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解说火李梓萌!48岁未婚拼事业,网友:这才是榜样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4 01:55 3

摘要:李梓萌1977年生在沈阳,爸爸是清华工程师,从小逼她背《三字经》。小学蒋老师拽她去演讲比赛,她站台上不慌,连拿3个区第一。中学进了广播室,每天早自习播新闻,话筒一拿就不想放。

48岁李梓萌又站到了阅兵场!9月3日天安门广场,她穿红西装举话筒的样子,比10年前更亮。

熟悉她的观众一眼认出——这还是那个戴了12年假发的“国脸”,可今天她的声音里多了股热乎劲,像在跟邻居讲自家大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梓萌1977年生在沈阳,爸爸是清华工程师,从小逼她背《三字经》。小学蒋老师拽她去演讲比赛,她站台上不慌,连拿3个区第一。中学进了广播室,每天早自习播新闻,话筒一拿就不想放。

1996年考北广,辽宁省播音专业第一,同学说她“嘴比脑子快”。23岁进央视,先做《文化报道》,后来接《国际时讯》,第一次播国际新闻,她特意学了英式英语的重音,观众说“听着像去了国外”。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朝闻天下》是她的“磨剑场”——每天4点起床,挤地铁时背稿,到台里先喝半杯咖啡,怕早班犯迷糊。有次播到“沙尘暴预警”,她把“浮尘”念成“浮沉”,罚了50块,从那以后,她把易错字写在便利贴上,贴满化妆间镜子,每天化妆时念10遍。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6年上《新闻联播》,导演说她“太年轻,少点稳劲”,她咬咬牙戴了长卷发假发,一戴就是12年,直到2018年才敢剪短发,观众说“终于像她自己了”。

李梓萌的“稳”是“笨功夫”堆出来的2020年《新闻联播》紧急加稿8分钟,她提前10分钟拿到稿,快速标了重音和停连,把“新型战机”的“型”字圈了3遍,所以播的时候没卡壳。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她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主考官时,提前3个月查每个字的渊源,怕念错“舴艋”“耄耋”,连字典都翻破了。跨界综艺前,她特意去跟年轻编导学网络用语,比如“yyds”“破防”,怕跟观众有距离。

她的“迷糊”是真的——同事说她经常忘带钥匙,却能记住每个同事的喜好:月亮姐姐爱喝奶茶加珍珠,康辉爱抽薄荷糖,连保洁阿姨的生日都记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次保洁阿姨生病,她特意买了水果去看,阿姨说“比我闺女还贴心”。去年做了12场公益演讲,去山区给孩子上播音课,今年又接了阅兵解说,粉丝说“她的人生比结婚更精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梓萌的转型不是偶然——央视近年要“主播接地气”,她选了“专业+温度”的路。比如阅兵解说,她提前1个月去天安门踩点,记清楚每根旗杆的位置,每支队伍的历史,怕讲错一个细节。

她跟编导说:“解说不是念稿,是跟观众聊盛典的故事。”所以她的解说里有“这支部队参加过抗美援朝”“这个装备是第一次亮相”,观众说“像听家里人讲往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网友说“48岁还不结婚,事业再成功有什么用?”但更多人回:“她把人生过成了自己的剧本,比嫁人生孩子更酷。”我觉得这话说得对李梓萌的“不妥协”,是跟自己较劲,要把每件事做到极致。

从《新闻联播》的假发主播,到阅兵场的解说员,再到综艺里的“迷糊姐姐”,李梓萌走了20年,每一步都没白走。可她为什么放着固定位不做,偏要拼新领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觉得李梓萌的答案藏在她的微博里——“人生不是选择题,是填空题,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她没被“主播就该严肃”“女人就该结婚”的标签绑住,反而把每个角色都活出了烟火气。比如她播新闻时严肃,做解说时热情,上综艺时迷糊,这才是真实的她,比“国脸”更动人。你喜欢这样“不被定义”的李梓萌吗?

来源:小王教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