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中元烧纸钱:烟火背后的千年缘起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5 11:15 5

摘要:暮色刚把村口的老樟树染成墨色,李家阿婆就蹲在院角,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个半圈——圈口朝着西南,老辈人说这是给故去亲人留的“引路标”。她从竹篮里掏出一沓黄纸,指尖划过纸面上印着的“往生宝钞”,忽然想起小时候跟着奶奶过中元的模样,那时候还没有这般精致的纸钱,奶奶是把锡

七月十五中元烧纸钱:烟火背后的千年缘起 暮色刚把村口的老樟树染成墨色,李家阿婆就蹲在院角,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个半圈——圈口朝着西南,老辈人说这是给故去亲人留的“引路标”。她从竹篮里掏出一沓黄纸,指尖划过纸面上印着的“往生宝钞”,忽然想起小时候跟着奶奶过中元的模样,那时候还没有这般精致的纸钱,奶奶是把锡箔剪成碎块,裹在粗黄纸里烧,嘴里还念叨:“拿着钱,添件暖衣裳。” 这烧纸钱的规矩,往回数能到千年前。早先古人过中元,只把新收的小米、刚煮好的鸡蛋摆到坟前,叫“荐新”,盼着亲人能尝口人间的新鲜。可不知从哪朝起,有人望着祭品犯了愁:阳间买东西要铜钱,阴间的亲人总不能空着手过日子吧?于是就有人把黄纸裁成铜钱大小,中间戳个孔,烧的时候对着火堆喊亲人的名字,这法子一传十、十传百,慢慢成了习俗。 到了唐朝,纸钱的花样更热闹了。市集上有人卖印着花纹的“冥币”,还有巧手的妇人会折纸衣、纸鞋,甚至连纸做的小马车都有——就盼着亲人在那边,能穿得暖、走得顺。后来这习俗顺着时光流下来,成了中元夜里最牵肠的仪式。 此刻阿婆点燃的纸钱在火里蜷曲,橘红色的火苗舔着纸边,化作一片片轻烟往上飘。旁边的小孙女攥着几叠新纸钱,小声问:“奶奶,太爷爷能收到吗?”阿婆笑着把孩子往身边拉了拉,指了指那些飘向月亮的纸灰:“能呢,你看这烟往天上走,就是把咱们的念想,捎给那边的亲人啦。” 其实中元烧的从来不是纸钱,是后人怕亲人在另一个世界受了委屈,是藏在烟火里、扯不断的牵挂。那点点火光,千年未熄,照的都是人间最深的思念。


来源:乡下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