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漫剧赛道无疑仍处于用数量博爆款的初期,什么样的漫剧更有爆相,怎样提高测出率乃至于爆款率——诸如此类的问题仍然难有定论。
上周,漫剧的大量数据公布,让行业内外对这一内容形态的增速有了更全面的体感。
但漫剧赛道无疑仍处于用数量博爆款的初期,什么样的漫剧更有爆相,怎样提高测出率乃至于爆款率——诸如此类的问题仍然难有定论。
短剧自习室在和业内人士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当前大众的关注点有很大一部分落在“现阶段市场更吃什么画风”上。
目前,沙雕漫的画风比较明确,抖音也给出34%这样较为详细的测出率数据。但更多的漫剧,尤其是今年以来高速增长的AI动态漫品类,测出率和市场反馈仍然缺乏具体方向指引。
本期,短剧自习室结合多部漫剧案例、榜单的数据进行分析,一起看看:画风对于漫剧数据是否存在较大影响?哪一种画风相对得到市场认可?
*这是短剧自习室的【2025漫剧观察】系列第三篇,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漫剧画风有流派了:酱油风、巨日禄风......
现阶段,市场更吃什么样的漫剧画风很难一概而论,业内习惯综合测出率来衡量。“现在漫剧主要起量是端原生,所以端原生播放量很有参考意义,多少播放量算测出也分付费免费。”业内人士向短剧自习室如此表示。
根据短剧自习室和业内人士的进一步了解,部分认为端原生播放量(包括同一部剧的多个剧名版本在内)达到200万算是测出。
短剧自习室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以大盘14000部漫剧为样本测算,超过200万播放量的漫剧占比在17%左右,播放量低于100万的漫剧超过八成。
如果以这个占比为基准线,测出率翻倍高达34%沙雕漫确实是“当红炸子鸡”。值得关注的是,有业内人士透露,AI漫剧的大盘平均测出率约为10%——这意味着,AI漫剧赛道虽然热闹,但大部分相关方还处于刚刚入局的探索阶段。
那么,业内人士所关心的问题——画风是否漫剧数据的决定性因素,或许可以从中看出端倪。
短剧自习室在和业内人士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比较公认的画风分类包括3D画风、沙雕漫画风、传统动态漫画风、AI动态漫画风等。
其中,AI动态漫的画风界定方式相对困难。
即便是在发展历史更加长久的传统动漫领域,观众对于画风标签的认知,更多从漫画作者的画技、作画习惯以及动画制作公司的风格去区分。
比如,画出《火影忍者》的岸本齐史、《名侦探柯南》的青山刚昌、《美少女战士》的武内直子、《魔卡少女樱》的CLAMP等知名漫画家,画风大多自成一派,人物造型、光影运用都极具辨识度;
制作了《凉宫春日的忧郁》《轻音少女》《紫罗兰永恒花园》等作品的京都动画(昵称“京阿尼”),以细腻作画风格形成“京都脸”“京都腿”特征,而ufotable(昵称“飞碟社”)则以擅长高水准画面和华丽流畅的战斗场面及特效出名,甚至能靠着硬核的动画质量把《鬼灭之刃》推向全世界,被称为“经费社”,制作过《空之境界》《Fate》系列等作品。
(相关截图)
参考这样的划分方式来看漫剧,目前业内声量比较大的画风包括“酱油风”“巨日禄风”等类型。
得益于近期高产爆款,头部AI漫剧制作方酱油文化的作品画风备受关注,被业内翻来覆去地研究,甚至称之为“酱油风”。
短剧自习室发现,“酱油风”之所以能够形成,是在作品积累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特征——
色彩风格相对柔和,饱和度较低,色调偏亮;光影效果弱,整体画面通透感和光泽感较强;
画面镜头以人物中景近景切换为主,大部分是固定正打机位,内容表达较多采用对话/独白的形式,听觉获取信息占主要。
比如《魅魔叛主,我反手养成八翼炽天使》《料理界的最强萌主》等,都可以明显感受到这种画风特点,前者播放量已经破亿。
(相关动图)
同时,该画风的笔触相对更加平滑干净,部分人物尤其是古风人物的形象接近传统国漫风格。
就拿《纵容女帝百次后,我辞官而去》来说,人设和造型都是吸引观众往下看的重要因素。
(相关动图)
而“巨日禄风”,顾名思义,该画风的漫剧是用巨日禄AI创作平台(简称“巨日禄AI”)制作的。
值得注意的是,利用该工具可以自行调整漫剧画风,但巨日禄AI的负责人向短剧自习室透露,大部分客户都更倾向于使用平台默认的画风,进而逐渐形成了“巨日禄风”的标签。
这种画风特点鲜明,比如在色彩风格方面,饱和度较高,色块分明,具有很强的冲击力。
