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真的相信他们所谓的“历史”吗?看网友的评论引起万千共鸣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4 11:36 1

摘要:老实说,这年头讨论起“韩国人对自己历史的信仰”,真的比吃辣白菜还容易让人上头。你就说,咱身边是不是总有朋友,聊到中韩关系,嘴角就爱挂着一句:“韩国人这历史,不都自己编的吗?”其实嘛,随口说归随口说,要真打开聊一聊,里头的门道比你以为的复杂多了。

老实说,这年头讨论起“韩国人对自己历史的信仰”,真的比吃辣白菜还容易让人上头。你就说,咱身边是不是总有朋友,聊到中韩关系,嘴角就爱挂着一句:“韩国人这历史,不都自己编的吗?”其实嘛,随口说归随口说,要真打开聊一聊,里头的门道比你以为的复杂多了。

坦白讲,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我们总爱拿“韩国历史是不是假的”当槽点,多少有点像小时候和邻居小孩抢玩具,明知对方有点自嗨模式,还得硬戳人家几下。但仔细琢磨,韩国人对历史的那股认真劲,还真不能拿咱们的思路来衡量。

在韩国,谁家孩子小学、初中、高中,作业本子上年年写的密密麻麻的,不是别的,正是各种历史事件。不是橱窗展示式的“我们曾经多伟大”,而是从王权的起伏、列强的脚步,一路讲到老家门前那口井的来历。往轻里说,是一种文化自觉;往重里看,是一条条刻在骨子里的自尊线。

可这股自尊心,跟我们的差异又在哪儿?不妨回忆一下小时候某年暑假,电视台轮番放的抗战片,或者各路“上下五千年”。你看的时候会激荡会生气,但架不住旁边大人总有一声“演义归演义,真实不真实,还得看书”。韩国的情况却稍许不同,他们给孩子灌注历史认同的力度大得惊人,很多教材用的都是一种“你是大韩民族血脉”的言语,高丽、朝鲜、三国这些词儿,说得和自家亲戚一样熟。

亲身去过韩国的人肯定能体会:无论是釜山的出租车司机,还是在首尔清溪川边摆摊的阿姨,聊两句,你要随口说起“端午节其实中国源头多一些”,多半会迎来一阵不以为然的摇头。他们对很多历史话题的执拗程度,用“国家使命感”形容都不过分。说白了,咱们总觉得对方“自恋”,可其实,这反倒源自一丁点底气不足。

现实里,对韩国老百姓来说,历史不是遥远的、灰扑扑的东西。它是日常生活里的底色,是饭桌上、学校里,甚至新闻联播里出现频率极高的话题。曾经有位在韩国读书的朋友吐槽他们的历史课,内容密集,且教师讲解时语气特殷切,“我们曾被外族欺凌过,所以更要努力”。你能看到,历史认同早已不只是知识教材,而是民族身份感和一种持续兴奋剂。

我记得前年流行一阵“韩国人申遗泡菜、跆拳道”这些事儿,咱网上热议满天飞。不少人觉得可笑,其实从人的心理来理解,您有没有发现,韩国的现代民族叙事正是靠这种“千年未断、文化自立”的故事一点一滴编织的?就拿朝鲜半岛分裂问题来说,不管年轻还是年长的韩国人,谈起南北统一,言语间总有种对“同根同源”的深情眷恋。哪怕实际日常根本不接触北方同胞,那种“我们本来是一家人”的底色,就是撑起历史观的根。

再翻翻他们的综艺节目。什么《认识的哥哥》《请回答1988》——你仔细留意,里头人物聊天,经常自然而然地就提起“壬辰倭乱”、“光复节”、“独立运动”,不像咱熟悉的那些节目永远离不开饭桌趣事和明星八卦。历史在韩国,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编织成家庭叙事、甚至个人身份的小线头。你见过哪个中国大学生聚会会专门聊黄海海战、光武帝、洪秀全?恐怕比中彩票还稀罕。

偶尔会有人问:“他们难道意识不到自家历史和学者考证有出入?”这问题乍听尖锐。可现实是,韩国这代青少年成长在互联网和国家意识形态双重熏陶下,主流观点就是“我们就是这片土地正统”。不少人哪怕出国留学、翻阅外文资料,也习惯性过滤掉不符合本民族叙事的话题,就跟咱们念书时遇到“南宋偏安”时候难免的心里不舒服。那叫选择性相信,其实每个民族都有,只是韩国表现得更强烈而已。

当然,插句题外话,不是说韩国全社会都铁板一块。也有不少小众、甚至学术圈子对自家教材容易左倾自嗨有微词,网上还见过一些韩国年轻人公开调侃本国“历史剧乱象”和历史课“添油加醋”,但气氛总体还是高度趋同。正如有个结识多年的朋友、曾在韩国高中教过书的说:你要在课堂上公然质疑“檀君神话”,班上气氛立马会变得尴尬到极点,甚至会有学生私下跟你讲“老师,民族自信不能被动摇”。历史已然变成了一种带宗教情怀的信仰。

我始终觉得,其实每个国家都有自个对历史的方式和坚持。我们这边爱说“以史为鉴”,韩国那边公然挂着“历史是我们身份的根基”。两边都在用各自的方法守住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地。外人看来可能觉得彼此都很难理解——可你要真走进韩国家庭的厨房、校门前的小摊,读读那些家书留言、老屋墙上贴的“抗争故事”,多少还是能嗅出些人生百味。

世界本就没有一把尺子量所有的“历史真实”,只有一代又一代人在自己土地上留下来的故事,和他们愿意相信的理由。说到底,谁没有个小时候听姥姥讲过、明知添油加醋了,也还是爱听爱传的往事呢?你问我韩国人真的相信自己的历史吗?答案可能并不会让人特别意外,但背后的故事和滋味,还得等你有空自己去坐坐地铁、聊聊天才知晓。

说到这儿,不禁想起有次在首尔街头闲逛,路边远远飘来一队穿韩服的学生,正大声朗诵古文。那一刻我突然有点羡慕——他们不就是在日复一日,用属于自己民族的方式,一遍遍确认:你是韩国人。这种执着,哪怕伪了一点,单凭那一份认真劲儿,也挺让人动容的。

这话说完,该你来聊聊了。你眼里的“民族历史”,是不是也有点像老家菜谱,多少有点私货、有点温情?评论区等你。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