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种临床常见且危重的病理状态,表现为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导致代谢紊乱、体液失衡和毒素蓄积。无论是在住院患者还是重症监护人群中,AKI的发生率均居高不下,并与死亡率升高、慢性肾病进展以及长期心肾
撰文 |阿童木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种临床常见且危重的病理状态,表现为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导致代谢紊乱、体液失衡和毒素蓄积。无论是在住院患者还是重症监护人群中,AKI的发生率均居高不下,并与死亡率升高、慢性肾病进展以及长期心肾并发症密切相关【1】。目前临床干预手段仍局限于支持性治疗和透析替代,缺乏有效的分子靶向策略。因此,理解AKI的发病机制并寻找潜在保护因子,是基础与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
值得注意的是,流行病学和临床观察一致显示,女性 ( 尤其是绝经前女性 ) 通常不易发生AKI,即使发病,预后也更好【2】。这种“性别保护效应”提示,性激素及其相关信号可能在肾脏损伤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雌激素是直接作用于肾小管,还是通过免疫、代谢或血管途径间接影响AKI易感性?这些问题长期未有明确答案。揭示这一差异背后的分子基础,不仅有助于理解AKI的病理过程,也 将 为 AKI的 精准化干预提供思路。
近 日 , 德国 海德堡大学 Andreas Linkermann 实验室等在
Nature杂志发表了题为Multiple oestradiol functions inhibit ferroptosis and acute kidney injury的研究文章, 揭示 了 雌激素通过羟基衍生物的自由基清除作用和ESR1调控的基因组效应,双重抑制肾小管铁死亡的传播,从而解释 了 女性尤其绝经前女性在急性肾损伤中的天然保护效应,并为男性和绝经后女性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潜在分子靶点 。在 小鼠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中,雄性小鼠肾小管表现出明显的铁死亡传播和线粒体损伤,而雌性小鼠几乎不出现这一现象。铁死亡抑制剂Fer-1在雄性小鼠中显著保护肾功能,但在雌性中作用有限。进一步的转基因 小鼠 模型证实,雌性小鼠的肾小管坏死更少,血清肌酐和尿素水平更低,但这种差异并非源于GPX4 ( 铁死亡核心调控子 ) 表达水平 的不同 。这表明, 雌性肾小管中铁死亡的传播被抑制 ,且 对铁死亡具有内源性抵抗力 。
进一步研究了性激素对铁死亡的影响 后, 作者发现,睾酮对铁死亡影响不大,而17β-雌二醇及其羟基化衍生物(2OH-E2和4OH-E2)作为强效自由基捕获抗氧化剂(RTA) ,可显著抑制铁死亡,保护细胞免受多种诱导剂损伤。荧光激活抑制自氧化 分析( FENIX , fluorescence-enabled inhibited autoxidation ) 显示,2OH-E2和4OH-E2的活性接近经典铁死亡抑制剂Fer-1。雌性小鼠肾小管和血浆中OH-E2含量显著高于雄性,且在肾小管中有明显积累。外源性2OH-E2能保护雄性小鼠免受IRI,但在雌性中无额外效果。 因此 , 雌激素 可 作为 RTA 直接中断脂质过氧化反应,是非基因组水平的重要抗铁死亡机制 。
羟基雌二醇在被氧化为醌类后,可以 通过FSP1(AIFM2编码)在NADPH依赖下再生,从而增强其抗氧化活性 。FSP1缺失或抑制使细胞对铁死亡更敏感,并提高2OH-E2的保护阈值。但FSP1缺陷并未完全消除雌性小鼠的保护效应,提示体内存在其他抗铁死亡系统共同发挥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 硫氧还蛋白和过氧化物还原酶在FSP1缺陷情况下上调,形成冗余保护 。
雌激素受体α(ESR1)缺陷的雌性小鼠对IRI显著敏感,铁死亡增加,可被Fer-1逆转。进一步研究发现,ESR1在基因组水平通过双重机制保护肾小管: 其一,雌性肾小管中氢过硫化物水平更高,可有效抑制铁死亡。 缺失关键合成酶CSE的雌性小鼠对损伤敏感,而补充GSSSG可保护雄性肾小管。ESR1通过下调ETHE1等分解酶,维持较高的氢过硫化物水平,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其二,雄性和ESR1缺陷雌性小鼠中ACSL4、FAR1和AGPS等关键酶上调,促进醚脂生成,增加铁死亡敏感性。 雌性通过ESR1抑制这些基因,从而降低膜脂过氧化的风险。去卵巢小鼠及绝经后女性中AGPS和FAR1表达上调,提示绝经后女性在分子层面更接近男性的铁死亡敏感表型。 因此, 雄性和绝经后女性肾小管因醚脂 可 塑性对铁死亡和急性肾小管坏死敏感,而氢过硫化物的生成在女性中作为抗铁死亡系统发挥作用。
不仅在小鼠模型, 作者 还在猪肾小管和人类肾组织样本中验证了这些发现。 首先,猪 肾小管 中 雄性和ESR1缺陷雌性肾小管ACSL4、FAR1和AGP 同样 表达上调 。其次,人 类肾脏活检与单细胞转录组数据 表明 ,AKI 发生时 AGPS、FAR1等基因上调,且绝经前女性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男性和绝经后女性。这一结果揭示了 性别与内分泌状态对肾脏铁死亡敏感性的跨物种一致性。
综上,本研究阐明了雌激素通过双重机制保护肾脏免受急性损伤:在非基因组水平,羟基雌二醇作为强效抗氧化剂直接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在基因组水平,ESR1既增强含硫氢抗铁死亡系统,又抑制醚脂代谢可塑性,从而整体降低肾小管铁死亡传播风险。 这一机制不仅解释了女性(尤其是绝经前女性)在AKI中的天然保护效应,也提示可通过增强这些通路开发新的分子干预策略。对于男性和绝经后女性而言, 靶向自由基捕获类化合物、提升含硫氢水平或抑制醚脂合成 ,可成为个体化治疗AKI的潜在方向。
制版人: 十一
参考文献
1. harfuddin, A. A. & Molitoris, B. A. Pathophysiology of ischemic acute kidney injury.Nat. Rev. Nephrol.7, 189–200 (2011).
2. Silbiger, S. R. & Neugarten, J. The impact of gender on the progression of chronic renal disease.Am. J. Kidney Dis.25, 515–533 (1995).
学术合作组织
(*排名不分先后)
战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转载须知
【原创文章】BioArt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所刊登的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为BioArt所拥有。BioArt保留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近期直播推荐
来源:不二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