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山海》⑩|天才女诗人,被情爱耽误的一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4 21:49 1

摘要:她不避礼俗,主动相人择人,渴望能像男人一样主动掌控自己的身体和命运。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跨山海》这本书。

鱼玄机以她的才情、美貌、风流,在长安城内声名远扬。

她不避礼俗,主动相人择人,渴望能像男人一样主动掌控自己的身体和命运。

而在那个时代,她这种几近疯狂的报复行为,挑战着大唐芸芸众生的视听神经。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文字,走进这个“不合时宜”的女诗人的人生。

梦为蝴蝶也寻花

谁能想到,一千多年前,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子离开家乡只身远行,跋涉于山川江湖之上,是为了爱情。

然而,当她终于抵达丈夫所在的鄂州,竟被通知只能同他隔江而居。

这是一个为了爱情变得无比勇敢的女人,此刻,她却满眼忧伤。

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忆空吟。

鸳鸯暖卧沙浦,鸂鶒闲飞橘林。

烟里歌声隐隐,渡头月色沉沉。

含情咫尺千里,况听家家远砧。

——鱼玄机《隔汉江寄子安》

没有人想到,后来艳名远播的女冠诗人鱼玄机,曾是如此稚嫩痴情。

对那时的鱼玄机来说,李亿是她唯一且深爱的丈夫。

她渴望两人能如成双成对的候鸟一般,朝夕相伴。

她的相思绵延到天际,恍惚间,她仿佛又回到了他们初次相遇的日子。

李亿,字子安,生卒年不详,关于他的记载几乎都与鱼玄机这段情事有关。

明代《玉芝堂谈荟》中提到,他是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的状元。

唐人中进士后有“曲江流饮”“雁塔题名”之说,皇帝赐宴新科进士于皇家庭苑曲江之畔,其间有曲水流觞,人各赋诗。

也许就是在这一年,才子佳人一见钟情。

李亿是前途无量的状元,而鱼玄机仅是长安城里平民人家的女儿,家道中落又没有亲人庇护。

悲剧在潜伏,李亿纳鱼玄机为妾。

对李亿而言,鱼玄机才貌出众,娶她是他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而对当时年仅十五岁的鱼玄机来说,李亿是她的夫君,更是她的依靠。

她唯一的心愿就是能够长久地留在丈夫身边。

据史料推测,李亿考中状元之后,很可能来到了湖北的鄂州,踏出了他仕途的第一步。

这时,才刚刚品尝到爱情的甜蜜的鱼玄机,也初次体味到了相思的痛苦。

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要离开家乡,跋山涉水去追随她深爱的丈夫。

于是,十六七岁的鱼玄机怀着美好的憧憬,带着自己的坚贞之心,从长安独自南下,开始了她人生中第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终于,鱼玄机抵达了丈夫所在的鄂州。

出人意料的是,她竟然只能同李亿隔江而居。

据推测,此时的李亿已经成婚。

按照门当户对的原则,他的正室夫人定是出身名门望族,并且此时应当跟随他在鄂州任上。

在唐朝婚姻制度当中,妻、妾的地位极其悬殊。

妻子一般是依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通过六礼正大光明地娶进门来;

