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才不是古代情人节!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9 12:31 1

摘要:但你有没有想过,七夕节一开始,和牛郎织女无关?和爱情更不相干?

转眼间,又到一年七夕佳节。

牛郎织女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

但你有没有想过,七夕节一开始,和牛郎织女无关?和爱情更不相干?

戴建业老师曾在一期直播中指出:

中国民族是一个早熟的民族,我们很早就学会了观测天象,七夕,其实源于古老的星宿崇拜。

中国民族是一个早熟的民族,我们很早就学会了观测天象,七夕,其实源于古老的星宿崇拜。

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七夕的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又到底有哪些动人的故事?

今天,不妨听我们细细道来。

《诗经》里,有句关于时令的名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意思是,每逢农历七月,天气转凉,古代女子们会纷纷织布缝衣,准备御寒的衣物。

恰好在七月初七前后,天空中有一颗星星,会升至一年中的最高点。

大家便把它视为保佑纺织顺利的神祇,命名为“织女星”。

而七月初七,也就成了我们熟知的七夕节。

彼时的织女星,还不是后人印象里凄怨的妻子,她是明亮的星宿,亦是遥寄夙愿的神明。

每逢七夕晚上,女孩们会聚在庭院中,摆上七盘瓜果、七杯茶、七柱香,对着织女星祭拜,乞求自己心灵手巧。

七夕,也因此有了乞巧节、女儿节的别称。

当然,光“乞巧”是不够的,女孩们还会通过“验巧”,检验自己是否得到了神明保佑。

怎么验法?有3种方式:

其一,对月穿针。

顾名思义,就是对着月光穿针引线,谁能最快穿过七孔针,谁便得到了神明最多的祝愿。

其二,投针验巧。

女孩们会把针,投到被晒起膜的水面上,通过观看针的影子,判断自己是否祈愿成功。

如果针的影子,是棒槌一样的粗线,就是乞巧失败;若是针影弯曲,则为“得巧”。

其三,喜蛛应巧。

女孩们会在七夕当天,抓来小蜘蛛放到盒子里,第二天打开来看。

一般来说,蛛丝越密、蛛网越圆正,寓意着纺织手艺越高超。

随着时移事迁,七夕的内容,也愈发丰富起来。

这一天,女子们会和姐妹相约,染指、洗发、吃巧果。

也会把家里的衣服和书籍,拿到阳光下晒,寓意晒掉一年的霉运,迎来温暖和洁净。

到了唐代,七夕,已经逐渐演化成了恋人们谈情说爱的节日。

白居易《长恨歌》里,曾有这样一句话:“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说的正是七夕那天,唐玄宗和杨贵妃夜半幽会的场景。

彼时过七夕,恋人们会互赠礼物。

有一种叫“磨喝乐”的人形玩偶,尤其能得到人们青睐。

这种用来供奉牛郎织女的泥娃娃,不仅能传情达意,还有着多子多福的寓意。

从专属女生的乞巧节,到披上爱情色彩的情人节,七夕随着时光流转,被注入了愈发丰富的寓意。

但无论内容如何变化,可以肯定的是,每个时期的人们,都对自己、对生活,有着朴素美好的心愿。

七夕,像一个浪漫的仪式,激发着一代代国人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哪怕穿越千年时光,也熠熠生辉,从未褪色。

说起七夕的诗词,可能很多人最先想到的,都是秦观的那一首: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诗写尽了爱情的美好,即使千年后的今天,也有无数人为之深深打动。

但并不是所有七夕诗词,都像这般温柔缱绻。

有些诗词,甚至还有清冷萧瑟之感。

比如,李商隐的《七夕》。

在妻子去世后的三年里,李商隐每年七夕,都会写一首悼亡诗。

其中,第三年的悼亡诗,尤为感伤: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怎样才能将没有期限的死别,换得每年一次的相逢?

