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啊!总是想要被理解、被认同,但殊不知,人生,唯有自渡!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4 09:24 1

摘要:深夜的急诊室永远亮着刺目的白光,走廊长椅上蜷缩着一位老人。他怀里紧紧抱着病历本,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每隔几分钟就起身望向诊室门,像一株在风中摇曳的枯木。护士第三次路过时,终于忍不住问:“大爷,您家属呢?”老人浑浊的眼睛眨了眨,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孩子们忙,

自渡者,方能渡人

深夜的急诊室永远亮着刺目的白光,走廊长椅上蜷缩着一位老人。他怀里紧紧抱着病历本,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每隔几分钟就起身望向诊室门,像一株在风中摇曳的枯木。护士第三次路过时,终于忍不住问:“大爷,您家属呢?”老人浑浊的眼睛眨了眨,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孩子们忙,我自己能行。”

这句“我自己能行”,藏着多少人在人生渡口的孤勇。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渴望被理解的暖流,却在某个瞬间突然明白,深不见底的河流终究要自己泅渡。那些曾经期待的援手、盼望的共鸣,到头来不过是水面上短暂的浮萍,真正能托住生命重量的,唯有自己铸造的舟楫。

理解的幻象与认同的枷锁

咖啡馆里靠窗的位置坐着一对年轻情侣,女孩眼圈泛红,男孩反复摩挲着咖啡杯:“我真的尽力了,可她就是不明白。”空气里飘浮着卡布奇诺的甜香,却盖不住那句“不明白”里的委屈。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从襁褓中对母亲微笑的回应,到职场上对业绩认可的渴求,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追逐理解的微光。

这种追逐有时会变成执念。作家李娟在阿勒泰的戈壁上牧羊时,曾在日记里写道:“风把我的话吹向四面八方,却没有一句能抵达人心。”她笔下的草原辽阔壮美,却也藏着无人能懂的孤独。那些在深夜敲打键盘的写作者,在画室里涂抹色彩的艺术家,在实验室里重复实验的研究者,谁不曾期待过一句“我懂你”?

可现实往往是钱钟书笔下的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却没人真正看清城墙的模样。我们总以为理解是透明的玻璃,能毫无保留地映照彼此的灵魂,却忘了每个人的认知都带着先天的棱镜。同一片晚霞,农民看见的是明日的晴雨,诗人看见的是天空的泪痕,商人看见的是收摊的信号。就像盲人摸象,有人摸到柱子,有人摸到扇子,谁也无法说服谁大象的真相。

对认同的过度渴求,更像给自己戴上了无形的枷锁。社交媒体上的点赞数成了价值标尺,他人的评价成了行为指南。有位舞者曾说,她每次编舞都要先在脑海里模拟观众的反应,直到再也跳不出自己的节奏。这种活在别人目光里的状态,正如卡夫卡笔下的变形记,在日复一日的迎合中,渐渐变成了自己都认不出的模样。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曾接待过一位来访者,这位在外企做到高管的女士,却在三十岁生日那天崩溃大哭。她发现自己所有的选择都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同事的认可,唯独没有问过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就像穿着别人定做的鞋子赶路,”她说,“看起来光鲜,脚却磨出了血泡。”

人生渡口的孤舟

黄河边的老艄公总说,汛期的河水最是无情。几十年前的一个暴雨夜,他亲眼看见对岸的渡船在浪里翻了个底朝天,船上的人呼救的声音很快被涛声吞没。“那时候才明白,”老人抽着旱烟,眼神望向远方,“再结实的船,也得自己掌好舵。”

人生的河流从来不会风平浪静。失业的打击、疾病的折磨、情感的背叛,这些突如其来的风浪,常常让我们手足无措。我们习惯性地向他人呼救,期待有人能伸出援手,却忘了在最深的绝望里,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作家史铁生在二十岁那年双腿瘫痪,他曾在地坛公园里消磨了十几个春秋,无数次想过结束生命。母亲默默陪在他身边,给他削苹果,带他看落日,却从不说一句安慰的话。直到母亲去世后,史铁生还在文章里写道:“我那时不懂,她比我更难熬。可她没说,我也没问。”正是那段独自与命运对抗的日子,让他明白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也让他在文字里找到了重生的力量。

