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要讲的这种小疙瘩,看起来没啥大碍,但威力可不小:大人长了可能会传染给孩子,娃不经意间的抓挠,可能让它“遍地开花”,就像春风吹又生的野草。
今天要讲的这种小疙瘩,看起来没啥大碍,但威力可不小:大人长了可能会传染给孩子,娃不经意间的抓挠,可能让它“遍地开花”,就像春风吹又生的野草。
它还可能长在孩子的脸蛋、脖子等显眼位置,不仅影响美观,万一孩子抓破了导致感染,还可能留下疤痕。这种小疙瘩,就是传染性软疣,俗称“水瘊子”。
家里有娃的,一定要警惕这个看似不起眼、实则麻烦的皮肤问题!
传染性软疣,是一种由传染性软疣病毒(MCV)引起的皮肤感染。不少家长看到孩子身上长小颗粒,会误以为是疱疹,但其实它俩完全不同。
比如,疱疹通常是红的、软的,还会痒会痛;而传染性软疣一般是肉色的、摸起来硬硬的,一般不痛也不痒。
典型的传染性软疣长得像个小圆肉粒,常常成群出现,颜色接近肤色或淡粉色,顶部有个小凹坑——像个小肚脐眼。
形状圆形,中间有点凹陷,硬挤能挤出白色乳酪样东西(软疣小体) 质地摸起来偏硬,表面光滑 颜色肤色或淡粉色 大小1~5毫米左右 部位脸上、四肢、身上、腋窝等,但手心脚底一般没有健康的儿童、青少年和大人都可能中招,不过孩子比大人更容易感染。研究显示,大约每12个孩子中就有1人得过传染性软疣,尤其是在温湿地区更常见。
最容易中招的是2~5岁的娃,如果孩子本身有湿疹,皮肤屏障比较弱,病毒就更容易“入侵”,数据显示甚至高达62%的湿疹娃曾经感染过。
既然叫“传染性”软疣,它的传染能力可不是盖的。它既会“自身扩散”,也会传染给别人,潜伏期一般为2~6周。
1. 传染自己——“自体接种”
如果孩子因为好奇或不小心抓破了疙瘩,里面白色乳酪样的“软疣小体”流出来,病毒就会顺着破口“播种”到周围皮肤,导致越抓越多。
万一经常揉眼睛还不注意手卫生,甚至可能长到眼皮里!
2. 传染别人——直接和间接接触
直接接触:比如大人长了软疣,经常抱孩子、皮肤贴皮肤,就可能传给孩子。
间接接触:共用毛巾、衣物、玩具,或者一起游泳、用同一个浮板等,都可能间接传染。
不过大家也不用过度焦虑,做好以下几步,就能大大降低传染风险:
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
不要抓、不要挤疙瘩;
不和家人共用毛巾、衣物等个人物品;
抱娃时用衣服遮住有软疣的皮肤;
如果要游泳,提前用防水敷贴覆盖住疙瘩。
好消息是,传染性软疣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自愈。对很多孩子来说,“不处理”本身也是一种治疗选择。
大多数孩子的软疣会在6~12个月内自行消退,很少超过一年半。如果一直没好转,也可能持续三四年才消退。
如果选择观察等待,关键是要管住手不抓挠,不跟别人共用个人物品。
那什么时候该看医生呢?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以下建议:
建议就医可继续观察看数量越来越多,没完没了 大小数量稳定 看时间一两年都没消退 有变小变暗趋势 看感觉又痛又痒 不痛不痒 看位置长在脸上、私处等 不在易摩擦部位 看行为孩子总忍不住去抓 能管住手不抓如果真的需要治疗,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是物理治疗,比如医生用专业工具夹除、刮除或者做激光、冷冻治疗,效果立竿见影。
药膏涂抹也是一种方式,但需要长期坚持,孩子配合度低,效果也不如物理治疗明显。切记不要自行买药来用,一定要咨询医生。
预防传染性软疣,不同人群的重点不一样,我们也为大家整理好了:
已经感染的大人或孩子:
勤洗手,别抓挠,别共用毛巾衣物;
在公共场所遮住疙瘩,游泳时用防水敷贴。
健康的孩子:
用自己的浴盆、毛巾和玩具;
毛巾、寝具、衣物专人专用;
避免使用患者的个人物品。
健康的大人:
风险较低,不用太担心;
注意手卫生,别接触患者的皮损和物品。
最后提醒大家:就算确诊了传染性软疣,一般也不需要隔离,孩子可以正常上学;如果没有破皮,也可以去游泳。
好了,关于传染性软疣的科普就到这里。如果已经被它困扰,不知道该怎么办,记得及时看医生,请专业人士帮忙处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果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82898800编 辑:琬璘
审 核:崔英
终 审:凯淇
来源:龙广凯淇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