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12月,中国依法对4名走私超200公斤冰毒的加拿大籍毒贩执行死刑。这四人早在2019年就被中国警方人赃并获,证据链完整,司法程序透明。
中国依法处决4名加拿大毒贩,加拿大政客们却集体跳脚,活像被踩了尾巴的猫!
可这出闹剧背后,藏着多少虚张声势和自不量力?
2023年12月,中国依法对4名走私超200公斤冰毒的加拿大籍毒贩执行死刑。这四人早在2019年就被中国警方人赃并获,证据链完整,司法程序透明。
然而加拿大外交部长梅兰妮·乔利公开宣称中国的判决“违背人权”,甚至召见中国驻加大使“表达抗议”。
加拿大《环球邮报》更是在一周内连发3篇社论,声称中国“滥用死刑”,煽动民间反华情绪。
社交媒体上,加拿大网民在推特发起#FreeCanadianHeroes(释放加拿大英雄)话题,短短48小时刷出5万条帖子,其中不乏将毒贩美化成“受害者”的荒谬言论。
加拿大智库“国际毒品政策联盟”甚至发布报告,称中国“每年处决人数占全球80%”
——这数据后被证实是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死刑执行比例混淆,偷换概念意图明显。
眼看舆论攻势无效,加拿大总理卡尼急眼了。
2024年1月,他宣布对中国输加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重点打击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配件)和纺织品,税率从15%到30%不等。
可这看似强硬的招数,实则漏洞百出。
数据打脸:中国对加拿大年出口额约600亿美元,仅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2%。
反观加拿大,每年从中国进口的服装占其市场总量的37%,电子零部件更是高达52%。
加征关税后,加拿大零售商被迫涨价,普通家庭每年多支出1200加元——这笔账,卡尼敢算给选民听吗?
更荒唐的是,加拿大还跑到世贸组织(WTO)告状,指控中国“贸易报复”。
但翻开WTO判例,2018年美国起诉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措施败诉,2020年澳大利亚起诉中国葡萄酒反倾销税同样铩羽而归。
卡尼这出戏,不过是给国内选民看的政治秀。
卡尼的“神来之笔”还不止于此。2024年3月,他高调访问日本、韩国,兜售所谓“印太经济框架2.0”,核心就一条:把中国踢出供应链。
东京会谈现场,卡尼慷慨陈词:“我们必须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然而日方回应冷淡,仅承诺“加强对话”。
现实对比:2023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1.2万亿美元,连续14年保持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韩贸易额突破3600亿美元,韩国对华半导体出口占总量的62%。
反观加拿大?
其对日贸易额仅为中国的1/5,对韩贸易额连中国的零头都不到。
卡尼的游说,活像小贩叫卖没人要的库存货。
更讽刺的是,就在卡尼离开首尔的第二天,韩国三星宣布追加120亿美元在华投资扩建芯片厂。
用韩媒的话说:“加拿大连自家石油都卖不出去,还想指挥亚洲经济?”
撕开加拿大的“发达国家”标签,内里却是美国的跟班。
经济上,加拿大75%的出口流向美国,连输油管道都要看白宫脸色——2021年“拱心石XL”管道项目被拜登叫停,加拿大愣是连抗议声明都不敢发。
军事上,加拿大军费仅占GDP的1.3%,连F-35战机都要分期付款采购,2023年还因预算不足暂停海军舰队升级计划。
反观中国,2024年国防预算增长7.2%,第三艘航母即将海试,SpaceX的星链计划更被中国“虹云工程”的2万颗卫星碾压。
加拿大《国家邮报》自己都承认:“我们连北极航道巡逻都要蹭美军破冰船,拿什么对抗中国?”
结语:
卡尼的“报复三连击”,本质是政客转移国内矛盾的障眼法。
加拿大通胀率高达5.8%,住房危机席卷全国,民众更关心面包价格而非千里之外的毒贩。
这场闹剧唯一的价值,就是再次印证了中国的底气——司法主权不容干涉,大国博弈靠的是实力,而不是嗓门。
来源:史地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