于商务印书馆、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

(姚名达在北平时与其他学者的通信)

在1926年至1937年的十余年间,姚名达笔耕不辍,著述宏富,累计成书出版的著作达十六种,其中《目录学》一书更是成为中国现代目录学研究的经典之作,为我国史学与现代目录学研究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以战地服务团动员抗日

1942年,浙赣战事发生,日军侵扰浙江金华、江西上饶一带,战火逼近赣鄱大地。为鼓舞士气、动员民众,姚名达组织国立中正大学战地服务团,率全团30余人奔赴抗日前线。出发前,他编印《战争服务特刊》,撰写发刊词与《战地服务团成立宣言》,字里行间满是抗争决心。

随后,姚名达率领战地服务团奔赴抗日前线,先后在新余、峡江、新干等地组织了青年战地服务团。他们走上街头演讲,用铿锵有力的话语唤醒民众的抗日意识;在墙壁上书写宣传标语,让 “抗日救国” 的口号传遍城乡;还编排抗日话剧,用艺术的力量凝聚人心。

(姚名达带领青年战地服务团走上街头宣传)

新干县史志中心(档案馆)原三级调研员郑剑平说:“姚名达的战地服务团来到新干,极大地鼓舞了当地的干部群众,新干的抗日救国浪潮由此推向了新的高度。”

抗战捐躯教授第一人

1942年7月7日晚,姚名达率部分团员从前线返回,准备从石口村渡过金水河到新淦县城。到石口村时天色已晚,团员们疲惫不堪,他们便决定在村里一栋老宅休息,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袭击正在逼近。

当晚,日军发动突然袭击,枪声与呐喊声瞬间打破了村落的宁静。面对手持武器的日寇,姚名达没有丝毫退缩,他大声叫道:“和日本鬼子拼呀!”就赤手空拳和手持武器的日军打斗起来。在激烈的战斗中,姚名达打死了一个日本兵并夺得一支枪。正当他准备持枪上楼抢占有利地形时,被一个日本兵开枪击中倒地,另一个日本兵用刺刀刺进他的胸膛。

(姚名达牺牲时的老宅的旧照)

鲜血染红了老宅的地面,也染红了他身上的长衫。这位37岁的史学教授、抗日勇士,就这样倒在了抗日战场上,成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第一个勇赴国难、壮烈殉国的教授。

(《新干周报》报道姚名达牺牲事件)

几十年过去,石口村78岁的村民廖细女对这段历史仍记忆犹新 —— 自小听着长辈讲述姚名达烈士的事迹长大,那些画面早已刻进她的心里。她指着姚名达当年牺牲的老宅,红着眼眶说:“这个教授就是在这里给日本人杀掉牺牲的,真的可惜了,真的可惜了。”

(姚名达革命烈士证明书)

胡先骕在纪念姚名达殉国一周年时,高度赞扬他“绝学有遗著,千秋有定评”,“英风传石口,大节振江西”。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追认姚名达为革命烈士。2002年3月,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为姚名达殉国六十周年题词“抗战捐躯教授第一人”。

赣江边上永不消逝的英雄壮歌

英雄虽逝,精神永存。近年来,新干县始终致力于挖掘、传播姚名达烈士的英雄事迹,以实际行动守护红色记忆。2023年下半年,姚名达烈士纪念室在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溧江镇石口村正式建成。

走进纪念室,姚名达的生平事迹、学术著作、战地服务团的活动史料,以及他在石口村壮烈牺牲的详细记载,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

(烈士纪念室里陈列的姚名达的生平事迹)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溧江镇石口村党支部书记张银如介绍:“姚名达烈士的事迹在我们石口村老少皆知,他赤手空拳抗击日寇的精神,让我们每个人都深受感动。我们村委会经常组织党员、周边中小学生来纪念室参观,每年清明节期间,还会开展缅怀活动,让大家在追忆中传承英烈精神。”

如今,一批又一批的中小学生排着整齐的队列走进纪念室,听志愿者讲述姚名达 “从军教授” 的故事;党员干部们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感悟初心使命;普通村民也时常来到纪念室,向这位长眠在赣江边的英雄致以敬意。

(姚名达殉难地介绍碑)

赣江滔滔,诉说着不朽的忠魂;岁月流转,铭记着永恒的精神。姚名达用他的事迹,书写了学者的严谨、教师的责任、战士的无畏,他的爱国情怀与抗争精神,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行的精神力量。

来源:江西新闻联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