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长期主义的民宿人,去做一些短期主义的副业……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4 16:55 2

摘要:转发到朋友圈,获得很多行业友人的共鸣:高昂的投入、运营和维护成本,不对等的回报周期,24小时在线的戏精,差评的「人质」,还有佣金盘剥、算法奴役、评分暴政……

友人分享了一个地域笑话,说是某民宿运营负责人转行殡葬业,因为:「用户不会给差评,也不会要求退款。」

转发到朋友圈,获得很多行业友人的共鸣:高昂的投入、运营和维护成本,不对等的回报周期,24小时在线的戏精,差评的「人质」,还有佣金盘剥、算法奴役、评分暴政……

当诗和远方日渐磋磨,有人选择退场,也有人,在长期主义的漫长征程中,选择开一个小号。

在经济下行的时代,民宿搞副业,是逃避?还是另一种自救?

筱驻文旅创始人钱员外最近在四川雅安筹备一个咖啡空间,「设计上用了一些的民宿场景思维,给咖啡空间设计了泡池和泳池」。

「38-48元一杯咖啡,自带风景,能满足拍照、放松、放空的需求,在消费降级的大环境下,刚刚好」。钱员外不否认自己是在做一件短平快的事,「用来对抗风险」。

创业开民宿16年,钱员外一直觉得,民宿是和朋友分享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和节奏,没想到「现在快被资本和内卷带偏了方向」。

他透露,不少新建民宿每间房的成本已经核算到100万一间,很容易让民宿陷入既不是情怀也不是生意的困境,投资回报难有商业逻辑可循,更别说时下的消费市场滑坡……

被现实拷打过,钱员外下场做咖啡馆的时候思路就很清晰。在和设计师表达需求的时候,他说:用摄影的视角去设计空间,把「好拍」放在第一位。

把空间美学放在首位,这种思路也解放了他:轻松不至于,但也算熟门熟路。

「想通过这样比较轻的文旅空间来做引流,让流量给村里现有的餐饮和住宿做些补充,为村里日后发展的可持续性做些尝试,最终带动村里其他产业的合力发展。」

和民宿相比,咖啡馆省去了极致服务这一要求,钱员外觉得还算「轻」,毕竟丰富的民宿运营经验,让他及早规避后厨穿越客区、取餐口拥堵等新手致命伤。

同时,服务也从处理客人提箱上楼、随时需求、保洁清运的复杂动线冲突,到如今只需优化咖啡制作、出餐、回收这一单一路径。

「我提供空间就好,而不是服务,这是和民宿本质的区别。」


位于鄂尔多斯的「空山九帖·大汉的寂寞」是飞茑集民宿旗下书店咖啡品牌,8月一个周末,「光是咖啡空间的流水就达到了3w+」。

无独有偶,位于杭州留下1129的「空山九帖·东坡的寂寞」在暑假期间刷爆社交媒体;

同样盛况的,还有飞茑集民宿咖啡品牌「樢咖啡」在杭州曙光路的「阅西湖」店。

「民宿人擅长把空间做好看」,三家店负责人不约而同提到这一点。绝美窗景、绿植、书籍、咖啡组合,让咖啡馆天然带有被打卡的基因。

鄂尔多斯「空山九帖·大汗的寂寞」;飞茑集咖啡品牌「樢咖啡」

做过民宿,了解民宿的引流机制,再转到相对轻量的咖啡馆,民宿人很知道如何让用户自己生产内容。

同样是咖啡馆,民宿人和咖啡专业人士做出来的产品最大的不同是:

前者更接近于天然摄影棚:有源源不断的年轻消费者愿意用一杯咖啡的成本前来打卡、拍照、社交,然后主动在自己的社媒账号分享传播;

后者大多成了社区咖啡馆,营造出人和人的关系场,拍照分享在其次。

「阅西湖身处西湖景区,与游客繁多的西湖保持一步之遥,花一杯咖啡的钱,在冷气十足的樢咖啡拍照、修图、聊八卦,在风景里度过一个美好的下午,难道不香吗?」樢咖啡阅西湖店主理人表示。

越来越多民宿人意识到:市场下行的日子里,咖啡馆正在从最初的民宿配套,成为获得稳定现金流、免费流量曝光的路径——就连高奢酒店也意识到了这点。

「东坡的寂寞」杭州留下店

今年夏天,南京丽思卡尔顿酒店用咖啡做了一次引流尝试:68元的咖啡套餐,能获得一只随行杯和一杯咖啡,咖啡直接装在新杯子里带着喝——几乎每个消费者都会第一时间拍下:站在南京闹市上空,一手执杯咖啡的照片,当然,也会把带logo的那面转向镜头。

