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姨今年刚退休,身体不太舒服,经常听邻居说“中药无毒副作用、调理气血好”。她买来一些“养生中药”泡水喝,连小病都不去医院开方。可半年后体检,肝功能、肾功能双双异常,家人怎么都想不通,不是说中药温和嘛,咋伤身了呢?
王姨今年刚退休,身体不太舒服,经常听邻居说“中药无毒副作用、调理气血好”。她买来一些“养生中药”泡水喝,连小病都不去医院开方。可半年后体检,肝功能、肾功能双双异常,家人怎么都想不通,不是说中药温和嘛,咋伤身了呢?
这种情况,其实在生活里特别多见。很多中老年朋友觉得中药是“纯天然”,可以放心用,但很多伤肝伤肾的病例,恰恰和这些中药乱吃有关。别以为养生保健、网红方子就可靠,只要吃错、吃多、吃久,中药一样能带来很大风险。
这里要明确一句,中药有严格的用法、配伍、剂量和辨证。自己随便买来喝药、泡脚、搽抹,都是缺乏科学支撑的做法。下面这4类中药,已成为乱用最严重的重灾区,每天都有不少人中招。
土三七,肝脏杀手的“重灾区代表”
别把“三七”和“土三七”混为一谈。生活中有不少人听说三七“活血化瘀”,拿到药房却买到土三七。其实,这种植物里含有高浓度的吡咯烷类生物碱,医学上已反复证实,这类成分直接损伤肝细胞、导致严重肝中毒。不管是自己泡茶喝还打成粉,长期吃都极容易损伤肝脏,甚至可能致癌。中国肝病学会多次提醒:土三七属剧毒植物,禁止任何口服。哪怕是老人、女性、慢病、病后调理,绝不能随便碰。
艾叶,温补“万能草”?泡太多风险大
艾叶泡脚、艾灸、煎水喝,这几年成了中老年群体的流行保健法。但你真的清楚风险吗?艾叶中部分成分具有轻微毒性,持续大剂量使用,会悄悄加重肝脏负担、易诱发药肝。国内有病例报道,夫妻俩长期艾叶灸,最终查出肝癌。泡脚取暖没问题,不要天天搞、用太多、自己乱配。
千里光,民间“全家不生疮”,但毒性很猛
千里光很多人拿来“消炎、抗菌、治肿毒”。但药理学已经明确,大量或长期服用千里光,会导致肝炎、急慢性肝损伤,极端时还会引发肝坏死。即便是外用,如果用量达标也是有毒的,小孩子、老人免疫力更弱,出现损伤验血时常易被忽视。
银杏果(白果),止咳?吃多可能肝中毒
小区公园那些银杏果,每年秋天掉得满地。有的人把它炒熟后当零食、泡茶甚至给孩子煮粥下火。其实,银杏果里含有白果毒素(一种神经毒素),大剂量可伤及肝细胞、诱发急性中毒。尤其是没有专业指导的情况下,自己随便服用最危险。医生建议白果每次食用不超5颗,儿童禁吃生果,老人也别贪多。
很多人以为肝损伤就是“黄疸、肚子疼”,其实大多数药物性肝损伤没症状,等查出来已经很严重。全国最大一项药物性肝损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药物性肝损伤人群中,约28%与中药有关,且多为长期、无监控、自行服用所致。“药肝”初期仅有轻微乏力、食欲不好、腹胀等,大部分患者不会重视,直到肝功能大乱才诊断出来。而肾脏也会发生类似风险,慢性损伤起初无明显临床反应,若是儿童、老人、慢病患者尤其敏感。
权威研究指出,吡咯烷类、某些异黄酮类、挥发性油类等中药成分可直接伤害肝细胞和肾小管。一旦损伤发生,部分功能难以逆转,个别还需换肝换肾。药肝药肾致死率不比乙肝低,有些地方比酒精性肝炎风险还高。
搞清楚药材真身,不要听信网红偏方
三七≠土三七,白果=银杏果不是养生零食。涉及药材一定追溯来源,有资质、正规药房进货。对白果、千里光、土三七、艾叶等本身容易混淆的药物,不懂千万别自己配。
谨遵医生辨证开方,不乱服、不叠用
中药讲究“辨证论治”,不是感冒头痛就固定一招。慢性病、有特殊体质、肝肾功能原本就欠佳的人,最好去正规中医机构面诊,再判断用量、疗程。千万别多个保健品一块吃、自己网上拼凑方子。
定期查肝肾功能,长期服用要监控
有人用中药调理半年一年,觉得身体没异样就放心了。其实,“药肝药肾”往往隐匿几年。长期自己吃最好三个月复查一次肝肾功能,各项指标一旦异常,立刻停药、去医院,请医生排查。
不要长期、大剂量“泡脚熏蒸”,尤其别给孩子用
网络流传的各种艾叶泡脚、千里光外用、艾灸、白果泡茶,都不能长年累月天天搞。一些中药虽可外用,但皮肤也能吸收药物进入体内,外用过量同样危险。儿童、孕妇、老人尤其要慎重,出了问题恢复慢。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华医学会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3修订版)》
3.《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4.《中国药典(2020年版)》
5.《中药安全性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6.《药物性肝损伤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21版)》
7.《中药材及饮片质量安全风险报告》
来源:楠医师说健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