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8日14时20分在缅甸(北纬21.85度,东经95.95度)发生7.9级地震。地震导致曼谷一处在建高楼倒塌,造成人员伤亡。据初步统计,失踪人数超过110人,已找到8具遇难者遗体,预计仍有更多遇难者遗体尚未找到。
3月28日14时20分在缅甸(北纬21.85度,东经95.95度)发生7.9级地震。地震导致曼谷一处在建高楼倒塌,造成人员伤亡。据初步统计,失踪人数超过110人,已找到8具遇难者遗体,预计仍有更多遇难者遗体尚未找到。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如此严重的事故呢?
一、地震影响与传播特性
本次地震震中位于缅甸,震级7.9级,震源深度30千米,释放能量巨大。尽管震中距曼谷约770公里,但地震波的长周期振动对高层建筑影响显著,尤其是尚未完工的建筑物。曼谷市区高层建筑普遍出现数分钟持续震感,加剧了结构不稳定的风险。
二、建筑结构争议:无梁楼板的抗震局限性
高楼的倒塌或许与无梁楼板的结构有关。
无梁楼板(平板结构)通过柱帽直接支撑楼板,省去传统梁结构,虽能增加室内净高和空间灵活性,但抗震性能较弱。其柱板连接处易受水平荷载冲击,发生冲切破坏。
倒塌建筑为30层在建高楼,主体结构虽已封顶(2024年4月),但尚未完成整体加固。施工阶段的建筑缺乏完整抗震体系,结构整体性不足,可能放大地震波的影响。此外,若施工中存在偷工减料或未严格遵循抗震规范,也会进一步削弱稳定性。
三、潜在责任与行业反思
7.9级地震对非震中区的高层建筑仍构成挑战,尤其是长周期波与建筑自振频率接近时,易引发共振。事故也暴露了潜在质量管理问题。
东南亚地区地震频发,需重新评估高层建筑的结构选型标准。此外,施工阶段应强制设置临时抗震措施,并加强质量监管。
目前泰国官方已启动调查,其结果或推动区域抗震规范的升级,为类似项目提供警示。
来源:孙琬童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