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的最佳CP!福建青年“整活”送她“出道”→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8 15:22 1

摘要:自古以来,建阳就是白茶生产大县。建阳漳墩镇古称“紫溪里”,是中国小白茶的发源地,也是建阳白茶的主产区,自唐代就有种植小白茶的历史。

第二届武夷论坛之

“两岸青年赓续中华文脉”主题平行分论坛

在南平举办

会场外的非遗技艺展示区

南平非遗技艺青年代表们

建盏和点茶

吸引到众人驻足观看

建盏作为“宋代第一茶器”

南平建阳作为建盏原产地

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上

同样占有不凡地位

点茶与建盏

宋代点茶竟被建阳小白茶“玩”出圈

当文艺青年穿越千年

用建盏点出小白茶的绵柔甘醇

宋式美学瞬间破屏!

南平建阳

茶叶种植历史悠久

是传统白茶的发源地

和现代白茶制作技艺的创始地

被誉为“中国小白茶之乡”

建阳小白茶却藏在深山鲜人知

正是一群来自两岸年轻人

让建阳小白茶“火出圈”

“先有小白,后有大白

再有水仙白。”

建阳小白茶是白茶中的珍品

外形细秀,芽毫银白

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宋代作为最好的点茶原料

制成“龙团凤饼”进贡皇宫

因形似寿眉

又被称为“贡眉白茶”

历经千年绵延不绝

千亩茶山 黄志新 摄

自古以来,建阳就是白茶生产大县。建阳漳墩镇古称“紫溪里”,是中国小白茶的发源地,也是建阳白茶的主产区,自唐代就有种植小白茶的历史。

茶界泰斗张天福在《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中明确指出:“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清乾隆三十七年至四十七年(1772—1782),漳墩南坑自然村肖氏用当地菜茶幼嫩芽叶创制了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泡小白茶。

目前,建阳成功创建“建阳水仙”“建阳白茶”“小湖水仙”“漳墩贡眉白茶”4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25年3月,建阳开展第五届中国小白茶之乡祭茶喊山活动。东南网记者 肖练冰 摄

今年两会上

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

着力抓好“三农”工作

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青年”激情拥抱“乡村振兴”

便找到了施展才华的平台

一片叶,沉淀千年时光

一群人,续写振兴篇章

万万没想到

“小白”还能这么“玩”

前世的建阳小白茶被喻为

“享誉内外的名媛闺秀”

如今的小白茶则是

“养在深闺的小家碧玉”

要如何让她走出深山被大家熟知?

两岸青年团队顺势推出了

这几部各具特色“微短剧”

除了魔性的“宋徽宗”

更有不一样的风格的短片

让“小白”出圈~

01 拒绝被定义

每一株茶树都独一无二!

02 复古镜头下的建阳小白茶

是岁月长河里的一抹惊鸿

03 武夷南麓

万木青翠间藏着最原始的茶香密码

“小白”背后的青年

以范姜锋、雷希颖和江文煌为核心的两岸青年团队,积极挖掘主创团队95后的青春活力,以年轻视角激活传统文化的实践,通过与小白茶视频连接两岸青年的构想一脉相承。以“数字桥梁”的角色连接传统与未来:通过创意视频唤醒小白茶的文化记忆。从“绿叶”到“金叶”的蜕变,离不开“科技+文化”的双轮驱动,新时代的“双创”探索,既让千年茶香焕发新生,也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的数字化动能。

从万亩核心产区

到超10亿元全产业链

从深山母树到国际茶博会金奖

建阳小白茶的振兴之路

正是“三茶统筹”思想的生动实践

让这片“金叶子”

成为乡村振兴最诗意的表达

这不仅是他们的初次合作

用文化IP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认同是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基础

“大话熹游”两岸团队创始人雷希颖

与台湾青年范姜锋

相识于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论坛

他们尝试将新思维和优质资源导入南平

打造大话熹游文化IP项目

借力共青团中央新媒体矩阵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新媒体平台传播

“大话熹游”系列传统文化动画

为南平带来巨大的“出圈”公益流量

并推动

“政和县新康村——新康小红军IP”

“政和县锦屏村——锦小仙IP

”“松溪县——松溪福宝IP”

“建阳区松柏村——百平墙画”

等南平多个县市区域的文化IP打造及运营

小红军IP赋能的乡村振兴农特产品

2024年起

他们还在南平政和、建阳等地

建设了数字文化IP综合馆

“我们将持续探索更多新鲜的方式

持之以恒拓展文化IP

在联动区域资源、承载人才孵化

赋能产业升值、推动农文旅融合

等方面的效能

帮助乡村更好地实现振兴。”

雷希颖说

闽台青年融合数字文化IP综合馆

来源:共青团福建省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