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TH | 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危险因素与预测指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4 20:32 3

摘要:Yang Z, Zhao Y, Chen H, Zhang H, Tan M, Li X, et al. Portal Vein Thrombosis in Liver Cirrhosis: A Review of Risk Factors and Predi

本文由论文原创团队投稿

引用本文

Yang Z, Zhao Y, Chen H, Zhang H, Tan M, Li X, et al. Portal Vein Thrombosis in Liver Cirrhosis: A Review of Risk Factors and Predictive Indicators. J Clin Transl Hepatol. Published online: Jul 29, 2025. doi: 10.14218/JCTH.2025.00124.

研究景及意义

肝硬化是慢性肝病的终末阶段,病理上表现为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及假小叶形成。临床上常伴发多种并发症,如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性脑病及门静脉血栓形成 (PVT)。PVT 是指门静脉主干内存在血栓,可伴门静脉肝内、外分支(肠系膜静脉、脾静脉等)血栓形成。

既往认为肝硬化并发门静血栓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但近年来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使其检出率显著提高。相关研究表明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约为 0.6%-26%,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PVT 发生率约 10%,而肝移植候选者中可高达 26%-30%。

PVT 可加剧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进一步诱发或加重顽固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遗憾的是,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常起病隐匿,仅极少数患者因住院期间出现症状而获得及时诊治。多数患者发现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生存期缩短、预后不良。因此,积极探寻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相关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实现早期诊治,对改善肝硬化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了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根据机制的不同将其归纳为四个方面 (图1),以阐明其发生机制并挖掘潜在预测指标。

图1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汇总

本文选择 PubMed 数据库中的相关出版物进行本综述,使用的搜索词包括“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减慢的门静脉流速”、“门静脉扩张”、“糖尿病”、“内毒素血症”、“门静脉高压”、“易栓症基因”等。

主题概括

血流动力学紊乱

静脉扩张与血流速度减慢可通过血流动力学紊乱导致门静脉血栓形成,其具体机制主要包括为血流淤滞与涡流形成。

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

医源性操作、内毒素血症所致门静脉炎症及代谢综合征可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血液高凝状态诱发 PVT。在代谢综合征中,糖尿病与 PVT 的相关病例对照研究最多,表1对其进行了总结。

表1糖尿病与 PVT 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

血液高凝状态可通过促凝-抗凝-纤溶系统标志物反映,其水平变化可用于评估患者是否处于易发血栓状态,进而预测 PVT 的发生(图2)。

图2用于预测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的促凝-抗凝-纤溶系统标志物水平变化

肝硬化严重程度

PVT 是肝硬化的并发症,故肝硬化严重程度可能是 PVT 的危险因素之一。肝硬化严重程度可通过门静脉高压的程度、肝脏代谢功能实验室指标(白蛋白、胆红素、尿素氮等)及肝功能评分模型 Child-Pugh 和 MELD 评分)进行评估。

表2门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的诊断价值

易栓症基因突变

既往研究表明,相当数量的肝硬化合并 PVT 患者携带易栓风险基因(表3)。FV Leiden 和 G20210A 突变与 PVT-LC 的关联较为明确,但国内研究提示蛋白 C 基因突变可能不参与中国肝硬化患者 PVT 的发病。这表明遗传性易栓症在中国人群中可能非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当前针对 PVT 相关突变的基因筛查对中国肝硬化患者临床获益有限。未来研究应着力于阐明中国肝硬化患者 PVT 发展的致病性基因变异,并建立具有临床适用性的针对性基因筛查算法。

表3目前已知的易栓症基因及可能致病机制

基于危险因素和预测指标的临床预测算法

基于上述四大类风险因素,结合现有证据等级及与 PVT 的关联强度 (表4),我们提出了 PVT 风险分层的临床决策流程。该流程旨在辅助临床医师识别高危患者、调整监测频次并优化预防策略 (图3)。

表4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的风险分层策略

图3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的早期筛查算法

总结和展望

目前明确的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包括:血流动力学紊乱、严重的肝硬化、血管内皮损伤及易栓症基因突变。其中,静脉扩张与血流速度减慢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肝硬化严重程度可通过门脉高压程度、肝脏代谢功能生物标志物及肝功能评分系统评估;医源性操作、内毒素血症和代谢综合征可诱发血管内皮损伤及高凝状态,后者可通过促凝-抗凝-纤溶系统标志物量化;而易栓症基因突变通过破坏凝血-抗凝平衡,促使 PVT 的发生。

需特别强调的是,这些风险因素并非完全独立存在,而是构成相互关联的动态网络,甚至可产生协同促进作用 (图4)。

图4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相关危险因素的致病及相互作用机制

未来研究需进一步验证新发现危险因素与 PVT 的关联性,同时确立具强预测价值指标的临界值,构建临床适用的 PVT 预测体系。

本文“Portal Vein Thrombosis in Liver Cirrhosis: A Review of Risk Factors and Predictive Indicators”在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上发表。

投稿:2025年3月13日;修回:2025年6月17日;接受:2025年7月3日;上线:2025年7月29日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赵红雲

医学博士,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担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委员,全国产教联盟创新创业创造委员会专家委员,重庆市医学会消化病学专委会消化肿瘤学组委员、肝胆疾病学组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终末期肝病的诊治,人工智能在医学中的应用;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组团式援藏医学项目和全国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科研课题各一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青年编委,多个期刊审稿人,发表 SCI、CSCD 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第一作者

重庆医科大学本科生,专业为临床医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肝硬化、肝癌、终末期肝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 2 篇,SCI 论文 1 篇。

赵永乐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肝脏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