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对王牌》七年只剩关晓彤,网友侃:流水的嘉宾,铁打的晓彤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4 23:40 1

摘要:我盯着官方海报上关晓彤独自站在中央的身影,四周是尚未熟悉的新面孔,忽然想起那句老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只不过在这里,变成了“铁打的关晓彤,流水的《王牌对王牌》”。

她站在那里,就是一场青春的长情告白

最新一季《王牌对王牌》阵容公布那天,我的手机嗡嗡作响,群里消息不断刷屏:

“什么?只剩下关晓彤了?”

“沈腾只是飞行?我不能接受!”

“没有贾玲的王牌还是王牌吗?”

我盯着官方海报上关晓彤独自站在中央的身影,四周是尚未熟悉的新面孔,忽然想起那句老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只不过在这里,变成了“铁打的关晓彤,流水的《王牌对王牌》”。

还记得五年前第一次看到关晓彤出现在《王牌》舞台上的模样。那时她才二十出头,站在沈腾和贾玲旁边,像极了被长辈带着上台的乖巧闺女。偶尔被cue到时会脸红,玩游戏时总是先看哥哥姐姐们的眼色,虽然已经是颇有名气的“国民闺女”,但在综艺舞台上还是个新手。

而今时光流转,当初的新人成了元老,陪跑的后辈成了顶梁柱。最新一期节目中,关晓彤一袭红裙惊艳亮相,不仅颜值在线,更是从容不迫地掌控全场节奏,照顾新嘉宾,cue流程,抛梗接梗,样样娴熟。我不禁感慨:这姑娘什么时候已经成长得如此大气周全?

节目的官方宣传照上,关晓彤站在中心位置,笑容依旧明媚,但眼神里多了几分坚毅。她不再是依靠在哥哥姐姐身边的小妹妹,而是成为了别人可以依靠的支柱。这种转变,看似突然,实则是五年来的潜移默化。

“王牌”七年,晓彤五年:当告别成为常态

新一季《王牌对王牌》官宣时,许多老观众翻出从前四人同框的合照——沈腾抖包袱、贾玲接梗、华晨宇唱歌、关晓彤跳舞,背景里总是飘着彩色纸片和笑声。

如今画面冷清:常驻名单上只剩关晓彤一人,沈腾转为飞行嘉宾,贾玲和华晨宇彻底缺席。网友唏嘘:“王牌家族”终究成了记忆里的限定礼盒。

关晓彤却依然站在熟悉的舞台上。一袭红裙惊艳开场,跳舞时裙摆绽成火焰,答题时眼神锐利如初。她不再是那个需要沈腾贾玲护着的新人,而是能独当一面控场、接梗、照顾新嘉宾的“前辈”。

网友调侃:“流水的嘉宾,铁打的晓彤。”这句话背后,藏着一档综艺的变迁史,也映照着一个女孩的成长史诗。

从“国民闺女”到“王牌门面”:她如何接住命运的每一颗球

关晓彤与《王牌》的相遇,恰逢彼此都需要转型的时刻。

2016年,她因《好先生》中彭佳禾一角斩获白玉兰奖,却也被“国民闺女”标签禁锢;同年,《王牌》第一季开播,试图在竞技类综艺中杀出血路。2020年,第四季《王牌》迎来沈腾贾玲组合,收视逆袭,关晓彤也成为固定成员。

最初的她,是团队里的“颜值担当”兼“受气包”:被沈腾调侃“腿长碍事”,被贾玲忽悠着唱《你叉叉》,玩游戏输了总第一个被泼水。

但她硬生生把配角演成了主角——跳女团舞时气场全开,演即兴片段时一秒入戏,科普文化知识时逻辑清晰。观众逐渐发现:这个女孩能美、能飒、能自黑,还能用智商碾压全场。

“王牌”成了她的修罗场,也是她的铠甲厂。她在这里学会接梗、抛梗、面对争议,甚至借小品演绎回应网络恶评:“别人说我演技差,我就努力到让他们闭嘴。”

个人情感:在舆论风暴中心修一座花园

2017年,关晓彤与顶流偶像鹿晗公开恋情,微博服务器瘫痪。一夜之间,她从“路人缘不错的童星”变成“全网热议的女主角”。有人骂她配不上,有人盼他们分手,她却始终沉默。

直到《王牌》里玩游戏时,她被要求给男友打电话,现场起哄声中她脸红摆手:“不行不行,太尬了!”——那是她极少有的公开提及私人情感的时刻。更多时候,她选择用行动说话:连续六年卡点为鹿庆生,被偶遇时总并肩散步,像寻常小情侣。

她把一场滔天舆论战,过成了细水长流的私藏浪漫。粉丝说:“她从不拿感情炒作,但所有人都知道她爱得认真。”这种“沉默的倔强”,恰是95后一代对情感的态度:爱是我自己的事,与世界无关。

关晓彤的职业生涯充满矛盾:童星出道,手握《影》《图兰朵》等大制作,却也被《极光之恋》等烂片拖累口碑;她是微博热搜常客,却直言“讨厌被叫流量明星”。

她试图破局:成立工作室自主选片,出演话剧《核桃树》打磨演技,在《王牌》里展示京剧功底、民族舞、知识储备——努力撕掉“流量”标签。但市场仍时而给她贴上“京圈格格”“星二代”的偏见。

她的挣扎,是娱乐圈中年青一代的缩影:渴望被认可实力,却不得不先借流量入场;想要突破舒适区,却被迫承受转型阵痛。但晓彤的聪明在于:她把《王牌》变成了个人“软实力展销会”。在这里,观众忘记她的争议,只记住她的闪光点。

《王牌》最后为什么是关晓彤留下了?

《王牌》导演吴彤曾说:“晓彤身上有一种‘钝感力’——不因赞美浮躁,不因批评颓丧。”或许这正是她能与节目相互成就的原因:

稳定性:五年时间,她从未因舆论风波缺席录制,像节目组的“定海神针”;

成长性:从边缘到中心,她证明了自己不仅是“门面”,更是有脑有实力的多面手;

共鸣感:观众看着她从青涩学生变成成熟艺人,仿佛陪伴自己青春的闺蜜。

而那些离开的人,各有各的远方:贾玲转型导演创作《热辣滚烫》,华晨宇专注音乐巡演,沈腾深耕电影市场……综艺只是他们人生的一站,但对关晓彤而言,《王牌》却是她锚定大众认知的核心战场。

写给晓彤,也写给我们:所有告别都是为了更好地重逢

新一季《王牌》舞台上,关晓彤笑着欢迎新嘉宾,熟练地cue流程、抛梗接话。但当镜头扫过空荡的座位时,她眼里有一瞬恍惚——那里曾经坐着爱逗她的腾哥、总护着她的玲姐、默契搭档花花。

人生就是一列开往远方的火车,有人上车有人下车,而你要学会独自欣赏窗外的风景。关晓彤的“留守”,何尝不是一种勇气:在变幻莫测的娱乐圈,她选择用坚持诠释责任,用成长回应期待。

至于观众为何对此耿耿于怀?或许我们怀念的不只是“王牌家族”,更是那个每周守在电视机前开怀大笑的自己——那段时间,疫情尚未扰攘,生活尚有确定的快乐。

而关晓彤站在这里,仿佛在说:“你看,世界变了,但我还在。就像你从未结束的青春。”

来源:君艺娱乐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