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委书记: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4 22:48 1

摘要:这个老街区经过“微改造”,有了新特点:政府优化功能布局、改造公共设施,撬动居民、社会跟进投资,盘活闲置低效资产,创造了就业创业新场景,提高了城市品质,促进了居民增收。

8月26日,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在曲靖调研时,麒麟区西门街片区的变化引人关注。

这个老街区经过“微改造”,有了新特点:政府优化功能布局、改造公共设施,撬动居民、社会跟进投资,盘活闲置低效资产,创造了就业创业新场景,提高了城市品质,促进了居民增收。

3天后,这个案例上了省委常委会,要求“推广曲靖市西门街片区微改造促进老城有机更新做法”。

8月26日,王宁在曲靖市麒麟区西门街片区调研城市更新改造,与创业者、城市管理者交流探讨。

这恰好呼应了王宁8月25日在云南省三季度重大产业项目调度推进会上的讲话——各地区各部门要对标国家政策,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园区、口岸条件,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聚焦重点领域,充分挖掘潜力,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

“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的提法,与云南近年来推动的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优化思路一脉相承,体现出省委在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持续拓展新增长点的战略考量。

激活资源:让老底子长出新动能

2023年7月13日,王宁到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调研牛油果产业,今年全国两会云南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他又分享了孟连牛油果“334”联农带农利益分配模式,强调“让企业有钱赚、农民有收入”。

2007年试种,10年培育终成果,2018年被当地确定为“一县一业”特色产业,今年以17.47亿元位列中国2025果品区域公共品牌价值百强榜。这是一颗“从无到有再到强”的小果子。

孟连牛油果

玉溪企业家祁家柱将牛油果从墨西哥引进到孟连,正是看中了这里的自然资源禀赋——年均气温约20摄氏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是块种牛油果的好地方。

走进保山市潞江坝的一家智能咖啡庄园,你能看到成片的咖啡树间,一个个白色的监测设备正实时采集着土壤湿度、空气温度等数据。咖农熟练地使用手机App查看每个地块的生长环境。科技带来的效益实实在在——应用智能系统后,庄园咖啡亩产提升约20%,精品率从不足70%提升至85%以上。

引科技到田间地头的实践,回答了王宁发出的“云咖之问”——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如何把更多增值收益留在当地、留在云南。

工业的“老底子”也在焕新。

昆明市积极推进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招引了一批头部企业落地园区。在安宁产业园,云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锂电负极材料生产线连轴转,年产30万吨的规模正吸引上下游企业扎堆。

安宁产业园

4月17日,王宁调研时表示,要发挥云南资源优势,围绕新能源电池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强政策支持、要素保障,省市联动加快重点企业培育、重大项目建设,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

2024年累计生产阴极铜28.5万吨,实现废水、废气、废渣、余压、余热、余能等“吃干榨净”,拥有国际领先的铜基材料研发能力……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南铜业分公司通过搬迁实现技术改造升级的成果得到肯定,也有了下一步的方向,从“原料型”向“材料型”转变,充分释放资源经济发展的活力潜力。

拓展空间:在新赛道打开新局

“立足云南气候、地形、资源多样性特点,大力发展低空经济”,透过王宁8月22日在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能看到云南千米之下的天空愈发热闹。

在弥勒云南低空经济产业园,弥勒浩翔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DL-2L云雁飞机,今年乘风而上,抢占了国内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弥勒太平湖森林公园上空,直升机观光项目试运营3天即吸引600余人次体验。

轻型飞机飞行体验

2024年8月9日19时07分,昆明金马汽车广场,一架RA3无人机腾空而起,5分钟后,一组刹车片精准投放在4公里外新迎小区的勒芒汽修店屋顶停机坪。按照《云南省无人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云南将打造“产、学、研、用、测、数、智”七位一体的无人机产业体系。

“绿电+”,是云南的另一张新牌。

截至今年上半年,云南电力装机突破1.66亿千瓦,绿色装机占比突破90%。

丽江文海雪花光伏项目

7月15日至18日,云南省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山东考察学习期间,王宁不遗余力地推介“绿电+先进制造”;10天后的第三届滇商大会上,他再次点出“绿电、矿产、农业、文旅、生物等特色资源,正加速转化为发展新动能”。

3月27日,南网储能云南储能有限公司投资4.6亿元建设的丘北储能项目全容量并网。该项目通过“绿电+储能”模式,可稳定区域电网电压波动,保障神火、魏桥等铝企高载能生产的电力可靠性。

7月8日,云南省发布《推动绿电直连建设实施方案》当日,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隆基绿能光伏产业园与轿子山风电场签订直连协议。该项目年供电量预计达1.2亿千瓦时,使隆基产品的绿电使用比例提升至95%以上。20公里外的昆明高新区,依托“绿电+算力”,一座座低能耗数据中心正拔地而起,吸引了多家国内知名科技企业签约入驻,正加速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算力枢纽。

开放的空间也在拓宽。

保山市猴桥口岸,边民互市的货车来来往往。2024年12月5日,王宁在这里调研时,要求“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落地加工,推动口岸经济与园区经济互促共进”。如今,这里建成加工园区,实现“进口—加工—出口”闭环。

中老铁路旁的磨憨口岸城市,正打造产业集群,按照“以一流营商环境引企业”的要求,正成为云南开放新门户。

从旅到居:用新生活孕育新价值

云南连续三年推介“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IP,正在把“人气”变成“新价值”。

2024年10月26日至27日,王宁在调研时要求大理州“勇当旅游转型升级领跑者”,积极发展乡村旅居、户外运动、康养度假、定制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

如今,这里的“深度体验游”成了新潮流。位于苍山脚下的中和村,通过“村院合作”引入大理大学艺术学院资源,将56个闲置院落改造为艺术家工坊。游客可参与甲马版画雕刻、学习白族扎染技艺,或在火塘诗歌会上与艺术家交流。

大理中和村

丽江束河古镇,通过“数字游民+在地文化”的创新模式,重塑传统古镇的文旅生态。白天,古镇里的咖啡馆、图书馆等文化空间,成为数字游民聚集地,部分咖啡馆还贴心推出“8小时工作制”套餐;晚上,纳西族篝火打跳成为必体验项目。这种“半工半旅”的新气质,既得益于政策上的前瞻性布局,也离不开古镇独特的人文与自然禀赋。

人气又带火了“云品”。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每天数百万枝鲜花通过直播电商发往全国;野生菌、鲜花饼、普洱咖啡、昭通苹果等特产通过短视频“出圈”,在“生活产品化”的理念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云南好物走进更多家庭。

2025年1至6月,云南省共接待游客3.71亿人次,同比增长10.8%;实现旅游总花费6584.31亿元,同比增长10.5%。接待入境过夜游客251.03万人次,同比增长86%。云南的“人气”正变成经济增长的“底气”。

2022年以来,云南省已连续举行15次调度会,前14次累计开工项目9334个,投产6207个、年产值超4700亿元、年税收达19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超39万个,全省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没有一蹴而就的创新,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

发挥比较优势,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把每一个“新可能”,变成实实在在的“新增长点”。

撰文:陈创业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