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天津市宝坻区,10株饱经沧桑的古树正迎来一场“生命复苏”。它们中最年长的1171岁国槐,历经唐宋风霜、见证烽火硝烟,却在岁月侵蚀与环境影响中陷入生存危机。如今,宝坻“一树一策”古树复壮行动即将拉开帷幕,让这些“绿色活化石”重获新生。
在天津市宝坻区,10株饱经沧桑的古树正迎来一场“生命复苏”。它们中最年长的1171岁国槐,历经唐宋风霜、见证烽火硝烟,却在岁月侵蚀与环境影响中陷入生存危机。如今,宝坻“一树一策”古树复壮行动即将拉开帷幕,让这些“绿色活化石”重获新生。
一棵编号为12011500012的“树王”国槐坐落在大口屯镇西堼村村委会院内。它高14米、胸径156厘米、冠幅14米,需四人方能合抱。它的历史可追溯至唐朝宣宗年间。平津战役时,东北野战军曾在树下设立战地医院救助伤员。如今它成为村民议事、寄托乡愁之地。但目前,这棵古树生长状况堪忧,树穴外的水泥地面和硬砖铺装让土壤透气性变差,根系难以畅快呼吸,约6平方米的树干裸露木质部腐朽,还有蛀干害虫侵扰,复壮迫在眉睫。
在朝霞街道丁家套村村委会院内,这棵编号12011500015的国槐树龄1027岁,是宝坻第二古树,可追溯至北宋。抗日战争时期,宝坻区军民曾在树东侧开展抗日斗争。如今,这棵古树身处围墙边,树池狭小,立地环境不佳,甚至出现枝桠穿墙的情况,树干开裂、干枯,亟待救治。
为了让这些古树“老有所依”,宝坻区迅速行动。2024年初冬,宝坻区林业发展服务中心普查发现这10株一级古树名木需保护复壮。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管理处的负责人与专家,经实地评审、研讨,通过《宝坻区10株古树“一树一策”保护复壮技术方案》,并划拨专项资金,计划今年4月启动复壮工程,为古树进行精心“治疗”。
针对不同古树的状况,宝坻区采用“一树一策”复壮方案,让每棵古树都获得量身定制的保护方案。对于“树王”国槐,采用环保型弹性材料修复树洞,挖设透气井改善地下环境,同时设置防撞反光设施,保障生长环境安全。针对朝霞街道丁家套村古树枝桠穿墙的特殊情况,实施“扩墙让树”,并加固枝干,修剪树冠,清除硬质铺装,对土壤进行消毒、回填有机物,全方位助力古树恢复健康。
古树,不仅是自然生命的奇迹,更是历史文化的鲜活载体。这些古树承载着先人的记忆,连接着过去与未来,通过科学、细致的保护,让它们在宝坻的土地上继续枝繁叶茂,延续岁月的脉络,也为后人留住一份活着的乡土文化遗产。
作者:杨野 阿卜杜外力
来源:太行山小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