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处偏远山区,信息闭塞,经济发展滞后……这是昔日孙庄村的真实写照。然而,如今的孙庄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一切转变,始于中国电信张家口分公司驻村工作队的到来,成于露天蔬菜种植和牛羊养殖“双引擎”的强力驱动,更得益于信息化与乡村振
地处偏远山区,信息闭塞,经济发展滞后……这是昔日孙庄村的真实写照。然而,如今的孙庄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一切转变,始于中国电信张家口分公司驻村工作队的到来,成于露天蔬菜种植和牛羊养殖“双引擎”的强力驱动,更得益于信息化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
基建先行,信息化打通发展“动脉”
曾经的孙庄村,村民们依靠种植玉米和外出务工勉强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紧巴巴。改变,从夯实基础开始。中国电信张家口分公司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以信息化赋能乡村振兴。工作队积极争取各类项目,推进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文化广场、自来水入户建设工程,新建标准化卫生室、村委会办公楼和村民活动中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信息通路是联通外界、谋求发展的关键。中国电信张家口分公司着力提升网络覆盖率,为36户村民办理“惠农卡”,大幅降低通讯成本,并引入质优价廉的电信光宽带。这不仅保障了孩子们的线上学习,为年轻人打开了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内容丰富的电信网络电视也成为老年人文化生活的新选择。畅通的网络,如同为村庄注入了新鲜血液,链接着外部资源与市场,为后续产业腾飞铺就了“信息高速公路”。
因地制宜,“双引擎”激活产业新动能
基础设施改善了,但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驻村干部宋斌深知,必须为孙庄村找到适合自身、能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2019年,面对猪肉价格飙升带来的养殖冲动,工作队保持冷静,经过深入市场研判,认为此时入场养猪风险过高,反而建议村民发展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市场需求更稳定的养牛和养羊业。青年村支书梁星率先响应,挺身而出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租建场地、购入牛犊,潜心学习技术,经过近三年辛勤付出,他的养殖场存栏量已达到60多头。梁星的成功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如同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村民王万荣等5户家庭相继加入养牛行列。此外,村里还积极鼓励一家养羊户,存栏数60只,丰富了养殖业态。
除了养殖,孙庄村还充分挖掘自身水土优势,大力发展露天蔬菜种植。这里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工作队积极发挥桥梁作用,提供技术指导,协调了10万元小额贴息农贷资金并帮助对接市场资源,确保了蔬菜种植项目顺利起步。如今,成片的蔬菜园不仅是村中亮丽的风景线,更成了村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产业转型给孙庄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蔬菜种植和牛羊养殖这“双引擎”,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增长。菜地提供了零工岗位,让本村40多位妇女和老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牛场固定雇佣了10多名村民,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智慧赋能,数字技术护航可持续发展
在整个乡村振兴过程中,信息化始终是强大的助推器。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乡村链入现代生产要素。孙庄村利用电信宽带提升了村级管理效率,更引入了“天翼看家”、环境监控系统等现代化智能设备,实现对牛羊生长状况的远程实时监控,用科技手段保障了养殖的安全与健康,提升了产业发展的韧性与智慧化水平。村民们亲切地称工作队为他们的“致富参谋”。
孙庄村的蜕变,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一个生动缩影。它深刻揭示:产业振兴必须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善于挖掘和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必须尊重市场规律,着眼长远,规避短期风险;更要拥抱新技术,以信息化赋能农业现代化,才能最终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让农民走上稳定而宽广的富裕之路。(记者张颖洁通讯员武斐)
来源:做一个没有感情的磕糖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