在镜头语言方面,机位角度较丰富,避免画面频繁切换,更多采用多人同框的交互镜头、表演镜头、打斗镜头,画面输出信息的占比更高,更偏动漫的创作方向。
用灵矩出品的《末日壁垒》来举例,人物形象扎实,镜头语言流畅,色彩运用得当,日常用的是暖色调,末日氛围的场景则转为暗调,在对比中自然呈现出紧张感。
(画面由巨日禄AI完成)
截止发稿前,《末日壁垒》的播放量高达2629.3万次,上线累计消耗突破100万。
(相关海报)
此外,“巨日禄风”是典型的强光影风格,画面对比度较高,在动作和特效等场景表现力上具有优势。
各个改名版本合计播放量近4000万的漫剧《咒术反噬我有无限血条》,背景是异能转职,涉及到很多打斗场面和特效,比如一开头的觉醒职业过程,就能够感受到镜头移动和人物表演的冲击力。
同时,在展现主角职业的压迫感时,画面通过黑暗中的巨大独眼睁开等细节,进一步加强明暗对比,多元视角也带来更强的视觉张力,增强了人设的说服力。
(画面由巨日禄AI完成)
再来看传统动态漫画风的漫剧。
一般来说,其观感更接近于“会动的漫画”,大部分角色的动作幅度不大,略显僵硬,一般通过镜头推拉摇移、加入旁白/对话/背景音乐等辅助效果,呈现轻量化的动漫观感。
比如近期爆款漫剧《开局强吻裂口女》,播放量高达6412.8万;
而更早时间上线的《我能回溯时间》,首集拿下超10万的点赞量,抖音端原生充值突破500万元,投流日耗突破15万。
(相关动图)
相比前述,3D画风和沙雕漫画风的辨识度最高。
现阶段,由于行业新兴,呈现3D效果的漫剧都可以归类为3D画风,以各类表情包作为主要生产要素的漫剧都属于沙雕漫画风,暂时没有做更细化的分类。
冬漫社联合创始人兰桂玮向新榜透露,2024年11月开始大规模测试沙雕漫剧的付费模式,目前已经专门组建了10人的沙雕漫剧团队,累计上线30余部沙雕漫剧。最近上线的《斩妖除魔开始长生不死》,不到一周流水接近100万元,截止发稿前的播放量累计2267.2万。
“现在业内跑得比较好的沙雕短剧,单部流水在50万-100万元之间。”兰桂玮表示。而字节漫剧的数据显示,沙雕漫剧的单剧目平均流水20万。
(相关动图)
3D画风的漫剧体量相对较小,最常见的是使用游戏编辑器/自研编辑器制作的作品,制作成本上相比3D动画有明显优势,但画面流畅度和人物表现力也被大幅削弱。
比如网易的逆水寒编辑器、永劫无间编辑器等,有部分作品跑出了一些成绩。此前报道过的《火树银花》,其抖音原生收益突破30万。
今年以来,AI技术也在3D漫剧上有所应用,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玄幻:从拉二胡开始》。作为足以投放市场的成品来说,该剧的画风已经相对成熟,部分镜头接近传统3D国漫,但有些画面还不完全扎实。
综合来看,目前漫剧的画风分类更像是技术效果的投射,也是制作思路的区分,而观众已经用播放量开始投票。
“画风是AI漫剧TOP3影响因素之一”
用上和爆款漫剧同款画风就能成为爆款吗?
“这个其实是幸存者偏差,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最头部的作品。”有业内人士向短剧自习室如此表示。
那么,在不针对具体剧目的前提下,我们不妨来探究一下当前AI漫剧中两种比较突出的画风——酱油风和巨日禄风各自表现如何?播放量数据又是否和画风直接挂钩?
先看数据。
目前,酱油风漫剧在体量绝对值上有明显优势。根据短剧自习室不完全统计,抖音平台上酱油风较明显的在播漫剧中,播放量过百万的占比约为43%。
有意思的是,在目前播放量TOP30的漫剧中,播放量超千万的酱油风漫剧大部分出自酱油文化、友和文化。这意味着,酱油风漫剧的爆款效应基本上是靠这两家制作方扛起来的,没有跑出来的剧目并不在少数。
因此,该画风的高测出率可以视为酱油、友和自身的内容能力体现,并不能完全代表画风和播放量的绝对关系。
巨日禄风漫剧的情况稍有不同。
巨日禄AI是一个AI漫剧工具,有多家制作方在使用,内容水平有参差。短剧自习室和相关人士了解到,用巨日禄AI制作的漫剧测出率在50%-75%左右,8月该画风作品破千万播放的概率近50%。
从魔方(@橘子皮漫剧)、影谭(@六零一动漫短剧场)、时刻互动(@大眼爆漫剧场)、花生(@良辰动漫剧场)等头部漫剧发行方的账号来看,在账号合集的播放量数据中,巨日禄画风的作品播放量明显高于各账号内的播放量均值。
再来对比一下制作思路。
需要先明确的是,AI漫剧和其他类型漫剧的一个极大不同之处在于,其极度依赖制作工具的性能和导演的创造性思维:前者决定漫剧质量的稳定水平,后者决定漫剧内容及画面的表现力。
酱油文化制作漫剧显然更侧重对剧情内容的把控,“基本上只要你用心做好了一个内容,有一定的审美,就能做出一部不错的动漫短剧。”
