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增长混合模型+逻辑回归模型,中国学者发表二区文章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4 15:49 1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快速成长的时期,同时也是最脆弱的时期。学业的压力、同伴的矛盾、老师的训斥、家长的不理解、前途的迷茫,很多因素都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原因。 事实上,即使是被社会千锤百炼的成年人都会患上抑郁症,更何况是没受过挫折的少年?


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快速成长的时期,同时也是最脆弱的时期。学业的压力、同伴的矛盾、老师的训斥、家长的不理解、前途的迷茫,很多因素都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原因。 事实上,即使是被社会千锤百炼的成年人都会患上抑郁症,更何况是没受过挫折的少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全球有超过2.64亿人患有抑郁症。而《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青少年的抑郁症检出率高达24.6%!这个数字意味着每4个青少年中,就有1个青少年在经受抑郁症的困扰,并且患病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

尽管“青少年抑郁”已经成为网络和社会热点,但造成抑郁的原因往往被忽视。本该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他们,因为各种心理问题突发人生悲剧。在扼腕叹息的同时,我们必须反思,青少年究竟承受着怎样的压力?对青少年成长有着重要抚育、支持和影响作用的家庭,又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怎样的支持?为什么青少年抑郁逐年高发,且低龄化趋势明显,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家庭传播出现了怎样的问题?母亲和父亲的社会经济地位是否对青少年抑郁有重要影响作用?

2024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学者在期刊Ssm-population Health(二区,IF=4.7)发表了一篇题为“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adolescentdepression in urban and rural China: A trajectoryanalysis”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抑郁症之间的联系,旨在描述中国城乡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发展路径,重点关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这些轨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平均而言,农村青少年报告的抑郁水平高于城市同龄人。在城市地区,母亲受教育程度较高且父母职业较高的青少年更有可能被归类为低稳定轨迹,而在农村地区,只有母亲受教育程度对抑郁轨迹具有预测能力。

本研究采用2012年、2016年和2018年的中国家庭小组研究(CFPS)数据,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10~15岁的1214名参与者。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 通过家庭收入、父母教育和职业状况来衡量,

抑郁症状则通过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症 (CES-D) 量表来衡量(分数越高表示抑郁水平越高)。

采用增长组合模型(GMM)揭示抑郁轨迹,而逻辑回归则用于研究家庭SES对这些轨迹的影响。

城乡青少年的抑郁轨迹呈现不同的模式

结果显示,城市和农村青少年抑郁症的发展轨迹不同。

城市青少年抑郁症状呈现三种抑郁轨迹:

7.9%的抑郁从高水平下降

86.5%保持低水平稳定

5.6%低上升水平

农村青少年抑郁症状呈现两种抑郁轨迹:

5.6%抑郁症状高下降

93.5%呈现低稳定水平

平均而言,农村青少年报告的抑郁水平高于城市同龄人。

母亲教育程度以及父母职业对城市青少年抑郁症状有显著影响

结果表明,在城市地区,母亲受教育程度较高且父母职业较高的青少年更有可能被归类为低稳定轨迹。

母亲教育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个体在高减少的可能性是低增加的2.08倍(P

与低增加曲线相比,单位处于低稳定的概率增加了2.54倍(P

母亲职业地位增加一个单位,使低稳定个体的可能性是低增加个体的1.92倍(P

家庭收入也影响了分类,与低增加状态相比,每增加一个个体处于低稳定状态的概率提高了1.65倍。

仅母亲教育程度对农村青少年抑郁症状有显著影响

在农村地区,只有母亲受教育程度对抑郁轨迹具有预测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儿童陷入低稳定状况的可能性就越高。

随着母亲受教育程度每减少一个单位,高下降个体的可能性是低稳定个体的0.88倍(P


来源:郑老师讲统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