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老窖 2025 中报:周期底部见长期主义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4 12:27 1

摘要:今年上半年,素有“液体黄金”之称的白酒行业在复杂环境中持续推进结构性调整。尽管消费动力与资本态度仍显谨慎,但行业中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未改变。

今年上半年,素有“液体黄金”之称的白酒行业在复杂环境中持续推进结构性调整。尽管消费动力与资本态度仍显谨慎,但行业中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未改变。

一边是白酒指数从6月低点以来涨幅超12%,一边是行业加速分化、企业积极探索新路径。种种迹象表明,白酒正从规模扩张迈向高质量竞争的新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是否还有一些企业能够穿越周期、持续增长?

答案是肯定的。从本质上看,白酒消费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的基本面并未动摇,市场的饮用习惯也依然存在。

无论是社交宴请还是个人小酌,白酒仍然具备不可替代性。唯一的区别在于,白酒品牌已无法再像从前那样“轻松盈利”,而是需要精耕细作了。

未来,真正具备品牌底蕴、产品实力与创新韧性的企业,将继续引领行业走向复苏与成熟。

刚刚披露财报的泸州老窖,正是其中之一。

行业逆流中的稳健答卷

与行业中终端动销不畅、渠道库存高企、营销动作频频的“混乱局面”不同,泸州老窖的半年报显得从容而稳健。

公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泸州老窖实现营业收入164.5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76.63亿元,整体毛利率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从产品结构看,中高档酒类实现营收150.48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仍超九成,显示出其核心产品线的稳固与强劲。

这意味着,尽管宏观环境充满变数,泸州老窖依然保持了前进势头,正逐步向市场展示其优秀的抗压能力和经营韧性。

一直以来,企业韧性及稳健业绩,正是“股神”巴菲特反复强调的优质特质。他曾多次公开表示:

“短期表现无法真正衡量企业价值。坚守稳健的投资原则,好的结果自会随之而来。”

没有企业能永远高增长。相比短期业绩,应对挑战的坚韧与智慧,才真正决定一个品牌能否成为“时间的朋友”。

创新破局,泸州老窖的“硬寨”是怎样结成的?

泸州老窖的创新,绝非表面功夫。它一边以数智化重构渠道,一边凭产品重塑市场——两手都硬,才守得住价值、打得开局面。

其推出的“五码合一”智能管理系统,正在不动声色地改写白酒的销售逻辑。从生产赋码、渠道验码,到消费者扫码抽奖,全链路悄然数据化。这意味着什么?泸州老窖正在跳出传统渠道的“盲打”模式,真正看清楚每一瓶酒走向了哪里、被谁打开——而这在动销为王的低谷周期中,几乎是一种“降维管控”。

但这不只是技术活,更是一场商业认知的重构。泸州老窖果断把策略重心押注在“消费者开瓶”这个动作上。你开瓶,我补贴;你扫码,我服务——营销动作从铺渠道转向抓用户,效率与精准度自然大幅跃升。据其管理层透露,2025年公司将强化“数智创新驱动力”,意图打造一个白酒界的“迪士尼乐园”:用户来了不止喝酒,更是在体验一种身份、一场仪式、一类共鸣。

不得不说,这种从“渠道驱动”彻底转向“消费者驱动”的打法,正是行业从泡沫回归真实过程中最难、却也最必要的一步。谁先转身,谁就拿到了下一轮复苏的钥匙。

穿越周期,从来都是勇者的游戏、智者的考验。而泸州老窖此番“结硬寨”,早就不止于防守——它是在低调布阵、精准出击。

值得庆幸的是,泸州老窖正是行业中少数真正“筑牢根基”、以创新“打出实效”的企业之一。

除了坚实的经营基础,酒企应对周期的战略眼光同样至关重要。

回到最初的问题:如何看待白酒行业当前所处的周期?

低度赛道,泸州老窖的“超前洞察”

本质上,这一轮白酒低谷并非源于消费意愿或市场需求萎缩,而是行业普遍扩产背景下,“控量提价”模式泡沫的破裂。

从啤酒、红酒到威士忌,全球酒类都曾经历类似的“产能过剩阶段”。例如23年8月,法国农业部长宣布拨款1.6亿欧元,用于补贴酒庄销毁过剩葡萄酒。

这也表明,白酒行业突围的方向其实非常明确:即为扩大后的产能寻找新的市场出口。

正因如此,近年来主流白酒企业纷纷推进“低度化、年轻化”战略,积极探索新增量。

在这一进程中,与其他布局“三化”的酒企相比,泸州老窖不仅根基扎实,更展现出新的思维与理念。

当前,低度白酒已成为一大消费热点。公开数据显示,2020至2024年间,低度白酒市场规模从200亿元攀升至57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7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5%。

事实上,泸州老窖早已在低度酒领域深入布局。早在2001年,国窖1573就推出38%vol产品,历经二十多年市场培育,凭借出色品质与动销表现,成为首款破百亿的低度白酒大单品。此外,在2024年股东大会上,公司宣布已成功研发28度国窖1573,并正筹划推出更低酒精度产品,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数据显示,38%vol国窖1573在河北、山东、江苏、浙北等核心市场增势显著。尤其在酒文化浓郁的河北市场,泸州老窖销售额已突破50亿元,其中大部分来自该产品。在消费水平较高的江浙沪地区,低度国窖1573的市场渗透率也持续提升。这一切表明,泸州老窖已凭借前瞻布局,精准捕捉低度酒赛道机遇。

除此之外,泸州老窖在国际化与年轻化方面的探索,同样反映出品牌的创新基因。

年轻化,不止于营销,更在于“走近人心”

真正能打动用户的国际化与年轻化,并非依靠巨额营销,而是源于对用户情绪与理念的深度洞察。

相较而言,泸州老窖的年轻化策略,不仅别具“态度”,更自带“温度”。

在年轻化方面,泸州老窖在2023年春糖会首创“窖主节”,如今已连续举办三届,通过持续迭代与场景创新,逐步建立起具备自我“造血”能力的品牌IP。

低度酒也打破了高度白酒与正式场合的强关联,拓展至更多元化的饮用场景。低度国窖1573不仅适用于商务宴请与重要庆典,也更轻松融入朋友小聚、个人小酌等日常时刻。

在年轻人偏爱的小酒馆、剧本杀等新兴社交场景中,低度白酒正逐渐成为热门选项。例如,一些特色酒馆将低度国窖1573作为高品质选择,为消费者提供休闲场景下的优质饮用体验。

尤其在今年7月11日至8月24日期间,国窖1573“冰·JOYS”灵感发酵局艺术联展于北京798艺术区举行。步入第八年的“冰·JOYS”已从最初的品鉴活动,发展为融合艺术与生活方式的体验项目,成功开辟夏日白酒冰饮的新消费场景,进一步推动白酒文化破圈。

长期来看,“白酒行业始终逃不开周期”仍是客观规律。

但恰恰是在周期底部,更可见企业的发展定力与品牌的经营智慧。

随着估值泡沫逐步消化,真正拥有扎实消费场景与实体资产的白酒企业,仍将是兼顾安全性与成长性的优质投资选择。

作为行业龙头,泸州老窖还通过持续稳定的分红政策和股息回报,践行上市公司责任,助力资本市场重塑对白酒行业的长期信心。

展望未来,无论从历史积淀、消费趋势还是政策环境来看,白酒行业依然前景可期。

与其陷入无谓的悲观,不如关注那些在周期中夯实基础、坚持长期主义的品牌。它们才是真正值得行业借鉴的方向。

来源:鹏哥投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