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智:豫东!豫东!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9 01:13 1

摘要:豫东,从地理位置上,没有明指。大致包括开封、商丘、周口三市。从地貌讲,豫东是平原,有时也说成豫东大平原。大不大呢?三市合起来人口二千多万,有三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可谓不大。平畴如砥,沃野千里。一望无际,远与天接。往东一直到豫、鲁、皖、苏交界处,才有一个海拔15

豫东,从地理位置上,没有明指。大致包括开封、商丘、周口三市。从地貌讲,豫东是平原,有时也说成豫东大平原。大不大呢?三市合起来人口二千多万,有三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可谓不大。平畴如砥,沃野千里。一望无际,远与天接。往东一直到豫、鲁、皖、苏交界处,才有一个海拔156米的芒砀山,虽然个头小了些,但它在历史上的名气却不小,因为它和刘邦、陈胜、孔子、梁孝王刘武等都有关系,历史文化积淀不可谓不厚。你若在豫东平原上行走,会有一种永远走不到头的感觉。路迢迢,野茫茫,过了一庄又一庄,分不清这庄和那庄。有的地名明明叫岗,可是你根本看不出来它比别处高在哪里。豫东大地上的河流,基本是西北——东南走向,没有山石的阻挡,也没有大的河湾。我们的所谓湾,和山区的河流比,不值得一提。因为海拔落差太小,河流平缓,水慢慢蠕动,让人感觉脾性懒懒的。每个村庄大小有一二个十亩八亩的坑塘,下小雨坑都积不满,下个坑满河平,小时候见过不少,近些年是少有的事。

豫东的地理也影响着豫东人的脾气。豫东人口稠密,聚族而居,形成村落,比较注重人际关系,相帮相扶,能形成向心性。这种向心性尽管克服不了小农的自私性,但容易抱成团,豫东人心胸一般比较开阔,少有丘壑,民间对心眼儿过多,共事不共心的人非常反感,所以有“你敬人家一尺,人家敬你一丈”的说法。豫东地区尽管是三商之源,但经过了几千年的世事变迁,豫东人过分聚集了农民的心性。减退了祖先商人的气息,显得老实巴交。农人嘛,表现为安土重迁,过分重视土地,把地当成命一样的东西。有些人一辈子没出过县城,就守着那点地,人们之间发生矛盾,十有八九就是因为宅基地,你多一砖我少一砖,耕地你多一犁我少一垄。豫东人勤劳耐苦,讲究的是踏实卖力,你骗地一阵儿,地骗你一季。人们最佩服的是好庄稼把式,最瞧不上的是好吃懒做的。豫东民间对孝道很重视,不孝道老人是被人瞧不起的,我在家乡生活20年,知道谁要是不孝顺,会被戳脊梁骨的,就是背后被人议论,甚至影响到子女婚姻,你不孝顺,谁给你这样的家庭结亲呀!只要对老人好,出了孝名,贫穷点别人也看得起,富了不孝,更被人鄙视。

豫东平原的土地肥沃,长庄稼,盛花木,种啥成啥。春天里繁花似锦,农民嘛,不会像城里那样去专门侍弄花草,是论收成好坏种的,不是按好看是否而种,但仍然种出了一地的好风景。桃花、杏花、梨花,两株三株的都不算事儿,而是开在桃园、杏园、梨园。至于说柳絮、杨花那遍地都是,都不能算花。夏天别说其他作物,只说小麦,先呈碧玉海,几场南风一吹变成了黄金海。小麦成熟时节,你到豫东大地走走,除了村庄就是麦田,都不敢相信这是一家一户种的,你会怀疑是大国营农场种的,平展展的,一望无际。听说有个好心的美国人担心谁来养活中国这么多人,你让他来这儿,站在豫东麦田里,他非笑死自己不可。秋天地里种的主要是玉米、大豆,啥叫青纱帐?往豫东平原看,你爱吃的杂粮,这里应有尽有,绿豆、芝麻、谷子、豇豆、小豆.....我不说嘛,种啥成啥?冬天豫东大地可不是荒凉枯寂,光冬小麦就覆盖了70%的土地。韩愈说“草色遥看近却无”,冬小麦你遥看一片绿,近看是略显稀疏而已。除非下了大雪,一片银白世界,这可是冬小麦日思夜盼的,叫“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是小麦的被子。

