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8 10:40 1

摘要:当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成功举办,“十里书香长廊”以文化之韵串联城市之美,成为全民阅读的亮丽风景线;当“大观山海 阅享生态”活动以生态与文化融合的独特魅力吸引无数目光;当“茶咖网络文化周”以创新形式展现昆明的文化活力……昆明正以一次次创新实践,让城市形象在全国出新

勇担文化使命 奏响奋进强音 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昆明实践新局面汇聚磅礴力量——2024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

展开2024年昆明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绚丽画卷,一幅幅动人心弦的场景映入眼帘,笔笔浓墨重彩,篇篇繁花似锦。

这是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强劲脉动——

当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成功举办,“十里书香长廊”以文化之韵串联城市之美,成为全民阅读的亮丽风景线;当“大观山海 阅享生态”活动以生态与文化融合的独特魅力吸引无数目光;当“茶咖网络文化周”以创新形式展现昆明的文化活力……昆明正以一次次创新实践,让城市形象在全国出新出彩。

这是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铿锵足音——

从“学习强国”昆明学习平台荣登中宣部“学习强国”总平台热度榜,到“书香昆明”全民阅读系列活动荣获全国“报业媒体助力全面阅读优秀案例”,再到昆明上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十大‘美好宜居’城市”榜单……一项项可喜成绩,让昆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这是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亮丽风景——

昆明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从数量到营收都占全省一半以上体量,12个新型文化空间入选全国、全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一个个重要突破,让昆明在文化强省建设中彰显省会城市担当。

回眸2024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昆明“六个春城”建设,勇担使命、守正创新,锐意进取、拼搏实干,不断让文化的力量和作用在“六个春城”建设中更加彰显。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昆明市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春城大地家喻户晓。

“关键少数”示范引领,理论武装入脑入心——

市委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安排13个学习专题,开展9次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全市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列席旁听工作312次。

理论宣讲“声”入人心,宣传普及灵活鲜活——

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宣讲,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宣讲队伍作用,持续打造提升“理响春城”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宣讲平台,形成以市级平台为引领,上下联动、行业互通的“1+N”创新理论传播模式,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2024年共开展各级各类理论宣讲8400余场次,受众达95万余人次。

成功举办昆明市第五届“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理论宣讲大赛,4个优秀宣讲作品入围省赛,经过激烈角逐,荣获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昆明市获优秀组织奖。

持续推进“学习强国”昆明学习平台建设,昆明日报上榜中宣部发布的“2024年度强国号影响力榜单”,为西南地区唯一入围媒体。

昆明市第五届“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理论宣讲大赛。资料图

理论研究出精品,研究阐释深化深入——

开展2024年度云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昆明的生动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组织开展2024年度宣传思想文化系统重点课题研究工作,开展38个课题研究,把调查研究作为谋划决策、开展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

思想在学习中升华,力量在团结中汇聚。一次次学习研讨,一场场宣讲报告,一篇篇理论文章,让昆明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全面提振。

只有站位主流、担当正面,才能奏响时代的最强音。一年来,昆明聚焦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这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中心环节,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坚持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营造了主旋律强劲、正能量充沛的舆论氛围。

主题宣传浓墨重彩——

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重大主题和重要会议,积极构建“传统媒体主动、新媒体联动、自媒体互动”的主流舆论传播格局,精心组织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刊播重点稿件1.5万余篇,1000余件新媒体产品浏览量超100万,80余件新媒体产品浏览量超1000万。

亮点宣传出新出彩——

组织开展中宣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锚定现代化改革再深化”“中老铁路开通三周年暨南坡国际产业园开园”“中老铁路行”等主题采访活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台等12家央媒深入调研采访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滇池保护治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亮点工作,形成央媒点赞昆明改革发展成效的亮眼风景,为昆明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营造了主旋律强劲、正能量充沛的舆论氛围。

欢快的民族歌舞打跳欢迎远方的客人来到昆明。记者王俊星 摄

城市营销丰富多彩——

加强城市宣传营销,推动形成更大宣传声势。打造机场城市形象宣传长廊,让到昆嘉宾和游客第一时间领略春城魅力。深度挖掘昆明“六条黄金旅游线路”旅游宣传资源,结合不同季节、时间节点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不断增加城市曝光度,让游客感受不一样的昆明,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吸引力和影响力。充分利用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2024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等重大活动在昆举办契机,向中外嘉宾生动诠释“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国际传播卓有成效——

