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基层长期存在的报表繁琐、重复填报等“老大难”问题,平房区(哈经开区)自今年4月作为哈尔滨市基层报表数据“只报一次”试点单位以来,通过系统性数字化改革,率先推出“零报表”创新机制,实现基层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双提升。截至目前,该区试点社区工作者周均填报时长已从
面对基层长期存在的报表繁琐、重复填报等“老大难”问题,平房区(哈经开区)自今年4月作为哈尔滨市基层报表数据“只报一次”试点单位以来,通过系统性数字化改革,率先推出“零报表”创新机制,实现基层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双提升。截至目前,该区试点社区工作者周均填报时长已从15小时大幅压缩至3小时、报表填报项精简超50%,基层干部得以从“表格堆”中解脱,真正回归服务群众的本职。
精准把脉
三级穿透梳理摸清“报表家底”
改革伊始,平房区(哈经开区)即由区数据局、区营商局牵头,联合区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局等6个试点部门,以及新疆街道、平房镇及其所属4个社区(村),开展了“三级穿透式”全面梳理。通过系统摸排,累计梳理出区级、街镇、社区三级报表共1221份,精准识别跨部门重复报表9类,彻底摸清了基层报表的“底数”,为后续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字赋能
搭建数据中台打破信息孤岛
依托哈尔滨市构建的全覆盖政务信息归集、共享、应用等机制及区域数据资源中心,在摸清“家底”基础上,平房区(哈经开区)创新搭建数据中台,在智慧社区网格管理系统中嵌入“数据共享清单”功能。这一举措整合了6个试点部门的业务数据,建成了覆盖人口、九小场所、社会组织、市政设施等6类民生领域、包含10余万条高频数据的“数据池”,实现了跨部门数据实时调取与共享应用。“现在录入信息时,系统会自动关联相关部门数据,同样内容无需重复填报,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平房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表示。
制度创新
“协同治理”体系保障改革长效
为确保改革成果持续生效,平房区(哈经开区)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协同治理体系,从机制设计、责任划分、技术支撑三方面强化保障。该区以制度形式明确“数据主权”和采集责任,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复用”,并建立季度迭代更新机制,根据政策变化和基层需求,动态调整“数据共享清单”和“一数一源责任表”,让改革始终贴合实际需要。
成效显著
三个层面同步实现提质增效
“零报表”改革推行以来,在行业部门、街道乡镇、社区村屯三个层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行业部门效能“倍速进化”,通过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解决重复录入、交叉核验等问题;数据质量迈向“精准时代”,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和流程规范,确保了政务服务的稳定性与规范性;治理模式完成“智能转型”,构建起“一数一源、一源多用”的数据共享应用体系。
街镇工作负担“断崖式下降”,以新疆街道为例,改革后报表量大幅缩减,居民走访频次和服务覆盖范围显著提升。在九小场所安全等领域打造的数字化监管网络,使隐患排查效率提升3倍,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
社区村屯迎来“减负革命”,以平房镇工农村为例,报表填报项精简超50%,服务精度实现“精准滴灌”,系统能自动匹配低保户、困难户信息,助力“一户一策”定制化服务;基层工作模式从“表格驱动”转向“需求导向”,更多精力投入到矛盾调解、民生帮扶等实际服务中。
经验启示
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成功范式
平房区(哈经开区)“零报表”改革实践表明,数据驱动是提升治理能力的核心动力,协同联动是打破壁垒的关键路径,基层减负是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目标。
这项改革不仅破解了长期困扰基层的报表困局、为基层减负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力,也为全市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随着“零报表”改革的深入推进,平房区(哈经开区)基层治理水平正迈向新台阶,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将持续提升。
李鹏哈尔滨日报记者梁可心
本文来自【冰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