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天,学校的一位领导匆匆找到他,神色间带着几分神秘,告知他有重要部门的同志希望与他交流对当下经济形势与改革的见解。
1978年的那个初秋,微风带着丰收的气息,拂过大地。
时任北京大学经济系副教授的厉以宁,正全身心投入到经济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中。
一天,学校的一位领导匆匆找到他,神色间带着几分神秘,告知他有重要部门的同志希望与他交流对当下经济形势与改革的见解。
当天下午,厉以宁怀着一丝好奇来到了指定的会面地点。推开门,看到的是几位来自中央相关经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
一番寒暄后,他们便直入主题,询问厉以宁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看法,以及如何推动经济在转型期的发展。
厉以宁思维敏锐,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从打破传统经济体制的束缚,到引入市场机制的必要性,再到对企业改革的设想,一一深入剖析。
那次交流结束后不久,厉以宁便收到了参与一系列重要经济研讨会议的邀请,这些会议汇聚了国内顶尖的经济学者与政策制定者。
少年时代的厉以宁
回首这段经历,厉以宁深知这是时代给他的机遇,一切都预示着中国经济改革即将迎来重大变革。
1980年,厉以宁带着对经济改革的思考与热忱,积极参与到各种经济研讨活动中。这期间,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仁,大家共同为中国经济改革出谋划策。
在众多交流场合中,厉以宁的观点逐渐引起广泛关注,他提出的股份制改革等理念,犹如在平静湖面投下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
到了1983年,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关键阶段。一个重要的任务落在了厉以宁肩上,相关部门希望他能深入研究中国企业改革路径,并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厉以宁和老师赵迺抟教授(1961年 北京大学)
厉以宁深感责任重大,他一头扎进调研与理论研究中,走访各地企业,收集大量一手资料,结合国际经验与中国国情,撰写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学术报告与著作。
1985年,厉以宁的学术成果开始在经济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他的理论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企业股份制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当时,国内对于股份制改革存在诸多争议,但厉以宁凭借扎实的研究与有力的论证,坚定地推动这一改革理念的传播与实践。
次年,厉以宁因在经济理论研究与推动改革方面的卓越贡献,被委以重任,参与到国家经济政策制定的核心工作中。他频繁出入各类经济政策研讨会议,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建言献策。
1988年6月,厉以宁在阅读学生的论文
刚到新岗位不久,厉以宁想着要去拜访曾经在学术研究上给予他诸多启发与支持的前辈。
他来到一家老字号茶叶店,挑选了半斤颇具特色的茶叶,花费了当时不算便宜的一笔钱,又精心挑选了两瓶当地有名的好酒。
回到家中,看着这两样礼物,厉以宁心里思索着,这茶叶虽品质不错,但不知是否合前辈口味,酒虽有名,但也担心不够彰显心意。
他深知自己一心扑在学术研究上,很少操办这类人情往来之事,这次想表达感激之情,却有些忐忑。
厉以宁在北大
后来,由于工作繁忙,且前辈也向来倡导学术交流不应注重这些外在形式,这茶叶和酒最终便留在了厉以宁家中。但那份对前辈的感激之情,始终在他心中。
在后续的工作中,厉以宁凭借杰出的学术能力与务实的工作态度,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理论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他参与制定的多项经济政策,对中国经济的腾飞起到了关键作用。
无论是在股份制改革的推广,还是在区域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扶持等方面,都留下了他不可磨灭的印记。
在漫长的学术与工作生涯中,厉以宁有幸得到过许多前辈的指导与帮助。
像陈岱孙等老一辈经济学家,都曾对他的学术研究给予悉心指导。可以说,没有这些前辈的引领,厉以宁难以在经济研究领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陈岱孙
从1951年投身经济学研究与教育,到2023年逝世,厉以宁在经济领域默默耕耘了72年。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事业。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与无数人交流合作,也从中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始终坚持学术独立与创新。在面对复杂的经济现象和各种思潮时,尤其是在关乎国家经济发展走向的重大问题上,要敢于坚持自己经过深入研究得出的观点,不断探索创新。正如他一直强调的,经济研究不能墨守成规,要结合实际,大胆突破。
重视人才培养与传承。作为一名资深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厉以宁始终将培养下一代经济人才视为己任。他在北京大学的课堂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经济学者与专业人才。
这些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中国经济发展贡献着力量。他认为,只有不断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中国的经济事业才能持续蓬勃发展。
北大演讲
要有开放包容的学术态度。在学术研究中,厉以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包容不同的学术观点。他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共同探讨经济问题。
他深知,只有在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中,才能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推动经济理论不断向前发展。
要紧跟时代步伐,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经济面临着不同的机遇与挑战。
厉以宁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根据时代需求调整研究方向,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及时有效的理论支持。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学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
来源:沐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