提升传播效能,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做大做优外宣传播矩阵,“InKunming”英文站、“彩云桥”缅文站、“萨拜迪”中老双语涉外宣传平台推出电视节目《一带一路看昆明》、广播节目《全景中国——走进昆明》、电子外宣杂志《看昆明》。持续拓展与周边国家文化等交流合作,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可感可及。

媒体改革不断深化——

持续深化市融媒体中心改革,媒体区域影响力和全国知名度持续攀升。昆明市融媒体中心12个账号(作品)入选全省新闻单位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平台网络传播力“十佳账号”等榜单,位居全省第一。掌上春城“昆明问政”平台入选中国报业协会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优秀案例。

赏花、拍花、吃花……2024年4月26日,“花‘漾’昆明”2024昆明文旅赏春宴暨五一旅游推介会在大观公园庾园举行,向全网推介五一昆明“花漾游”及“六条黄金旅游线路”,邀请大家到昆明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2024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聚焦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两个效益”相统一,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文化影响不断扩大——

2024年4月,在海埂大坝这个“人鸥和谐”生动故事延续了39年的地方,关于春城的阅读故事接续上演。为期3天的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在昆明圆满举行,让“书香昆明”品牌声名远播。昆明还圆满举办2024中国网络媒体论坛、第三届各省区市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等重大会议活动,让“文化昆明”魅力无限绽放。

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海埂大坝展区。记者王俊星 摄 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海埂大坝展区。记者王俊星 摄

文化产业优势突出——

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356家,4个文创园区入选全省第一批文化创意(人才)孵化基地暨“艺术家第二居所”试点单位,昆明云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云南拾翠文资商贸有限公司入选2024年新一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过去一年,文创银行累计向文创企业提供贷款超过4300万元。加快文化出口基地和磨憨文化进出口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8家企业和31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打造云南首个VP+XR虚拟影棚,成立昆明影视拍摄服务中心,每年吸引100余个剧组到昆明取景拍摄。

百里春秋·春城会客厅。记者刘凯达 摄

文化事业快速发展——

顺利通过第三、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在西部地区21个城市中位列第六,获得优秀档次。不断提升打造“春城文化节”系列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3万余场次,让文化的阳光普照春城大地。持续打造以“百里·春秋——春城会客厅”为代表的主客共享新型文化空间,12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入选全国、全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进一步提升昆明的文化品质与城市形象。

“合唱团是艺术团体,是传递正能量、展现志愿者风采的平台,志愿者将用歌声讲述志愿服务的故事,让更多人感受到志愿服务的温暖与力量。”2024年9月,昆明市志愿服务发展促进会携手昆明好人馆,正式成立“昆明志愿之声”志愿者合唱团,通过歌声传递志愿者的爱与奉献,为群众带来一场场生动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精神盛宴,成为昆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昆明市聚焦用社会主流思想价值和道德文化滋养人心、滋润社会,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着力培育时代新风新貌,为昆明加快“六个春城”建设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昆明好人馆。资料图

文明培育切实加强——

推荐选树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全市获评各级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累计2020名。创新成立全国首家全公益普惠、全链条服务、全资源整合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推广等“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文明创建全面提升——

聚焦常态长效扎实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复查评估工作。加强滇池沿岸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开展“清风润万家·文明幸福家”等形式丰富的家庭文明建设主题活动30余场次,引导广大家庭重视家庭文明和廉洁家风建设。

文明实践深入推进——

昆明市文明实践阵地“全域化”、平台“差异化”、模式“特色化”、活动“项目化”、服务“品牌化”的“五化”工作模式被《中国志愿》杂志刊发。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9个、文明实践所140个、文明实践站1673个,延伸建设文明实践点(基地)1283个,形成覆盖全市的文明实践网络。新时代文明新风润泽春城的每一个角落,让昆明这座城市更具温度与魅力。

来源:昆明嵩明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