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砖之下,碎瓷重生: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探秘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5 11:56 1

摘要:走入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多个红砖砌成的曲面拱体结构在阳光下静静矗立,水池中的倒影让建筑与天地相连。这里不仅是明清两代皇家窑厂的遗址,更是全球陶瓷爱好者心中的“天下第一馆”。

红砖拱廊映夕阳,碎瓷重生诉辉煌。

走入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多个红砖砌成的曲面拱体结构在阳光下静静矗立,水池中的倒影让建筑与天地相连。这里不仅是明清两代皇家窑厂的遗址,更是全球陶瓷爱好者心中的“天下第一馆”。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在元朝浮梁瓷局的基础上建立了御器厂,专门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这一烧,就是整整542年,跨越明清两代,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才结束。

这里曾汇聚了天下最优秀的制瓷人才、最精湛的技艺、最精细的原料和最充足的资金。历史上拍卖价格最高的瓷器大多出自这里。2004年,因发掘出大量珍贵文物和窑炉遗迹,御窑厂遗址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博物馆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它借鉴了景德镇清代独创的蛋形柴窑构造特点,由八个长度不一、大小各异的多曲面钢筋混凝土拱体结构组成。拱体内外侧采用悬挂窑砖装饰,共用掉了90万块老窑砖。

这些红砖砌成的半圆拱形建筑交相辉映,形成“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视觉效果。2017年,该建筑在法国戛纳举行的未来建筑颁奖典礼上荣获“最佳文化建筑”奖;2020年,它被评为全球第二美博物馆;2021年,更获得有“建筑界奥斯卡奖”之称的美国Architizer A+ Awards“年度最佳项目”荣誉。

御窑博物馆的展品大多为陶瓷残缺品或修复件,近800件(套)展品多出土于明清御窑厂遗址。这些“不完美”的文物,保存了许多被历史尘埃遮蔽的文明细节。

馆内藏品多为孤品、绝品,包括元青花五爪龙纹围棋罐、明洪武釉里红地白缠枝莲纹大碗、明永乐白釉三壶连通器、明宣德青花行龙纹蟋蟀罐等海内外罕见的珍品。

最引人注目的是明成化素三彩鸭形香薰——它当年未能成功“进宫”,被埋藏数百年后,如今被拼接还原而成,成为镇馆之宝和吉祥物。年轻人亲切地称它为“岁岁鸭”,取谐音寓意吉祥。

在博物馆内,游客可以体验多种互动项目。通过LED互动屏、整面墙体排列的展示、瓷器碎片拱卫而成的装置艺术,以及巧妙摆放的镜面投射,获得了全新的博物馆体验。

游客还可以尝试拉坯体验(50元/30分钟),亲手感受制瓷的乐趣。每月第一个周六上午还有古法烧窑演示,夏季周五周六博物馆更开放至21:00,供游客夜游。

开放时间:9:00-22:00(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门票信息免费,但需在官方“畅游景德镇”小程序上提前预约
交通指南:位于景德镇市珠山区珠山中路187号;可从机场/高铁站打车约20分钟(30元内),或乘1路/5路公交至“御窑厂”站
建议游览时长:2-3小时(深度爱好者可安排半天)

离开御窑博物馆时,夕阳西下,红砖建筑在金色阳光中显得更加古朴壮丽。这座博物馆不仅展示了瓷都的辉煌历史,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艺术与生活的桥梁。

正如馆长翁彦俊所说:“‘碎’是御窑文物的关键词”。这些曾经沉睡在地下的碎片,如今重见天日,向我们诉说着中华陶瓷文明的辉煌与传奇。

来源:轮痴尼玛次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