可是妾的来源就相当广泛了,可以是买来的、妻子陪嫁而来的,还可以是从青楼赎出来的。

所以,不管是社会风俗还是法律规定,妾的地位都很低。

爱情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它令人心醉神迷,也叫人痛苦不堪。

日日思君不见君的鱼玄机,常常独自游览汉江,借酒浇愁。李亿偶尔也会找机会与鱼玄机相见,恩情欢爱一如从前。

大江横抱武昌斜,鹦鹉洲前户万家。

画舸春眠朝未足,梦为蝴蝶也寻花。

——鱼玄机《江行》节选

忽冷忽热的相处,使得相思时积压的苦楚,在欢聚的短暂时刻瞬间迸发、瓦解,这种感觉令人上瘾。

然而,相思才是常态,大部分的时间,鱼玄机只能等待。

《唐才子传》中有“为李亿补阙侍宠,夫人妒,不能容,亿遣隶咸宜观披戴”的记载,寥寥几笔冷静的文字,为鱼玄机的婚姻生活画上了句点。

在当时的社会,无论男女,婚姻都是一种两家结盟的交换行为,目的是使双方的社会资源最大化。

所以,男人期待正妻的门第和财产,他们能够权衡利弊。

社会留给女性的选项实在太少了,她们的出路寥寥无几。

唐朝法律规定,妾是男人的私有财产,可以买卖。

最终李亿选择将鱼玄机送入咸宜观,或许这还是一个比较良善的决定。

自能窥宋玉

长安城内的咸宜观并不是一般的道观。

它本是藩王宅邸,后因唐玄宗和武惠妃最宠爱的女儿咸宜公主入道而改为道观,地处长安城东朱雀门之东的亲仁坊,紧邻艺伎聚居的平康坊,属京城繁华热闹之地。

当拖着疲惫破碎的身心来到咸宜观时,鱼玄机也曾希望自己能够平心静气,不再受尘世间的牵绊困扰,去做一个正式入道的女冠。

她尝试远离尘世,修身养性,拜访同道……一袭道袍的鱼玄机,开始了全新恬淡的生活。

何处同仙侣,青衣独在家。

暖炉留煮药,邻院为煎茶。

画壁灯光暗,幡竿日影斜。

殷勤重回首,墙外数枝花。

——鱼玄机《访赵炼师不遇》

如若鱼玄机能安于现状,做一个无欲无求的女道士,故事也许是另一番结局。

一天,一个邻家女孩来找鱼玄机哭诉,她也被情郎抛弃了。

数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几乎是一部父系文化和男权话语独尊的历史。

那时,女性似乎一直都是男性的“附属品”,被抛弃了也只能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并没有积极主动去追求自己作为一个人在爱情和婚姻生活中的平等权利。

可在安慰女孩的同时,鱼玄机醒悟了。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鱼玄机《赠邻女》(一作《寄李亿员外》)

在古代,无论是婚姻制度还是伦理观念,都赋予了男性在爱情和婚姻当中绝对的主导权。

作为一名普通女子,鱼玄机渴望与有心郎长相厮守,白头偕老。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在那个讲出身、重门第的时代,她从一开始就输了。

这首诗字里行间流露出哀怨,诗末却笔锋一转,大胆直率地向封建礼教发出挑战:“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此刻的鱼玄机是一名女冠,她要在有限的选择、有限的社会空间里,做最自由的自己。

那一天,鱼玄机的艳名传遍了整个长安城,她成了长安城内最有名的女冠诗人。

此时的鱼玄机二十岁出头,既有少女的妩媚,又有成熟女性的风韵。

她以文会友,自由地与天下才学之士诗词酬酢、交游聚谈。

寄飞卿、窥宋玉、迎潘岳、赠阮郎,她那些风情万种的诗作,从此不再只有李亿一个读者。

作为女性,鱼玄机有着属于那个时代的觉醒:

男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男人能携带着妻妾,我为什么就不能追求自己的幸福、自由,跟别人谈个恋爱呢?

鱼玄机以她的才情、美貌、风流,在长安城内声名远扬。

她不避礼俗,主动相人择人,渴望能像男人一样主动掌控自己的身体和命运。

而在那个时代,她这种几近疯狂的报复行为,挑战着大唐芸芸众生的视听神经。

恨寄朱弦上,含情意不任。

早知云雨会,未起蕙兰心。

灼灼桃兼李,无妨国士寻。

苍苍松与桂,仍羡世人钦。

月色苔阶净,歌声竹院深。

门前红叶地,不扫待知音。

——鱼玄机《感怀寄人》

鱼玄机从爱情的泥沼中一路走来,爱与自由是她一生所求。

她还在等待那个能真正懂她的人。

自恨罗衣掩诗句

咸通九年(868年)春,都城长安的咸宜观里发生了一起命案,作案者竟是年仅二十五岁的女冠诗人鱼玄机。

此案一出,轰动了整个长安城。

世人眼中的“异类”“淫妇”,终于要被杀死了。

咸通时代,已至晚唐。

整个唐王朝已是江河日下、危机四伏,长安城内依旧太平繁华。

人们渴望抓住这颗即将熄灭的星星的最后一缕光辉,尽情狂欢。

听说,此时京城长安的咸宜观里,有一位艳帜高张的美女道士,色艺双全。

“风流之士,争修饰以求狎。或载酒诣之者,必鸣琴赋诗,间以谑浪……”几乎长安城内所有的男人都想见识一下她的风采。

一日,一位年轻文士来到咸宜观,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呈上一首诗。

在诗中,他穷尽辞藻,把他想拜访的人比作咏雪的才女谢道韫和深居陋巷却品性高洁的颜回。

他恭维的对象,就是红透长安的女诗人鱼玄机。

喧喧朱紫杂人寰,独自清吟月色间。

何事玉郎搜藻思,忽将琼韵扣柴关。

白花发咏惭称谢,僻巷深居谬学颜。

不用多情欲相见,松萝高处是前山。

——鱼玄机《和人次韵》

鱼玄机这首诗一扫早期文风的柔和,显得尖酸刻薄,还带有几分戏谑调侃的意味。

她通过诗句“不用多情欲相见,松萝高处是前山”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和坚守。

其中“松萝”是指松树和藤萝,在道家语境里多指有道的仙人居住之处。

鱼玄机以此抬高自己的身份,想要含蓄地让对方知难而退。

她未必看得上那些前来拜访她的人,但这些人中又有多少人真正尊重她呢?