家乡的夜晚,我觉得不如小的时候了,小时候的夜晚,星空是那样的旷朗,月亮是那样的皎洁,“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现在的夜晚,农村通了电,有些灯光彻夜不熄,把整个夜幕切割在零落不堪,可想一想,农村不通电行吧?出门伸手不见五指方便吗?没有电视,没有冰箱,没有洗衣机,能是小康吗?乡亲们,原谅我的糊涂吧,但也别反对我在心灵深处留一点乡愁。

豫东属于冲积平原,论地质年龄,它当然比不上豫西的山脉,要论历史、论文化,年龄也老得很。三皇五帝中的三皇都和这片土地有关。三皇有多种说法。《尚书大传》中的三皇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燧人氏在这里发明钻木取火,今商丘还有燧皇陵,陵旁有火神台,也称阚伯台。伏羲氏在这里建都,发明网罟,上可擒飞鸟,下可扑鱼虾。画八卦,别婚嫁,成为人文初祖。炎帝朱襄氏也在这里建都。他制耒耜(lěi sì)),种五谷尝百草发明了农业和医学,你想,老子、庄子、墨子、惠子等古代先贤都诞生在这片土地上。连孔子的祖籍也是宋国的栗邑(今商丘市夏邑县),孔子的祖茔在夏邑,他曾多次还乡祭祖,现在夏邑还有孔子先莹和夫子的还乡祠。

下面分别说说三个市。先说七朝古都开封,那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宋代的东京是世界上最发达、最热闹、人口最多的城市。北宋南宋加起来有320年的寿延,可不像平常所说的积贫积弱,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发达的时期,也就是军事上差点,那也只是一个表象。韩世忠、岳飞、刘光世,辛弃疾等,名将多了去了,皇帝也不想让你施展军事才能,你有啥办法?岳飞都打到朱仙镇了,眼看要夺回故都,皇帝十二道金牌强招回去,不是你打不胜,而是怕你打胜。现在的开封城下,还有好几座城市的遗存,这当然都给黄河水有关,也和开封市建在平原上的城市有关。黄河在开封城根儿,离得那么近,说河床与铁塔尖一般齐,黄河要想淹开封,玩儿似的。但仍然有那么多朝代在那儿建都,并不是说这些皇帝脑残,而是因为这里是大平原。占尽舟车之利,那时候又没高速公路、高铁,你要把都城都建在洛阳,人吃马喂,行政成本增加得多,更不要说把都城建在西安了。开封能说的太多,所以不多说,有兴趣的可以去翻翻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

再说说周口,周口是水陆码头,发达较早,作为行政建市较晚,比较年轻,但人家管的淮阳老呀,号称天下第一陵的太昊陵在那儿,书上叫太昊伏羲氏,民间叫人祖爷,号称羲皇,人家管的西华老呀,盘古在那里开天辟地,混沌初分。女娲在那里炼石补天,抟土造人,号称娲皇。人家管的鹿邑老呀,那是李聃的老家。道教施主。只要场合无碍,鹿邑人往往会笑着来一句:老子是鹿邑的,模糊着自己和老子的区别。

最后说说商丘。商丘有许多历史上著名的乡先贤,没法详说,约略地说。商丘是商部落兴起之地,是商的早期都城之一。商人、商品、商业发源于商丘,“三商之源,华商之都”可是商丘的名片。旧石器时代的遂人氏,在这里发明了人工取火,至今尚有燧皇陵、阚伯台在。新石器时代的炎帝朱襄氏等先后在这里建都,现在还有许多遗迹和地名做做无声的纪录。商丘是古宋国,是微子的封地。宋国也当过春秋的小霸王,汉代商丘属于梁孝王刘武的封地,刘武是汉景帝的胞弟。在平定七国之乱时立功极大。他营造梁园,招揽才俊,枚乘、邹阳、庄忌、司马相如等都曾在梁园盘桓唱和,形成了汉代颇具影响的文学团体。唐代商丘称睢阳,安史之乱时,睢阳是江淮的屏障,张巡和许远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有效遏制叛军南犯,保证了唐朝江淮地区的安全,为唐朝赢得了难得的喘息机会。宋朝龙兴于商丘,所以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定国号为宋,把开封叫东京,把商丘叫南京。就是南宋的第一皇帝赵构,也不忘先在商丘举行登基仪式后,再夹着尾巴往南跑,明朝时,商丘称归德府。说有一天候朝时,大家待漏聊天,一江西官员说天下文人半江西,一商丘官员接口道着:小小归德四尚书。那江西官员就不接话了。老商丘县城,是一座颇具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正在修整,相信参观游览商丘古城,了解那里生活的人,发生过的事,就像读一本厚重的史书。

豫东,豫东,那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是我梦牵魂绕的地方。

来源:古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