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商务部公布2025年全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海口5人入选“全国农村电商带头人”,成绩亮眼。这不仅是荣誉,更是海口近年来以“党建+电商+人才”模式系统性推进农村电商发展的生动缩影。从荔枝园到富贵竹田,从订单农业到三产融合,海口正以数字之力重塑乡村产
近日,商务部公布2025年全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海口5人入选“全国农村电商带头人”,成绩亮眼。这不仅是荣誉,更是海口近年来以“党建+电商+人才”模式系统性推进农村电商发展的生动缩影。从荔枝园到富贵竹田,从订单农业到三产融合,海口正以数字之力重塑乡村产业形态,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新动能。
海口农村电商的突破,首先在于以“订单农业”破解产销核心痛点。传统农业中“种什么卖什么”的粗放模式,常导致“货到地头死”。而吴晓静、林书俊等带头人通过电商大数据反向指导生产,甚至以“订单+节庆”“订单+直播”等方式,把产销关系从“被动等待”变为“主动规划”,既稳定了价格,也盘活了冷库、劳动力等闲置资源。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柔性供应链模式,正是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关键一步。
更值得关注的是,海口没有停留在“带货”层面,而是借助电商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从鲜果到干果、果酒甚至面膜,从单一农产品到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再到农文旅融合的“体验经济”,农村电商不再只是销售渠道,而是成为产业生态重构的纽带。如“琼山北纬18度”品牌和“万颂壹农团”等创新实践,正推动农业从“卖产品”走向“卖品牌”“卖服务”,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人才是农村电商发展的根本。海口通过系统培训、政策扶持、典型带动等方式,培育了一批既懂技术又接地气的“新农人”。他们不仅是卖货的主播,更是资源整合者、产业组织者和乡村创业的引领者。吴礼奋等人的培训课堂、美兰区的“农业达人计划”、永兴镇超2000人次的电商培训,都在持续为农村电商注入“人的活力”。
然而,要进一步扩大农村电商的带动效应,仍需
在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强化物流等基础设施短板,尤其是冷链、仓储共享网点建设,让农产品“出村进城”更通畅;二是推动带头人从“单点示范”到“体系化协作”,通过联盟、协会等形式促进资源互通、经验共享;三是注重品牌建设和产业链分工,避免同质化竞争,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抗风险能力。
海口农村电商的实践表明,乡村振兴不能只靠“流量”,更要靠“留量”——即留下产业、留下人才、留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只有让电商真正扎根乡土,与本地产业、农民利益紧密联结,才能从“头雁领航”走向“群雁齐飞”,让数字时代的发展红利真正惠及每一片田野。
来源:读听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