尽管道观中整日高朋满座,她依旧感叹“茫茫九陌无知己”,鱼玄机始终是寂寞的。

在她现存的五十首诗中,可见“愁”字十七处,“恨”字十一处。

这一天,她也愁,也恨。

不过这一次,不是因为男人和爱情。

那天春日放榜,榜单张贴在了崇真观南楼,鱼玄机游春至此。

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鱼玄机《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

鱼玄机渴望像男人一样,有平等的权利,为国家贡献她的力量。

这是她对自我能力的一个认知,也是对这个时代、对科举制度的不满,甚至是愤恨。

读书、交游、仕途,是当时社会衡量一位诗人成名的三要素。

如果可以,她也想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一个“恨”字,将男权社会的女性因性别差异而忍受的苦痛描写得淋漓尽致。

白居易曾写过“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在农业为本、男耕女织的古代社会里,女人在生产劳动中并不占主要地位。

经济上的无法独立,注定了她们附庸、从属的社会地位。

当时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只是给男性提供了发挥才学的机会,而罗衣女子纵有万般才能也无法蟾宫折桂。

有才华的女人能做什么呢?

鱼玄机曾在与同辈姐妹的诗歌唱和中盛赞光、威、裒三姐妹美如西子、才比文姬,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欣赏,可又感慨。

她们拥有这么出众的才华,为何要生为女儿身呢?“恐向瑶池曾作女,谪来尘世未为男。”

那么,有才华的女人还能做什么呢?

诗歌,使鱼玄机获得了一条自我情感的宣泄之路。

但即便是作为一名女性主体意识已经萌芽的诗人,她还是无法突破男权伦理给女性婚恋设置的牢笼。

鱼玄机对婚姻孜孜不倦的追求、在感情之网中的苦苦挣扎,都在她的诗作中反复吟咏。

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露清。

月中邻乐响,楼上远山明。

珍簟凉风著,瑶琴寄恨生。

嵇君懒书札,底物慰秋情。

——鱼玄机《寄飞卿》

西风渐起,竹席生凉,她心心念念的郎君如嵇康一般清俊,却懒于书札。

没有他的回信,该拿什么来慰藉秋日里的漫天愁思呢?

诗句字里行间流露出不一般的亲昵,她怨嗔的“嵇君”其实正是我们所熟知的“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这是她结交的文人中名气最大的一位。

秋夜寄出的信不知是否收到了,转眼冬至,寂寞萧索的长夜里,女诗人难以入眠,提笔写下了《冬夜寄温飞卿》。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沉。

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

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

——鱼玄机《冬夜寄温飞卿》

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栖,这里诗人比喻自己无处栖身,渴望将自己托付给一个可靠的人。

很明显,在鱼玄机的诗作环境里,温庭筠应是位不一般的朋友。

然而,在《温庭筠集》里,我们却没有找到关于鱼玄机的只言片语。

鱼玄机妒杀婢女绿翘的案件最早被记录在小说《三水小牍》中。

这是一部传奇小说集,此书搜集了当时社会上流传的奇人异事、神灵鬼怪等内容。

撰者是皇甫枚,他大约生活在大唐中末年至唐朝灭亡后的一段时间,距离鱼玄机生活的时代非常接近。

鱼玄机怀疑绿翘有非分之想,绿翘反驳她整日跟男人唱和往来,没有自己洁身自好,于是鱼玄机生气地打绿翘,竟失手将她打死。

鱼玄机出身卑微,在封建门第婚姻制度、妻妾制度的压迫下,遭受着爱情和婚姻的种种不幸。

她虽有才情和美貌,有机会同士大夫交往,但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人们往往只把她当作风月场所中的相好。

即使得一知己,也会碍于种种压力,无法托付终身,每次的真心付出都只换来被抛弃的结局。

在男权社会中反复挣扎碰撞的鱼玄机,最终再也无力反抗。

她把心中积压的所有愤恨与不甘,全部宣泄在比她更卑微弱小的同类身上。

咸通九年(868年),长安城的西市里,一年一度的“秋斩”如期进行。

正史没有姓名,案件扑朔迷离,书上的寥寥几笔便是鱼玄机短暂的一生。

幸运的是,她的四十九首作品被收录在一册《唐女郎鱼玄机诗》中。

在诗中,她大胆地披露了自己在爱情与生活上的理想、追求、苦恼和怨恨。

透过一首首情真意切的诗篇,人们可以一窥她的喜怒哀乐,感受她的感受。

世人不解,知音难求,时间在花开最灿烂的时刻停止。

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

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

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

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

——鱼玄机《卖残牡丹》

来源:梦宇讲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