如此看来,咖啡馆在某种程度上和泡泡玛特的逻辑相似:

大消费支撑不起,还不能花几十块块买个盲盒让自己开心开心?咖啡也同此理,放弃了千元/晚的民宿度假,改约一杯咖啡,收获几个小时的情绪价值,还能有美照留念,在社交媒体上风轻云淡留个印记。


民宿静庐澜栅最近在杭州留下打造一个茶食餐厅「静庐小宴」,没有花钱做推广,自带热度。主理人坦言,十年民宿的积累,让他们获得了一些「便利」。

审美在线,知道如何在最短时间里布置出一个让朋友来了就不想走的空间,至于如何运用灯光、音乐、器物,都是民宿人的基本功;

满世界找好东西的「雷达」一直开着,找一张好床垫和找一块好羊肉、好茶叶,逻辑是相通的,都是对美好生活的直觉。

静庐小宴

开业近10年的静庐澜栅,为餐厅积累下地盘稳定的客源,主理人的运营能力、审美和品味,也早已在漫长岁月中,获得了数万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大家愿意冲着静庐两个字来尝鲜,让餐厅冷启动的压力小了很多」,主理人表示:开餐厅的底气里有对服务的理解。

民宿人开餐厅,主人将其视为「扩列」,把对生活美学的理解,从「空间」延伸到了「餐桌」。但绝不是逃避经济下行迅速获得流水的捷径,更不是「玩腻了民宿,开个餐厅玩玩。」民宿和餐饮,内核都是服务行业,但劲儿使的地方不一样。

做民宿,是把空间和睡眠体验做到极致;做餐饮,是把当下的味觉和氛围瞬间点燃。

「静庐小宴」餐食

「不能为了转型而转型,归根结底,还是要为真正热爱的事。」从民宿到餐厅,是因为创始团队本身就爱琢磨吃的,分享茶,也喜欢呼朋引伴。「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餐厅的流水再高也无法成为一件可持续的事。」

静庐小宴的缘起就是家宴,腾出办公室一楼,朋友们爱来这里吃饭喝茶,于是家宴变成私宴,再成为餐厅,「成本可控,反馈真实」。

「别一上来就想着搞个大投资」可能是最贴心的忠告。

静庐小宴

「无论咖啡馆还是餐厅,就是从民宿项目里剥离出一小部分,这还不容易吗?」

过往十数年,民宿汹涌的「卷」拷打过无数民宿人,当降维到更小体量的业态时,似乎只需要启动一小部分的肌肉记忆和经验主义,也能交出一份不错的答卷?

「还真不容易。」

采访完以上这些咖啡馆和餐厅的主理人,大家都表示,无论是出品稳定性,还是强度与节奏,都是截然不同的赛道。

如果说民宿偏向于细水长流的陪伴,那么咖啡馆餐厅考验的就是即时性的压力,「民宿经营未必一通百通」。

当问及静庐小宴的初衷时,主理人表示:自在些,好好吃饭。

「那会儿正是外卖预制菜吵得最凶的时候,人人都在网上喊着要锅气,要人情味,但线下推门进去,餐厅的规矩比味道还重。静庐小宴的初衷,就是打破那种主理人式的装腔作势。 不想教育客人‘茶该怎么喝’,只想分享‘我们觉得好喝的东西’;没有‘主厨限定菜单’,只有‘阿姨今天买到了什么好菜’。」

至少,在这张餐桌上,民宿最初的温暖和热爱并没有远去。

静庐小宴

「从整个自媒体和带货达人引领的时代来看,商业淘汰非常快,我们想抓一把风口,和民宿保持平衡,最终期待投资回归到理性的状态。」

开咖啡馆于钱员外而言,并不是最终转型,更接近于过渡和理想的安放。

不卷标准化和规模化,用民宿运营累积的审美、服务理念打造下一个有温度、有态度、有意思的空间,民宿人即便做起短期主义的项目,初心难改。

民宿、咖啡馆、餐厅,我们之所以热爱这些小而美的空间,正是因为喜欢真实、长情的人情味。

文中图片来源:摄影师大米、王宁、银子,部分由民宿品牌方提供


来源:文旅壹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