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经常听到广电网络从业者讲,广电必须逐步淘汰广播网,向宽带网升级。这对应了广电网络的三网融合,从最初的将DVB广播网规划为核心战略A平台,逐步转向与运营商一样的数据网B平台。可见,广电网络对自己赖以生存的DVB广播网并不珍惜。
我们经常听到广电网络从业者讲,广电必须逐步淘汰广播网,向宽带网升级。这对应了广电网络的三网融合,从最初的将DVB广播网规划为核心战略A平台,逐步转向与运营商一样的数据网B平台。可见,广电网络对自己赖以生存的DVB广播网并不珍惜。
童年时我们常将玩具散落一地,却又热衷抢夺他人的玩具 —— 这并非单纯的孩童习性,而是远古人类抢占有限资源的基因印记。直到大人教会我们「交换玩具」,才发现通过玩具交换能获得更多快乐。交换的本质是「交易」。在平等交易中,双方均能实现需求满足 —— 正如人们热衷逛街购物,本质是通过交易获取物质与精神双重满足。所以,达利欧称交易是人的天性。
这种交易逻辑伴随人类文明演进。到了18世纪,工业化浪潮推动分工细化,交易频率提升,最终促成社会财富的爆发式增长。
如今,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电影、电视、短视频等非物质文化消费交易占比持续攀升,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1999年国务院82号文明确规定:「电信部门不得从事广播电视业务,广播电视部门不得从事通信业务」。
2017年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规定:「同一行政区域只能设立一个区域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这两项制度将有线电视广播网定义为广电网络的「专营资产」。
然而,长期专营权导致广电网络对DVB 广播网的态度逐渐转变:如同玩腻的玩具被弃置一旁 —— 因缺乏外部竞争,广播网的价值难以被量化,技术升级动力不足,导致基础知识不牢,最终陷入「技术落后 - 资源荒废」的恶性循环。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电信公司的IPTV业务:因三大运营商自由竞争,技术进步迅速,IPTV被广电网络公司视为「有抢夺价值的玩具」,于是放弃没人抢的DVB广播网,转而入局IPTV竞争,最终却陷入双重困境:IPTV 业务未能超越运营商,反而荒废了自身的DVB广播网优势,广电网络的计划经济体制甚至间接为运营商建立IPTV生态做了嫁衣。
这种现象可归结为计划经济思维下的资源错配。
《有线电视与三大电信运营商、电视厂家,能化敌为友吗?》一文,以最基础的「分工、发挥比较优势提升效率」的经济学原理,结合中国人建加油站的段子,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市场化分工逻辑的重要性。
DVB广播网的荒废,本质是「专营保护 - 竞争力弱化」的闭环效应。拥有专营权的广电网络缺乏竞争压力,对广播网的资源配置效率漠不关心;政府对有线电视收视费的定价管制,扭曲了价格传导机制,干扰了企业的创新方向,没有激励广电网络公司升级广播网技术标准的动力,反而使其形成了捆绑机顶盒的发展路径依赖。
有网友指出,既然广电网络可开展IPTV 业务(本质是宽带网中的虚拟有线电视网),那么电信运营商也应被允许参与DVB广播网经营。这一逻辑的核心在于:唯有引入竞争,才能为DVB广播网建立市场化定价机制,通过竞争让广电网络重新认知其价值,就像有人抢的玩具才珍贵一样。
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广电网络行业从限制进入秩序,向开放进入秩序进化,进而减少行业发展租金,降低内部交易成本,才能造福社会。新制度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在《暴力与社会秩序》一书中,对这一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2024年颁布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强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开放性社会秩序。
据此,广电网络公司获得有线电视广播网络专营权就不合规,而这与《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中「专营权」的规定形成制度冲突。两个条例制度最终会取向统一,将决定有线电视网络能否走向市场化。
在三网融合1.0阶段,IP数据网支撑的 IPTV 已能满足标清、高清业务需求,但进入超高清时代,IPTV的基础设施投资将大幅增长。
若此时放开DVB广播网专营限制,允许电信运营商参与竞争,全光广播网的升级进程将大幅加速 —— 这意味着仍处于计划经济模式的广电网络可能因竞争力不足被淘汰,造成大量广电网络员工失业,进而导致广电网络的三网融合彻底失败。
建议给广电网络行业设定1-2年过渡期,推动其尽快向三网融合2.0阶段转型。
与此同时,采用「以工代赈」模式,支持广电建设全光超高清广播网,采用类似改革开放初期价格双轨制的方式,帮助广电网络行业破除产业发展技术瓶颈。
在此基础上,推动广电网络行业完成向市场化机制的转型,进而激活传统DVB广播网络资源的新价值。
来源:泰信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