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3日晚9时26分,湖南桑植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里,102岁的抗战老兵彭长竹在看完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后,安然闭上了双眼。他残缺的右眼曾见证过山河破碎的至暗时刻,幸存的左眼则凝视了新时代的强盛之光——这不是偶然的离别,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生命赞礼
2025年9月3日晚9时26分,湖南桑植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里,102岁的抗战老兵彭长竹在看完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后,安然闭上了双眼。他残缺的右眼曾见证过山河破碎的至暗时刻,幸存的左眼则凝视了新时代的强盛之光——这不是偶然的离别,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生命赞礼。
老人离去时面容安详,嘴角还带着一丝笑意,仿佛正赶赴一场与老战友的约定。数小时前,当儿子举着手机为他播放阅兵直播时,这位虚弱得无法言语的世纪老人突然睁大了眼睛,心跳加速,换气声变得异常明显。医护人员或许只看到监测仪上跳动的数字,却不知那是一个老兵与祖国盛世最后的共鸣。
彭长竹16岁参军抗日,1939年参加第一次常德会战,与日军血战三天三夜。在惨烈的肉搏战中,他的右眼被日军刺刀刺瞎,腰身被剖开一个大口子,倒在血泊中昏迷不醒。醒来后,他爬到一个村庄,连续五户人家不敢收留,最终是一位60多岁的老乡为他包扎伤口,送上家中全部鸡蛋。凭着惊人毅力,他步行22天重返家乡,却又在伤愈后投身抗战后勤工作,五年分文不取地生产药品支援前线。1943年常德战事吃紧,他再次请缨参战,用行动诠释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真谛。
这样一位老兵的生命终点与国家盛典重合,绝非偶然。当新型主战坦克缓缓驶过长安街,当空中梯队划破长空,老人看到的不仅是现代化装备,更是对青春奉献的最好回答。正如同样观看阅兵的97岁老兵郑民钦所言:“打界河,我们两门炮,又跟九旅借了两门炮,现在多好啊!”从自制手榴弹到自主研发的尖端武器,从艰苦卓绝的过去到繁荣昌盛的今天,老英雄们用生命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崛起。
在全国各地,众多与彭长竹同时代的老兵都在观看同一场阅兵。在湛江,97岁的徐师达抬起颤抖的手向屏幕敬礼,喃喃说道:“我感到,我们的祖国非常伟大!”在佛山,99岁的邝羽眼含热泪,想起当年拿着简陋武器保家卫国的岁月;梅州98岁的欧光其心潮澎湃地对子孙说:“希望年轻一代珍惜当下、感恩奋进”;广州的百岁老兵谭英看着尖端武器装备激动高呼:“祖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些平均年龄近百岁的老人,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
外媒敏锐地捕捉到这次阅兵的深意。美国CNN称之为“中国国防实力飞速发展的有力佐证”,《华盛顿邮报》解读出“军事胁迫中国绝无可能”的战略信号,路透社则聚焦中国领导人“警示世界面临和平与战争抉择”的讲话。日本《外交官》杂志指出,阅兵展示了“中国军队结构的新格局”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实力。80年前,中国以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代价换来了抗战胜利;80年后,同一片土地上的阅兵式既是告慰,也是宣言——中国已成为战后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者。
彭长竹老英雄的孙女说,爷爷看完阅兵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也许在那段沉默的时间里,他正与逝去的战友进行着一场无声对话:昔日你们用生命守护的祖国,今日已是举世瞩目的强国。从ICU病房到天安门广场,从个人命运到民族复兴,这一刻完成了历史与现实的完美交融。
老人离去的消息传开后,无数网友表达敬意:“老英雄去天堂了,把今日中国盛世景象分享给老战友们,告诉老战友昔日愿望现已成真。”这种发自民众内心的尊崇,折射出一个民族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英雄的感恩。正如一位网友所言:“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英雄们的丰功伟绩,会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抵御一切外来侵略,守护好每一寸土地。”
彭长竹晚年时,家人曾想向国家申请补助,却被他严厉制止:“严格要求子孙们不能向国家提要求,认为自己已经比失去的战友幸运太多了。”这种胸怀与气度,正是抗战精神在和平年代的延续。从战火纷飞到国泰民安,从青丝少年到白发世纪,老英雄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初心不改”,什么叫“山河无恙”。
当最后一缕生命之光熄灭在阅兵之夜,彭长竹不是孤独地离去,而是带着整个民族的敬意与感恩踏上归途。他那未能目睹完整盛世的右眼,终于在天堂与战友共享辉煌;那仅存的左眼最后收录的现代化军容,则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永恒瞬间。在这个看似偶然的生命告别中,蕴含着历史的必然——英雄见证盛世,盛世送别英雄,民族精神正是在这样的循环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来源:天天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