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诱惑|碎思录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4 10:31 1

摘要:有人觉得,诱惑是“大人物才会遇到的麻烦”——要么是巨额的钱,要么是滔天的权,跟咱普通老百姓没关系;也有人以为,诱惑是“明晃晃的陷阱”,一眼就能看出来,只要不傻就不会往里跳。可日子过着过着就知道,诱惑早藏在生活的角角落落里了——是刷短视频停不下来,耽误了该做的事

有人觉得,诱惑是“大人物才会遇到的麻烦”——要么是巨额的钱,要么是滔天的权,跟咱普通老百姓没关系;也有人以为,诱惑是“明晃晃的陷阱”,一眼就能看出来,只要不傻就不会往里跳。可日子过着过着就知道,诱惑早藏在生活的角角落落里了——是刷短视频停不下来,耽误了该做的事;是看到打折商品就忍不住买,明明用不上;甚至是朋友劝着“多喝一杯”,明知要开车还端起酒杯。

现在这时代,诱惑更是扎着堆儿来:闪闪的名牌包、朋友圈里的奢华旅行、别人手里的“快钱”机会、能走的“捷径”……这些东西五光十色,看着都好,可藏在背后的,可能是掏空的钱包、耽误的时间,甚至是踩破的底线。就像你说的,有人为了利,卖假酒假药害了人;有人为了权,贪了那么多钱最后蹲了监狱。诱惑这东西,就像看不见的手,没点定力的人,很容易被它牵着走,成了身不由己的“玩偶”。

常听人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可诱惑偏偏就装成“馅饼”的样子——看起来好吃、好拿,真咬下去,才发现里面藏着刺,甚至藏着毒。

你看那些卖假酒假药的人,一开始肯定知道这东西害人,可“能赚大钱”的诱惑摆在面前,就把良心搁到了一边。新闻里说,南方有个城,有人用工业酒精兑酒卖,喝死了好几个人;北方还有人卖假药,有人吃了不仅没治病,反而落了残疾。这些人不是不知道后果,是“丰厚的利”太诱人,让他们睁着眼踩进了陷阱。

还有些当官的,一开始可能也想好好做事,可看着别人收礼、赚外快,心里就痒了。一开始是收点土特产,觉得“不算啥”;后来是收红包,觉得“就一次”;再后来,胆子越来越大,挪用公款、收巨额贿赂,最后被抓了,才悔悟“都是诱惑害了我”。就像你说的,有的官员贪污的数字,简直是天文数字,可再大的数字,最后也换不来自由。

其实啊,诱惑这陷阱,从来不是“突然出现”的,它是一点点引诱你靠近的。就像钓鱼,先撒点鱼饵,等鱼放松警惕了,再把钩子递过去。你以为是占了便宜,其实是被人钓住了;你以为是走了捷径,其实是掉进了坑里。

这时代,钱确实重要——要买房、要养孩子、要改善生活,谁都想多赚点钱。可“想赚钱”和“被钱诱惑”,是两回事。很多人就是把这两者弄混了,被“赚钱”的诱惑冲昏了头,连是非善恶都忘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确实是现在的一些景象。街上的商店、网上的直播,都在喊着“买!买!买!”;身边的人,也总在聊“谁谁谁又赚了多少”。在这种氛围里,很容易让人觉得“只要能赚钱,啥都能干”。

有次我遇到个卖保健品的,专骗老年人。他把普通的钙片吹成“能治百病的神药”,还天天陪着老人聊天、送鸡蛋,哄得老人心甘情愿花几万块买。有人劝他“这是骗人的”,他却说“我也是为了赚钱,老人愿意买,怪谁?”他就是被“赚钱”的诱惑冲昏了头,把“骗”当成了“生意”,把“良心”换成了“钞票”。

还有些年轻人,看到别人做“网红”赚快钱,也想跟风。没本事、没内容,就搞些低俗的直播,甚至造谣博眼球。他们忘了,赚钱得走正路,得凭良心。被诱惑冲昏头的人,就像闭着眼睛走路,早晚得撞墙。

