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得先让自己舒坦,而不是在一棵树上吊死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2 08:31 1

摘要:奥黛丽·赫本曾说:“我从不试图摘月,我要月亮奔我而来。如若不然,放弃也无妨。”

奥黛丽·赫本曾说:“我从不试图摘月,我要月亮奔我而来。如若不然,放弃也无妨。”

这世道,好东西谁都想要,但如果它让你太累,够不着还把自己折腾得够呛,那就算了。

也就是说,需要付出比其本身价值还大的代价,你还一股脑去做,那就得不偿失了。

很多苦,吃了也白吃,不如一开始就把它识破,然后及时止损。

就好像有些事情,自己明明一开始就知道是错的,难道你还真的瞎折腾去做吗?

人得先让自己舒坦,别在一棵树上吊死。

无论感情也好,关系也罢,都是这个理儿。

你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老是和那些让你烦躁的人待在一起,就像身边有个漏气的轮胎。

你拼命打气,他却在那边悄悄漏光气。

那么最后累垮的,只有你自己。

你的情绪和精力始终是有限的,经不起自己这般无止境的消耗。

北宋有个大臣叫段灼,他的儿子段永跑到西晋去做官。

段灼心里挂念,老是给儿子写长信,教导他如何为人处世,甚至具体到政事该怎么处理。

儿子觉得父亲啰嗦又控制欲太强,以至于每次收到信,自己都感到无比烦躁,压力巨大,最终选择了避而不见,疏远父亲。

段灼一片爱子之心,却成了儿子的情绪负担,最终也伤了自己。

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过:“生活中的许多困扰,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源于我们如何看待它们。”

事情本身可能无法改变,但你可以选择如何看待它。

更可以选择是否让它持续伤害你,而如果控制不了,那就是在损耗自己的健康。

不要在同一件事、同一个人身上消耗自己,尤其还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事。

保护自己的情绪健康,不是自私,而是自爱。

离开,是为了守住尊严

有时候,你的留下,非但换不来对方的改变,反而继续忍耐着对方更加的肆无忌惮。

那么,选择离开,及时远离,就是最大的清醒。

凡事要懂得变通,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一点一滴忍耐才能过去的。

因为有些时候,你的忍耐,也会被当作软弱。

而你的包容,会被视为理所当然。

在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懿公有个奇葩的爱好——养鹤。

他甚至给鹤封官位、发俸禄,搞得民怨沸腾,大臣们怎么劝都没用。

几位老臣眼见国将不国,劝谏无果后,纷纷选择辞官归隐,离开了这个无可救药的君王。

后来北狄入侵,士兵们都不愿为这位“鹤将军”卖命,卫国最终惨遭灭国。

而那些提前离开的大臣,至少保全了自己的气节和身家。

莎士比亚说:“明智的人决不坐下来为失败而哀号,他们一定乐观地寻找办法来加以挽救。”

任何时候,尽心尽力做好自己,坚守自己的原则是好事。

可是,凡事也是有例外的。

尤其是对于一些关键且重要的问题,当挽救已经徒劳无益时。

那么,这个时候选择离开就不是放弃,而是一种清醒和体面。

这是在用行动告诉对方,也告诉自己:我的尊严,有底线。

放手,才能看到新的可能

你死死抓住一段让你痛苦的关系,就像抓着一根刺,握得越紧,扎得越深,痛得越大。

松开手,你才能去抓住别的美好。

世界很大,别把自己困在原地。

唐朝有位才女鱼玄机,曾痴恋才子李亿,甘心为妾。

然而李妻不容,李亿本人也性格懦弱,最终将她抛弃,送至道观出家。

鱼玄机初期仍困于情伤,写诗哀怨,过得痛苦不堪。

后来她则选择彻底放下,虽然后世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但她确实在道观中开辟了属于自己新的生活天地,以诗会友,名声大噪,活出了另一番自我。

作家安妮·拉莫特说:“放弃,不一定是软弱的表现,它常常需要极大的勇气,而勇气又会为你打开新的门。”

放下过去,不在同一棵树上吊死,这不是为了原谅谁,而是为了放过自己。

如此,只有清空了负能量的空间,新的阳光和风景才能照进来。

人生就是这样,结束,往往是另一种开始的序曲,而你也会在这个开端里,迎接新的人生美好。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