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病从口入!预防常见食源性疾病(一):这几个关键细节要注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4 11:45 6

摘要:👉李斯特菌在环境中广泛存在,是最致命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主要以食物为传播媒介,常污染禽畜肉、奶及其制品、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受到李斯特菌污染的即食食品(熟肉制品、沙拉、奶酪等)是最主要的感染来源。李斯特菌可以在低温下存活,冰箱储存的食物也有可能被污染。

不容忽视>>>

PART.01

预防李斯特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李斯特菌在环境中广泛存在,是最致命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主要以食物为传播媒介,常污染禽畜肉、奶及其制品、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受到李斯特菌污染的即食食品(熟肉制品、沙拉、奶酪等)是最主要的感染来源。李斯特菌可以在低温下存活,冰箱储存的食物也有可能被污染。

临床表现:人感染李斯特菌后可引起李斯特菌病,并不是食用李斯特菌污染食品的人都会发病,易感人群主要是为孕妇、65 岁以上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本病虽然发病率低,但是其病死率达到30%,后果十分严重。感染李斯特菌后通常1-2 天内会出现腹痛、腹泻、头痛、发热等症状,并在2-3天内缓解。约4周后可能引起严重感染,导致败血症或脑膜炎;孕妇感染可通过胎盘屏障引起胎儿感染,导致流产、早产或死胎。

预防措施:孕妇65岁以上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要特别注意食品安全,尽量避免食用未经巴氏消毒的牛奶和奶酪、烧烤食品、寿司、生鱼片等高危食品,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清洗干净。

PART.02

菜豆中毒

👉菜豆,包括扁豆、四季豆、芸豆、刀豆等。生的或未煮熟的菜豆含有较丰富的红细胞凝集素和皂苷,这两种生物毒素分别具有红细胞凝集和溶血的作用,进入人体后发挥生物作用而致病。中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为多。

临床表现:在食用未烧熟煮透的菜豆或菜豆制品后,数分钟至2-4小时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胃部烧灼感,病程一般为数小时或1-2 天,一般程度的中毒可自愈,严重者可出现四肢麻木、胸闷等症状,需就医治疗。

预防措施菜豆中毒主要发生场所是学校和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食堂。厨师需要注意烹调菜豆时,一次加工量不宜过大。预防菜豆中毒的最有效措施是彻底加热,且在食用时没有豆腥味方可,不能为菜品的色泽和口感而减少烹饪时间。

PART.03

小心毒蕈

👉毒蕈是指食后可引起中毒的蕈类,目前在我国已知者有100种左右,其中毒性很强者有10余种,如:褐鳞环柄菇、肉褐麟环柄菇、白毒伞等。人们缺乏区分有毒和无毒蘑菇的经验时,容易误食,误食毒蕈后会出现中毒。

临床表现:毒蕈中毒素成分各异,能够导致不同的中毒症状。大概可以分为: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及光敏皮炎型七种类型。每种中毒症状如不及时治疗都会导致严重后果。其中胃肠炎型最为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及剧烈腹泻,体温不高,病程较短,一般持续2-3天。

预防措施:由于外型上很难将毒蘑菇和可食用野生菌区别开来。因此,不要随意采摘或食用野生蘑菇,不可轻信不可靠的鉴别毒蘑菇的方法,尽量不要在农家乐等不能确定蘑菇来源的场所食用菌类食品。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中毒者要立即催吐,并尽快就医。

PART.04

预防阪崎肠杆菌感染

👉阪崎肠杆菌是存在于环境中的一种微生物,具有耐热、耐干燥、对渗透压的忍耐力较强等特点,可长时间生存在干燥的环境中。如果奶粉在冲调、存放时操作不当,就可能被环境中的阪崎肠杆菌污染而导致发病。

临床表现:阪崎肠杆菌最容易袭击1岁以下,特别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免疫力低下的婴幼儿。多数患儿临床症状轻微且不典型,易被忽略。新生儿可表现为精神萎靡、拒乳、黄疸加重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脑膜炎等。

预防措施:提倡母乳喂养,如果食用婴儿配方奶应使用超过70℃的热水冲调奶粉,并在冲调后2 小时内尽快喂哺;预先冲调的奶粉要放在5℃的冰箱内保存;对于早产儿、体重低或免疫力低的婴儿,应使用商业无菌的液态婴儿配方奶。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