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3日,当晨曦穿透云层洒向天安门广场,这座承载民族记忆的圣地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在此举行,我有幸通过直播镜头目睹了这一震撼人心的盛典。当《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响彻云霄,当三军仪仗队迈着铿锵步伐走过金水桥,我
文字/Ai创作
图片来源于/百度
2025年9月3日,当晨曦穿透云层洒向天安门广场,这座承载民族记忆的圣地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在此举行,我有幸通过直播镜头目睹了这一震撼人心的盛典。当《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响彻云霄,当三军仪仗队迈着铿锵步伐走过金水桥,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这不仅是力量的展示,更是一个民族用钢铁意志书写的尊严宣言。
一、钢铁洪流中的民族觉醒
震撼,是这场阅兵最直接的冲击。96A型主战坦克组成的钢铁方阵如移动长城般碾压过观礼台,履带与地面碰撞的轰鸣仿佛穿越时空,与80年前卢沟桥的枪炮声形成鲜明对比。当年我们用血肉之躯抵挡侵略者的铁蹄,如今自主研发的"东风-41"洲际导弹方阵昂首驶过,弹体上"和平使命"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让我想起抗战老兵张富清曾在采访中的话:"当年我们只有步枪和手榴弹,现在孩子们有了'争气弹'。"从缴获的"三八大盖"到完全自主的"歼-20"战机编队,装备的飞跃恰似民族复兴的缩影。
二、血色丰碑下的精神传承
激动,在老兵方阵出现时达到顶点。当20辆礼宾车载着平均年龄102岁的抗战老兵缓缓驶过,全场自发起立鼓掌。这些曾用绑腿布缠着伤口冲锋的战士,如今胸前勋章已锈蚀斑驳,但颤抖的军礼仍让观礼台上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特别注意到一位老兵用枯槁的手指擦拭"百团大战"纪念章的动作,这个细节让我瞬间破防——他们用青春守护的火种,如今已化作照亮复兴之路的炬火。当"抗战精神"主题花车驶过,3000名大学生组成的"长城"人浪与空中护旗梯队组成的"80"字样交相辉映,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正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
三、和平鸽翼上的大国担当
震撼与激动交织的情绪,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阵通过时升华为新的思考。维和部队的蓝色贝雷帽与"和平方舟"医院船的模型同框出现,无人机组成的"和平鸽"掠过人民英雄纪念碑。这让我想起抗战期间中国庇护犹太难民的往事,如今我们正将这份人道主义精神传递给世界。当习主席宣布"中国永远不称霸"时,广场上十万羽和平鸽腾空而起,它们的羽翼划出的弧线,恰似这个古老民族对和平最庄重的承诺。
结语:历史坐标上的精神远征
当最后一个徒步方阵的脚步声渐远,我依然能听见血管里奔涌的轰鸣。这场阅兵不仅是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一场跨越80年的精神对话。那些在抗战中熔铸的勇气、团结与牺牲精神,早已融入民族基因,化作今日前行路上的北斗星。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回望,我们更应懂得:铭记不是沉湎伤痛,而是为了在和平年代依然保持"钢少气多"的骨气。当《歌唱祖国》的旋律响彻天安门广场,我仿佛看见,从抗战烽火中走来的中华民族,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在复兴之路上书写新的传奇。
来源:贡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