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夏,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弋韵传声”团队走进弋阳腔非遗传承人林西怀的生活与课堂,在声声唱腔与娓娓道来的故事中,感受这门古老艺术的独特魅力,探寻其历久弥新的传承之路。
今夏,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弋韵传声”团队走进弋阳腔非遗传承人林西怀的生活与课堂,在声声唱腔与娓娓道来的故事中,感受这门古老艺术的独特魅力,探寻其历久弥新的传承之路。
初见林西怀,素雅的衣着难掩她身上的艺术气息。她开口的瞬间,弋阳腔特有的醇厚韵味便缓缓流淌。谈及与弋阳腔的缘分,她眼里满是柔光:“小时候常听长辈唱弋阳腔,那调子像是能钻进心里。”十几岁正式拜师学艺时,压腿、练声、记唱词等基本功训练成了每日必修功课。“最难的是唱出弋阳腔的‘味道’,它既高亢又细腻,得反复打磨才能体会其中的韵致。”凭着这份热爱与坚守,林西怀在弋阳腔的舞台上深耕数十年,从稚嫩学徒成长为今日的非遗传承人。
2016年起,林西怀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弋阳县第二小学的校本课程教师。为了让孩子们走近弋阳腔,她想了许多办法。“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我就把经典故事拆成小段,再配上简单的唱腔和身段动作。”课堂上,她手把手帮孩子们找准节奏、调整姿态;课后,还会布置“小任务”,让孩子们回家表演新学的唱段。“看到他们兴致勃勃地唱着,我就觉得这门艺术有了新希望。”林西怀笑着说,如今,弋阳腔校本课程已覆盖多个年级,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认识并喜欢上这项传统艺术。
在交流中,林西怀对青年传承者寄予厚望。她认为,想学好弋阳腔,除了刻苦练习唱腔、表演技巧,还要多了解其历史文化与民间故事,才能真正领会作品的内涵,赋予作品更丰富的表达。她希望年轻一代既能守住弋阳腔的精髓,又能结合现代传播方式,让这门传统艺术在当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弋韵传声队的队员们深受触动。“林老师的执着让我们明白,非遗传承不仅是一种情怀,更需要行动和担当。”队员们表示,未来将结合自身专业,整理更多弋阳腔资料,通过短视频、校园展演等形式,为传统艺术的传播贡献青春力量。
从田间地头的乡音,到校园课堂的传唱,再到青年群体的接力,弋阳腔正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相信在一代代传承者的共同努力下,这门古老艺术将以更加鲜活的姿态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