其创始人酱油,本身就是一名在网文圈待了十年的资深网文作家,写过上百本小说,2023年又转战短剧行业——他太知道用户爱看什么了,并把网文的成功方法论套用在大部分内容形态。
此前在接受短剧自习室采访过程中,酱油曾说过,“我认为的精品,就是高播放量、高收益,才是精品,而不是说画质怎么样、质量怎么样。在我看来,观众喜欢的东西就是精品。”
这其实就点出了当前业内酱油风漫剧的深层问题:酱油的漫剧并不完全依赖于画风,内容才是核心;而部分酱油风漫剧只用上了同款画风,内容质量却并没有跟上——这也是酱油风漫剧的爆款集中在几家头部公司的重要原因。
(相关截图)
巨日禄风漫剧走的则是另一个路子:内容升级,技术先行,更像是动画制作的路子。
当前,C端用户对AI漫剧的需求,除了看故事,还看动画特效——传统动漫的内容优势很难完全撼动,但更烧钱的特效场面却常常因为“缺经费”而“省着用”,有时候不如AI漫剧给得慷慨。
巨日禄风漫剧踩中的是用户对“特效爽感”的需求——在AI漫剧技术适配下,实现更高密集度的特效呈现,不需要特地压缩特效镜头的数量,包括角色技能释放的光影渲染、场景切换时的动态转场等。
此前短剧自习室报道过由光年象限用巨日禄AI制作的《仙界第一徒》,竖屏漫剧,2K画质,有多人镜头,一集N个烧钱特效......buff叠满了,观众也看爽了。
(画面由巨日禄AI完成)
另一部巨日禄风漫剧《菜鸟?那是你没见过我的机甲》,由扶摇上团队制作,抖音话题播放量合计超过983.4万。
其中,不少精彩的机甲打斗场面做得相当成熟,让观众纷纷在评论区询问IP名称,足见巨日禄风靠特效打造的“视觉爽感”在流量端的潜力。
“是第一次做这个(AI漫剧)。”短剧自习室注意到,该漫剧是有一定制作难度的机甲题材,而扶摇上之前并没有漫剧或短剧的制作经验,但在AI工具的加持下顺利做出了成片,并被魔方投出了成绩。
(画面由巨日禄AI完成)
可以说,较多案例都佐证了画风的重要,与播放量数据有一定相关性,但并非决定性。
“(AI动态漫里)本子肯定是第一重要的,画风算是TOP3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数据高光背后,行业依然需要面对更核心的关于内容本身的追问:
所谓“漫剧”,究竟是在做真正意义上的动漫剧,还是把网文用动态图文形式再包装的“推文剧”?是依托AI实现视听语言创新的真动漫,还是仅借AI之名压缩成本的“形式动漫”?
从市场现状来看,不少漫剧仍停留在“文字可视化”的初级阶段,把网文剧情拆分成单帧画面,配上简单的人物动作和台词字幕,本质上更像“动态推文”,缺乏动漫应有的镜头语言设计、叙事节奏把控。
这类内容与其称为“动漫”,不如说是可视化网文——技术并未赋能创作本质,反而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成本优化工具。
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要数日本的轻小说改编动漫和韩国的漫画改编动漫,文本精华没丢的同时,也能作为一部独立的动漫作品来看待,比如《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刀剑神域》等异世界冒险题材番剧。
(相关海报)
站在这个角度来看,技术升级须与内容升级同步发生。
部分酱油风漫剧出于对头部效应跟风而制作,却忽略了头部团队对用户喜好的精准把握、对剧情冲突的技巧性排布,作品就成了“有其形无其神”的流水线产物;
巨日禄风漫剧在已经有稳定画面质量的基础上,亟待更多的优质剧本来发挥出AI技术的长板。
另一方面,相比日韩的动漫产业已经声名在外,欧美动漫自成一派,受限于产能、成本和人才的国产动漫仍在破圈路上。
如何讲好中国动漫的故事,当前高速发展的AI技术和已经打出一番天下的短剧或许是一个机会,让很多因为“耗不起”而被搁置的优质原创故事重见天日——
创作者利用以巨日禄AI等为代表的创作工具,从基础分镜、背景的绘制,甚至动效生成等繁重工作解放,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剧情打磨和文化元素挖掘上,非科班出身的创作者也有机会通过AI辅助,做出水墨质感、国风氛围、东方奇幻等高质量内容,完成各种风格的“创意可视化”,为行业打开更多元的创作视角。
而短剧风靡世界,为国产动漫验证了一条新的路径,AI漫剧从流量风口走向产业长线的关键,还是把握快节奏时代的红利和好故事提供的情感共鸣。
说到底,AI漫剧要长久发展还是得回归好故事,真正能留住观众的,依然是人物能否立住、情感能否共鸣、故事能否让人心甘情愿追下去。AI应当成为创作者的“神笔”,而非替代创作的捷径。
来源:短剧自习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