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时节,阳光洒满开江大地,金色的稻浪在微风中翻滚,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作为素有“中国田城”美誉的达州开江,此刻正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全县各地的稻田里,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农户们趁着连日的晴好天气,纷纷开镰收割,收割机的轰鸣声、谷粒入仓的簌簌声与人们的
金秋时节,阳光洒满开江大地,金色的稻浪在微风中翻滚,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作为素有“中国田城”美誉的达州开江,此刻正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全县各地的稻田里,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农户们趁着连日的晴好天气,纷纷开镰收割,收割机的轰鸣声、谷粒入仓的簌簌声与人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动人的丰收乐章。
全域“高标准”
筑牢稳粮增产根基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开江县始终将粮食生产放在首位,坚决贯彻“以粮为纲”的国家战略,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稳定粮食产量、提高粮食产能的关键举措。
走进永兴镇箭口垭村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眼前的景象令人欣喜:连片的稻田一望无际,田成方、埂成线、渠相通、路相连,现代化的灌溉设施有序分布。五台大型收割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机械臂灵活地挥舞,将成熟的稻穗卷入其中,经过脱粒、清选后,饱满的谷粒直接倾泻入随行的运粮车,粉碎后的稻秆则被均匀地撒回田间,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正在现场指挥收割的工作人员王恩明介绍:“以前村里的田块零碎分散,灌溉不便,机械化作业更是难上加难。建成高标准农田后,不仅产量上去了,管理也方便多了。”
机械收割稻谷。
截至目前,开江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4.43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5.88%,永久基本农田实现了高标准全覆盖。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同步完善了配套的渠系、产业便道等基础设施,有效解决了“靠天吃饭”的难题。同时,建立健全了农田规划建设、改造提升、使用管护、流转承包等9项运行机制,为高标准农田的长效利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5年,开江县强力推动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与“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已建成万亩示范区2个、千亩高产片10个、百亩攻关田5个,水稻播栽面积达26.39万亩。为提高单产,当地农业部门集成推广了“适期早播、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通过示范片的引领作用,带动了大面积单产的提升。经市级测产验收,示范片(区)平均亩产达702.8公斤,攻关田平均亩产更是高达864.3公斤。据预估,2025年全县稻谷产量将突破14万吨,粮食生产有望实现“20连丰”,持续夯实了粮食安全的根基。
全程“机械化”
破解降本增效难题
“以前收稻子,全家齐上阵,还要请上几个帮工,忙活半个月才能收完。现在有了机械化,省心又省力!”种粮大户向建明看着自家150亩稻田在短短两天内就完成了收割,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人工收割每亩成本150元以上,机械化收割每亩只要100元左右,光这一项就节省了近万元。而且机器收割效率高,还能及时晾晒,减少了损失。”
机械收割稻谷。
开江县以“五良融合”(良种、良法、良壤、良灌、良机)为切入点,针对丘陵山区和平坝地区的不同地形特点,积极探索宜机化改造路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切实改善农业生产作业条件。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大力培育农机服务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全面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活动,为农户提供从耕种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服务。
截至2025年7月,全县已建成农机服务组织9个,其中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个、县级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个。这些服务组织拥有大中型农业机械1490台(套)、小型农业机械37645台(套),农机总动力达35.73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76.8%。在“百县千片”粮食生产区,农机通达率实现100%,主要农作物耕种防收实现全程机械化,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让越来越多的农户感受到了机械化带来的实惠。
全新“稻田+”
拓宽助农增收渠道
“稻虾共作,一水两用,一季双收,这效益真是没得说!”任市镇狮子庙村旭和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勇站在刚收割完稻谷的田埂上,难掩心中的喜悦。他告诉记者,公司的2400亩稻虾基地今年又是双丰收,稻谷亩产超过1000斤,小龙虾亩均产量达200斤以上,“接下来我们将翻耕晒田、蓄水投苗,准备下一轮的稻虾生产,真正实现了稻收关水、虾卖种稻、生态循环的融合发展模式。”
开江县创新推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通过成立稻渔产业研究院和水产发展中心,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全力破解稻(藕)渔沟田共生、平田轮作、立体生态“三大种养技术”难题。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稻鱼、稻虾、稻蟹以及珍珠蚌养殖等技术日益成熟,种养业态不断丰富,稻渔产业已然成为全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引擎产业和富民产业,也是当地农业产业的一张标志性名片。
收割机将稻谷送到家门口。
凭借在稻渔综合种养方面的突出成绩,开江县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稻渔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国家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县”。目前,全县稻渔产业规模约7.8万亩,亩产值达0.92万元,综合产值近8亿元,基本实现了“一亩田万元钱”的预期目标,让更多的农户在“稻田+”模式中尝到了甜头,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从高标准农田的坚实基底,到全程机械化的高效助力,再到“稻田+”模式的多元增收,开江县用实际行动描绘出了一幅“田城”丰收的美好画卷。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金色的稻浪不仅承载着农户们的幸福梦想,更书写着开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图由开江县委宣传部提供)
达州融媒记者:程科
来源:达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