面对挚爱的乍然离场,再洒脱的诗人,也会痛彻骨髓。

翻开中国浩如烟海的诗册,你会发现很多著名诗人,比如纳兰性德、李清照、杜甫……都写过关于七夕的诗词。

其中大多数古诗,主题都是爱情中的缠绵愁苦。

只有少部分诗词的意境,迥然不同。

比如《迎李近仁员外》:

今日喜时闻喜鹊,昨宵灯下拜灯花。

焚香出户迎潘岳,不羡牵牛织女家。

今日喜时闻喜鹊,昨宵灯下拜灯花。

焚香出户迎潘岳,不羡牵牛织女家。

这首诗,是唐代女诗人鱼玄机所写。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鱼玄机曾在道观门口挂起“诗文候教”的牌子,吸引无数有识之士,慕名而来。

我们可以想象,在千年前的某个七夕,这位名动京城的才女,也曾迎接四方来宾,在众人面前吟诗作赋,一展风华。

比起在深闺中被动地等待幸福,她选择打破桎梏,做自己的大女主。

还有一首苏轼的《鹊桥仙·七夕》。

这首诗同样不落男欢女爱的俗套,而是描写了和挚友聚会的场景: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在苏轼的想象中,好友就像得到仙人眷顾的幸运儿,即将乘着仙舟,直上九天银河。

分别之际,与其一味伤感,不如好好珍惜当下,举杯痛饮,不醉不归。

整首诗气象开阔,连陆游都感慨,读这首诗,仿佛能感受到天风海雨,扑面而来。

人类的情感,都是相通的。

千百年过后,我们再读这些古人的诗句,依然会感到灵魂的某些地方,被深深触动。

七夕,或许会因为爱情增色,但从来不止于爱情。

读懂老祖宗在诗词中的真切体悟,我们亦能从中汲取到好好生活的能量,温柔且有力地,活在当下。

河南卫视《七夕奇妙游》的总导演曾说:

七夕不只有浪漫,我们也不能光谈爱情。

七夕不只有浪漫,我们也不能光谈爱情。

这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老节日,不仅承载了先人对星空的憧憬,也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把七夕理解成单纯的情人节,是对它最大的误解。

与其在七夕追寻情爱,不如充盈和完善内心,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1.可以依赖别人,但也要靠自己

亦舒曾说:“一个人可以信赖的,不过是他自己;能够为他扬眉吐气的,也是他自己。”

见过很多人,把过多期待投掷到别人身上,渴望别人那得到认可,得到爱。

殊不知,越是指望谁,越受制于谁。

若是不想在感情里患得患失,不如强大自身,修炼好坚实的能力底座。

发展几项技能,拥有安身立命的根本;好好搞事业,拥有为自己托底的能力。

如此,即使短暂陷入人生低谷,你也能逆流而上,活成自己的靠山。

2.可以羡慕别人,但更要相信自己

你是否会不自觉地和别人比较?羡慕别人赚的多,羡慕别人孩子听话,觉得自己样样不如人。

和别人比较,最是劳心伤神。

作家水木然说:

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能够正确给自己定位,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是和别人比来比去。

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能够正确给自己定位,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是和别人比来比去。

不是每条鱼,都非得在同一片海域争食。

与其把目光放在别人身上,不如把精力专注于自身。

当你相信所有的努力都会如愿以偿,也将不断精进,奔向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3.可以爱别人,但别丢了自己

热播剧《玫瑰的故事》的女主角黄亦玫,经历了四段感情。

虽然她对每段恋爱都全情投入,但很遗憾,四段感情都没有圆满的结局。

令人敬佩的是,黄亦玫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活出了绽放的人生。

她去开飞机,研读心理学,学习摇滚乐……

因为遵从本心,她始终潇洒又自在。

这世间,从没有永恒的男欢女爱,能够治愈自己的,永远只有自己。

认真经营好每一天的日常,用心吃穿、学会保养、培养爱好、坚持健身,你也将活得丰盛且满足。

关于七夕,有首古老的歌谣是这么唱的:

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七夕,寄托着先人们最朴素美好的心愿。

它像是连接中国民族的精神纽带,告诉我们先人喜欢什么,在意什么,期盼什么;

也提醒我们,在忙碌的同时,别忘了关照自身。

七夕节,最好的礼物,从来不是鲜花玫瑰巧克力,而是爱自己。

恰逢良辰,无论你身边是否有良人相伴,都别忘了给自己一份美好的仪式感。

看喜欢的电影,听舒心的音乐,吃洁净的食物,读一本滋养的书,买一件心心念念的礼物。

当你把自己照顾妥当,便会拥有真正的力量,一路披荆斩棘,不惧风霜,活得温柔且明亮。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