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说起中国历史,那些藏在教科书背后的小问题,有时候真让人犯嘀咕。你回头看看鸦片战争那个年代,西方人不服气中国,说什么“你们的皇帝就是个苏美尔老头”,还搞出个“中国人种西来说”。估计很多人第一次听,都得愣个神:我老家山东那旮旯的祖先怎么一夜之间变成了古巴比伦
其实,说起中国历史,那些藏在教科书背后的小问题,有时候真让人犯嘀咕。你回头看看鸦片战争那个年代,西方人不服气中国,说什么“你们的皇帝就是个苏美尔老头”,还搞出个“中国人种西来说”。估计很多人第一次听,都得愣个神:我老家山东那旮旯的祖先怎么一夜之间变成了古巴比伦的亲戚了?后来又有瑞典人安特生跑去河南、陕西种地那块儿挖了挖,还信誓旦旦地指着仰韶彩陶说,得,这玩意肯定是西边传过来的。你要说那个时候刚打完仗,又穷又被瞧不起,中国学者只怕也没底气跟瑞典人嘴硬。
事情到现在,其实已经翻过多少年了。安特生当年拍着胸口说他的年代学没毛病,结果中国自己的考古队一轮轮凿出来,不光把那些“西来说”摁在土里,还直接翻出了一堆让欧洲人眼红的新玩意。你们说文明都从西边来?不好意思,我们家米饭香、陶罐亮、星星也认得清。
话说回来,这事儿真不是什么空口白话。比如说农业吧,就拿米来说,湖南那边早些年的农民,不知道打过多少次手,都没想到自己脚下踩着的地方能出土1.4万年前的人工稻谷。你要是赶上考古队挖玉蟾岩那天,听村里老李头说,“这破土里除了野草,怎么可能藏着你们说的万年米?”可偏偏,那些碎米粒还真是古人自己种出来的。江西万年仙人洞也是一样,专家们把那些小小谷物化验了好几轮,才敢拍着胸脯说,这个米,纯正国产,祖宗留下来的手艺。要说中国南方那句“靠水吃水”,其实是老祖先自创的智慧,早在小麦传进来之前,米和黍就在这里扎下了根。
小麦是个比较拧巴的事儿。按西方人的说法,小麦来自西亚,一路漂到中国。可问题来了,山东半岛那一带突然冒出来的小麦遗迹,把传播路径搅得乱七八糟。你要是问山东村里的农夫,“你们这边的小麦早上哪儿来的?”人家绝对不会背出什么楔形文字,大多是一句,“老辈子种的,反正一直有。”搞考古的人干脆趁着冬闲下地考查,这才发现西方人的断代有点扯,至少早了1500年。到底是数据出错了,还是别有用心,历史没那么简单说得清。
再说这陶器。江西仙人洞那口土窑,一开始没人当回事,后来出土一个二万年前的陶罐,那可真是“老东西”里的“老东西”。村里人看见都说,“这么早就有锅?我奶奶还用着土碗呢。”其实这些破陶罐子是人类第一次认真琢磨怎么储粮、煮饭的见证。你琢磨吧,陶器能烧到上千度,还不全是糊弄事,得有点技术在手。从中国一路烧到西亚,考古带队的韩建业就拍着桌子说,西亚陶器才七千年上下,我们可比他们早了整整一万年。这中间还闹了个小趣事,西方人话里话外都暗示,“你们会玩土,要不技术是抄的我们的?”其实人家上山文化早八九千年前已经玩出了彩陶,不只是烧锅,更是会调色,艺术细胞早就爆表了。这彩陶可不是随便糊弄的,光配釉、进炉温度,一个村庄能烧成上百种样式。要说西亚技术刚传过来就能烧彩陶,这都有点像让新司机直接赛F1。
更厉害的是,陶器不仅关乎吃喝,还把人类的脑洞撑开了。高温烧制那会儿,谁知道还会蹦出来纺轮、车轮这些新东西。老祖宗的智慧,真不是一条直线,往往是烧着烧着锅,突然琢磨“这东西滚得挺利索,是不是还能用在别的地方?”烧砖、冶铁,这些发明后面其实都带着陶器的影子。
天文算是另一档事了。你别看现在天文望远镜唠唠叨叨的,其实在一万年前就有一帮人拿着木棍量影子,琢磨太阳怎么走。河南濮阳外的西水坡,那墓坑里不光埋着龙和虎的骨头,还有一套星象图,据说6500年前人家就会用影子和星星定时节。你想啊,像河南那种天气,春播秋收差一天都可能颗粒无收,不会看天那真是不行。当地种地的老大爷常说,“我们家种田,能不看老天?”其实那股子尊重自然、靠边吃饭的劲头,自古延续到现在。湖北、浙江老早的陶盘、规尺,也都渗透着天文意识。若是你去问那边老人,兴许还能听到些祖传的看星窍门。
讲到苏美尔或古埃及那些星象,你会发现,每次他们突然冒出来一套复杂的天文体系,都让学者摸不着头脑。欧洲人反反复复想找出中国和西亚之间的联系,却老是卡在“你的比我的早”上。我们总喜欢追问一句,“是不是咱的天文悄悄传出去过?”这话虽然没人能直接证明,但至少中国的星宿、二十四节气,这些东西一代代扎根下来,怎么都掰不回西方源头那套说法。
说到写字,那也是一把辛酸泪。甲骨文过去被说成楔形文字的娃娃,还被算作西来的“外甥”。后来中国人自己挖、自己认,发现字是一步步演变来的,没一点是生搬硬套的。“你看这甲骨文,哪像外头那些东拼西凑。”北京大学搞西亚研究的拱玉书教授早就说过,陶器上的中国符号和西亚楔形字之间根本扯不上什么关系,彼此的源头就是两条平行线。更神的是,浙江几批古陶瓷器上,考古专家闻长庆发现了23个和古希腊线形字母极像的符号。要知道希腊字母有24个,差这一个,谁能保证不是老祖先自己搞出来的“国际范”?村里老太太拿个瓷片一比,都能说一句,“这符号那么像,啥巧合啊。”
说穿了,这些考古和发明背后,其实藏着中国人不被看见的底气。制陶术就明明白白“东学西传”了,至于农业、天文、文字,不有意贬低谁,但我们的祖先确实比西方早一步静心琢磨。村口聊历史,老人们常说,考古一锹一铲都是汗水,“能不能把过去说清,得看你敢不敢认祖归宗”。
说到底,谁的祖宗最先种地、最早烧陶、最会看天,大家都在找证据。可能再过几年,中国考古还会再曝一两个新发现,打破这西来东往的大盖帽。到那时,我们会不会更清楚自己的来处?好了,今天也就是拉着你们聊几句,留点悬念,兴许过些年,还有更新鲜的后话接着说。
来源:江上奋力划船的船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