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主线,看委员单位怎么干!】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深化改革创新 全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先行区建设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4 08:20 3

摘要:按:内蒙古各系统各领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学细悟笃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的重大要求,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紧紧

按:内蒙古各系统各领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学细悟笃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的重大要求,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连日来,自治区民委会同各委员单位总结梳理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供各地各有关部门参考借鉴。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深入实施“石榴籽”育人工程、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和“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为培育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制定实施《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先行区三年行动方案》,聚焦“六个新”目标,系统构建各学段有序衔接、多领域全覆盖的协同育人体系。力争通过三年探索,形成可在全国推广的教学模式、制度机制和评价体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作为巡视巡察、督导评价和党建述职的重要指标,融入依法治校各环节。深入开展“北疆教育心向党”党建品牌活动,推进星级化亮晒比、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建设。

二是强化宣传阐释,营造情感共鸣的舆论氛围。建立省级领导干部进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机制,每年安排36位省级领导深入高校调研并作形势政策报告。构建领导干部带头讲、青年宣讲团示范讲、师生巡讲团基层讲、优师优课线上讲的多层次理论宣讲体系,组织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强国复兴有我”高校巡讲,制作播出《理响北疆 强国有我》理论宣讲慕课16期,举办“北疆新生代 青春讲中国”青年宣讲大赛40余场。广大青年学生用“青言青语”和鲜活案例,深入阐释新思想真理伟力,展现新时代青年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举办“北疆新生代 青春讲中国”高校青年学生理论宣讲大赛(由自治区教育厅提供)

三是夯实育人阵地,完善课程教材体系。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课堂主渠道作用,按学段构建课程与教材体系。学前教育阶段配发石榴籽绘本、开设“立德育苗”课堂;中小学阶段用好《中华民族大团结》教材,落实不少于12课时的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高校阶段全面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必修课,率先建成全套教学资源库。深度挖掘本土资源,制作“石榴籽育人小课堂”25期,打造“石榴红”、“北疆绿”、“航天蓝”等特色思政课程。发挥考试评价导向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纳入中考范围。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实现国家统编教材在基础教育阶段全覆盖。2024年,在园幼儿普通话“听懂会说”比例达95.6%,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达标校创建率达93.3%。

四是建强教师队伍,构建培育保障体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列入党员干部学习和教师全员培训计划,纳入师范生培养方案,实现全区24万余名教师培训全覆盖。出台专项措施加强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补充教师1500余名,对5000多名教师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推进教育“组团式”帮扶,选派3200名城区优秀教师支援乡村和薄弱学校。强化教研指导,开展入校指导和线上集体备课436场,开发一批优质教学资源。2024年,多人获得国家级重要表彰和荣誉。

五是共建精神家园,创设“知信行”合一体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统筹校园文化建设,召开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导意见》、《全区教育系统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工作方案》,上线共享素材库,制发建设指南及示例。实施“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深化书香校园建设,开展文明礼仪提升行动。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汉字听写大赛等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在重要节庆日深化仪式教育,组织“清明祭英烈”、“礼赞祖国”等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石榴籽走边关”等主题实践活动,组织17万余名师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建成123个自治区级“大思政课”实践基地,推出红色研学地图和实践教学指南,开发虚拟仿真课程,打造“边境线上的思政课”等品牌。拓展网络育人空间,推出系列融媒体节目和数字资源,持续唱响北疆文化。

六是强化科研支撑,构建学术话语新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建设,内蒙古师范大学获批全国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建设试点。支持16个高校研究基地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设立12个重大委托课题。举办研究基地重大课题成果展示活动,推出近200项成果,推动科研成果全面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同步开展第二批重大课题论证,通过有组织科研提升研究针对性和成果适用性。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