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区碧峰峡镇:秋日垄上行 荒土变“金田”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4 21:27 1

摘要:9月3日,雨城区碧峰峡镇沐浴在温柔的秋阳中,粮经复合种植基地的田野仿佛被镀上了一层暖黄色。记者走进基地,38名农户在田埂间穿梭忙碌,翻土、播种、盖膜,动作娴熟利落,卷心菜的种植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每一粒种子嵌入土壤的瞬间,都仿佛在这片黄土坡地上播撒下了丰收的

9月3日,雨城区碧峰峡镇沐浴在温柔的秋阳中,粮经复合种植基地的田野仿佛被镀上了一层暖黄色。记者走进基地,38名农户在田埂间穿梭忙碌,翻土、播种、盖膜,动作娴熟利落,卷心菜的种植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每一粒种子嵌入土壤的瞬间,都仿佛在这片黄土坡地上播撒下了丰收的希望。

“你闻,这新翻的土还带着雨后的潮气呢!”正在用小铲子平整土地的柏树村村民刘思凤直起腰,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脸上洋溢着笑意。她手中的铁犁刚翻起的土层松软细腻,卷心菜种子被均匀撒进土沟,再覆上一层薄土,整套流程透着她对丰收的期盼。刘思凤说,以前这片地可不是这样——2021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撂荒的闲置土地,杂草长得比人还高。谁也没想到,如今它能变成规整的良田,还让她实现了“在家门口挣钱”的愿望。

“以前在家只能种自家的几亩地,一年到头攒不下几个钱。现在不一样了,土地流转给基地有租金,偶尔来这儿打打零工,一个月下来收入将近有3000元!”刘思凤一边说,一边麻利地播撒种子,眼神中写满对生活的满足。在她身边,不少同村村民也和她一样,通过这片基地既照顾了家庭,又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这片让农户们满心欢喜的220亩基地,背后是一场“土地焕新”的变革。雨城区农业农村局农机服务中心主任甘青松回忆道,2021年,为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区农业农村局启动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针对这片撂荒地制定了详细的改造方案。“当时我们组织施工队进行土地平整,修通了田间灌溉和排水系统,还铺设了宽敞的田间道路,就是要让‘荒土’变成‘沃土’。”

如今走进基地,曾经杂乱的地块已被划分成规整的田块,平直的田埂纵横交错,灌溉渠中清水流动,农机设备和无人机施肥可轻松在田间穿梭作业。“以前地块零散,土层板结,别说机械作业,连人工种地都费劲。改造后,土层疏松透气,不仅适合蔬菜生长,机械收割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一亩地的种植时间比以往节省了近一半。”甘青松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作物生长筑牢了“根基”,也为后续的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土地“活”了,如何让它持续产生效益?区农业农村局又引进了雅安供销复兴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探索出“公司+种植大户”的经营模式,打造粮经复合种植基地。“我们坚持‘大春种粮、小春种菜’的原则,既保住了‘米袋子’,又丰富了‘菜篮子’,还让农户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甘青松说。为帮助种植主体提高产能,区农业农村局还专门成立了雨城区蔬菜生产服务队,通过现场指导和集中培训等方式,教大家合理安排茬口、提高复种指数、把握适时采收时间,充分挖掘蔬菜种植潜力。

雅安市雨城区雅雨源家庭农场负责人曹宗贵是基地的种植大户之一。他告诉记者,在“公司+种植大户”的模式下,公司负责提供资金支持,他们则发挥技术优势,专注于蔬菜种植管理。“这片基地一年能种两季卷心菜,产量能达到1000吨。按照每吨1600元的价格计算,效益十分可观。而且我们的卷心菜销往全市各区县,通过产销对接减少了中间环节,蔬菜能快速、稳定地进入市场,根本不愁卖。”

曹宗贵还记得,刚开始种卷心菜时,大家心里都没底,担心技术不过关、销路没保障。“多亏了区农业农村局的技术服务队,经常来田间地头指导,从选种、施肥到病虫害防治,都给我们讲得明明白白。公司也帮我们打通了销售渠道,让我们能安心种植。”如今,看着地里长势喜人的卷心菜幼苗,曹宗贵对即将到来的丰收充满信心。

从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到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的高标准农田;从农户零散种植、收入微薄,到规模化经营、在家门口稳定就业——碧峰峡镇粮经复合种植基地的蜕变,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活力。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在孕育希望,每一位农户都在耕耘幸福,一幅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碧峰峡镇粮经复合种植基地的生动实践,是雨城区系统性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全面护航“菜篮子”安全的缩影。2025年,雨城区已圆满达成市级下达的1200亩高标准常年蔬菜基地建设目标,布局覆盖上里、碧峰峡、草坝、周公山、望鱼五个镇,科学构建起“平原规模化为主、山区特色化为补充、近郊高效化保供”的蔬菜生产空间新格局,标志着全区蔬菜产业正式迈入集约化、标准化和应急保障能力全面提升的新阶段。

以此为基础,雨城区进一步构建起一套精准高效、响应迅速的蔬菜稳产保供治理体系。通过严格执行“周调度、月分析”的动态监测机制,全面实时掌握全区在田蔬菜品类、规模产量及库存动态,为前瞻性决策和产销精准对接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更重要的是,全区将所有承担“菜篮子”工程生产任务的核心基地,统一纳入“雨城区‘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生产基地名录(蔬菜)”,并以协议形式明确权责,确保本地产品优先保障本地市场,关键时刻绝对服从统一调配。

截至目前,全区进入保供名录的蔬菜基地已达13个,总面积2200亩,它们共同构成了雨城区蔬菜供应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确保在任何特殊情况下,群众的“菜篮子”都能调得动、供得上、价格稳。这不仅是产业发展的成果,更是雨城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提升城乡民生保障能力的扎实体现。

▌记者:赵宇航、胡月

▌编辑:彭勇

▌校对:郑胶

▌审核:徐召红

来源:小洛洛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