看着现在有些人被诱惑牵着走,真忍不住想起古人——他们面对诱惑时的清醒,比咱们现在很多人都强。

就像春秋时期的介之推,跟着公子重耳逃亡了那么多年,吃了那么多苦。后来重耳当了国君,跟着的人都争着要功劳、要赏赐,介之推却啥也不要,带着老母亲躲进了山里。别人劝他“这么好的机会,为啥不要?”他说“富贵这东西,要是不该得,要了也不安心”。

想想看,当时的介之推,只要开口,就能有官做、有钱拿,可他偏偏选了“淡泊如水”。不是他傻,是他看得明白——诱惑背后的东西,不一定是好的;守住自己的本心,比啥都重要。

还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当时他当县令,上级来检查,要他弯腰迎接,还得送礼。他觉得“这不是我要的生活”,就把官印一丢,回家种地去了。虽然日子过得苦,可他心里踏实,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这些古人,不是没遇到过诱惑,是他们能守住自己——知道什么该要,什么不该要;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反观现在的一些人,明明有安稳的日子,却被诱惑勾着,最后把日子过得一团糟。

有人觉得,抵御诱惑就是“啥都不要”——不买新衣服、不赚外快、不交朋友,这样就不会被诱惑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抵御诱惑不是“不想要”,是“能管住自己”:想要,但知道什么时候该要,什么时候不该要;想要,但知道该通过什么方式去要。

就像我有个朋友,在公司管采购,经常有人想给她送钱、送东西,让她买自家的货。她每次都拒绝,说“我想要钱,但我知道,这钱不能要——拿了这钱,我就丢了工作,还得坐牢,不值得”。她不是不喜欢钱,是她能管住自己,知道“什么钱该赚,什么钱碰不得”。

还有个邻居,喜欢玩游戏,以前一玩就玩到半夜,耽误了上班,还跟家里人吵架。后来他给自己定了规矩:每天只玩一小时,到点就关电脑。一开始很难受,总想多玩会儿,可慢慢就习惯了。他说“我不是不喜欢玩游戏,是我知道,不能让游戏把我的日子毁了”。

抵御诱惑,就像给心里装个“刹车”——看到诱惑的时候,别一头冲过去,先踩踩刹车,想想“这东西我能要吗?要了会有啥后果?”很多时候,只要多想这两句话,就能躲过诱惑的陷阱。

你说的很对,抵御诱惑不只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咱们整个民族的“人文精神”。要是大家都被诱惑牵着走——卖东西的都卖假货,当官的都贪污,做生意的都骗钱,那咱们的社会就乱了,咱们民族的“根”也就断了。

以前总听老人说“做人要讲良心”“做事要走正路”,这就是咱们民族的“人文精神”。要是为了钱,把这些都丢了,那就算咱们的房子越盖越漂亮,钱包越来越鼓,心里也是空的。

就像那些做公益的人,他们不是不喜欢钱,是他们知道,还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帮别人渡过难关,看到别人的笑脸,这种快乐,比赚多少钱都实在。还有那些守边疆的战士,他们不是不想过舒服日子,是他们知道,得有人守住国家的大门,咱们才能安安稳稳过日子。

这些人,都是在抵御诱惑——抵御“舒服日子”的诱惑,抵御“赚钱”的诱惑,守住了自己的良心,也守住了咱们民族的“根”。

诱惑这东西,永远不会消失——以后还会有新的名牌、新的“快钱”机会、新的“捷径”。但只要我们能“听得见自己的心跳”,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就不会被诱惑牵着走。

听到别人说“能赚大钱”,先想想“这钱干净吗?”;看到别人走“捷径”,先想想“这路合法吗?”;就算是小事,比如想多刷会儿手机,也想想“我还有该做的事吗?”

就像莎士比亚说的,诱惑像“海妖的歌声”,好听,却能把水手引向毁灭。但只要我们捂紧自己的耳朵,看清前面的路,就不会被歌声骗走。

愿我们都能在诱惑面前,守住自己的良心,守住自己的日子——不贪不该得的利,不做不该做的事,活得踏实、安心。这样,咱们的日子才会越来越好。

来源:海剑(作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