生活就像一艘没有舵手的船,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艄公。有人在顺境里得意忘形,让船偏离了航向;有人在逆境里自怨自艾,任由船在原地打转。可真正的自渡者,总能在狂风暴雨中稳住船舵,在迷雾笼罩时辨别方向。就像敦煌莫高窟里的飞天,没有翅膀却能翱翔,因为她们找到了自己的力量。

自渡是一种修行

寺庙里的老和尚总爱说:“修行在个人。”他年轻时曾在山脚下的河边打坐,看着流水日复一日地冲刷石头,终于明白“水滴石穿”的道理。自渡就像这流水,看似柔弱,却有着穿透一切的力量。

这种力量首先来自接纳。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生活的不如意,就像接纳月亮有阴晴圆缺。心理学上有个“接纳承诺疗法”,说的就是与痛苦和解,而不是对抗。有位患抑郁症的画家,曾一度把自己关在画室里,拒绝见任何人。直到有一天,他在画布上画下了一个哭泣的自己,突然发现眼泪里也藏着光芒。从那以后,他的画里多了几分温柔,少了几分挣扎。

自渡的力量还来自沉淀。就像普洱茶,在岁月的窖藏里褪去青涩,沉淀出醇厚的滋味。学者钱钟书一生淡泊名利,拒绝参加任何不必要的应酬,把所有时间都用在读书写作上。他在《围城》里写尽了人生的荒诞,却在现实中活得通透。这种沉淀不是逃避,而是在喧嚣中保持清醒,在浮躁中坚守本心。

更重要的是,自渡是一种觉醒。明白没有人能为你的人生负责,除了你自己。演员黄渤在没出名之前,跑过龙套,唱过歌厅,被人嘲笑过长相。可他从没想过放弃,而是默默打磨演技,终于在《疯狂的石头》里一举成名。他在采访里说:“这个世界不会在乎你的自尊,只在乎你做出来的成绩。”这种觉醒,是从向外索取到向内求索的转变,是从期待被拯救到学会自我救赎的升华。

渡人先渡己

长江边的渡口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新艄公要先独自渡过三次汛期,才能正式载客。老人们说,连自己都渡不过去的人,怎么能保证别人的安全?人生也是如此,只有先渡己,才能渡人。

医生在救治病人之前,首先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教师在教导学生之前,首先要完善自己的人格。就像蜡烛,只有自己燃烧起来,才能照亮别人。有位乡村教师在大山里教了三十年书,他说自己最大的心愿不是让学生走出大山,而是让他们明白“无论走到哪里,都要靠自己”。这种言传身教,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自渡者往往自带光芒,这种光芒会吸引同样努力的人。就像北斗星,从不喧嚣,却总能为迷路的人指引方向。企业家马云在创业初期屡遭失败,被人当成骗子。可他从未放弃,靠着自己的坚持和智慧,一步步把阿里巴巴打造成商业帝国。他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对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这种穿越黑暗的勇气,激励了无数创业者。

真正的渡人,不是施舍,而是引路。就像佛陀在菩提树下顿悟后,并没有直接告诉弟子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修行。因为他知道,每个人的渡口都不同,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双脚。

在孤独中开出花来

沙漠里的仙人掌,在干旱中把根扎得更深;寒冬里的梅花,在风雪中绽放得更艳。自渡的过程或许孤独,却能让生命变得更加坚韧。

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前,写下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诗里藏着他对世界的温柔,也藏着他与命运和解的勇气。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刻,他依然没有放弃对美好的向往。这种在孤独中坚守的力量,比任何喧嚣都更动人。

人生就像一场独自的旅行,从起点到终点,没有人能全程陪伴。但正是这段孤独的旅程,让我们有机会看清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的方向。就像登山,越是陡峭的山路,越能看到绝美的风景。

站在人生的渡口,看着来来往往的船只,突然明白:自渡不是孤独的挣扎,而是清醒的选择;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创造。当我们学会自己掌舵,才能在命运的河流里从容前行;当我们懂得自我救赎,才能在人生的风雨中安然无恙。

愿我们都能成为自己的摆渡人,在岁月的长河里,载着希望,向着远方,缓缓航行。

来源:小白兔牙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