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联合发布《中药饮片语言系统语义网络框架》团体标准,推动中药饮片信息迈入标准化“数字时代”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3 22:27 2

摘要:近日,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正式发布团体标准《中药饮片语言系统语义网络框架》,该标准由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大数据研究团队牵头,联合粤港澳多家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及高校共同起草完成。该标准旨在为中药饮片全产业链的规范化发展确立新要求,并将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关

近日,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正式发布团体标准《中药饮片语言系统语义网络框架》,该标准由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大数据研究团队牵头,联合粤港澳多家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及高校共同起草完成。该标准旨在为中药饮片全产业链的规范化发展确立新要求,并将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的标准支撑,也是广东省中医院积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精准化、协同化、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该标准编制项目于2024年11月18日经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批准立项(粤中医药会字〔2024〕58号文件),严格遵循《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推进。起草单位包括广东省中医院、神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等,涵盖中医临床、中药学、中医药信息学等不同领域专家参与制定,保障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中药饮片作为中医药临床治疗的重要载体,其质量和信息标准化程度直接影响疗效评估与用药安全。长期以来,中药饮片信息缺乏统一规范,制约了相关数据的整合与利用。本标准通过构建中药饮片语义网络框架,支持医院实现从中药饮片采购、调剂到临床使用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与溯源,有助于提升处方精准性和用药安全,也为临床科研和数据整合分析提供了统一框架,促进“医-研-产”协同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该标准相关研究成果已成功入选2025SNOMEDCT大会(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医学术语标准化会议之一),并获邀于2025年10月在比利时安特卫普进行口头汇报。这标志着我国自主构建的中药饮片语义网络标准即将登上全球医学术语标准化的重要交流平台,有助于推动中医药术语体系与国际主流医学标准接轨,为中医药在国际领域的进一步认可与应用奠定基础。

此次标准的发布,是中医药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一项具体成果,也为广东省中医院持续推进中医药数字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医药大数据研究团队

中医药大数据研究团队于2014年成立,团队成员专业背景多元,涵盖医学、统计学、信息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围绕临床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重点聚焦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临床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舌面脉等多模态客观化信息采集、分析、数据挖掘与知识图谱构建、机器学习与智能决策、复杂系统因果涌现等技术在中西医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擅长整合院内外数据资源及多个公开数据库,建立可供临床信息挖掘使用的数据平台,协助各临床科室、科研团队开展真实世界大数据研究。团队成员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项,参编著作6部。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课题等20余项,参与国家“十五”至“十三五”“863”“973”等科技支撑重大专项课题研究以及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研究等多项课题。曾参与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

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科

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科是“九五”至“十四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被评为全国“优秀重点专科”,也是“十二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大组长单位之一,牵头协作组主攻慢性肾衰的验证研究。2008年遴选为全国唯一的“慢性肾脏病”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牵头开展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的系列研究。2018年作为首批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牵头单位,同年入选国家区域(华南·肾病)中医诊疗中心。2021年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广东省中医院,肾病为主攻病种之一。2021年遴选为广东省中医肾病专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组长单位。2025年遴选为广州市慢性肾衰竭中西医协同诊疗中心。

科室现有病区4个(包括大德路总院,芳村医院,大学城医院,珠海医院,总床位数141张)、血液净化病区5个(血液透析机185台),慢病管理门诊1个、肾病研究室及附属专科实验室1个(面积1200㎡),每年住院收治人数逾6500人次,门诊患者13.8万人次,年透析治疗量超过8万人次,全年服务患者量超过20万人次。连续四年入选“艾力彼”中国中医医院最佳研究型肾病专科,“艾力彼”广东医院最强肾内科科室之一。

科室先后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行业专项等多项大型临床研究,牵头的全国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HERBAAL,证实了具有补脾益肾功效的自研中药复方能延缓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进入尿毒症时间,降低透析等终点事件风险。

项目牵头人介绍

苏国彬

医学博士。博士后,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中医药大数据研究团队主任,肾病科副主任医师。

欧洲肾病学会ERA-ERAC fellowship、ERA Long-term Young fellowship获得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肾病青年创新人才”,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杰出青年人才”,入选2023年岭南名医录;

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春晖计划、Karolinska Institutet Research Grant等国家、省部级课题10余项。

擅长:各种中医体质的调养;基于"补土流派"中医思路防治反复尿路感染、常见慢性肾脏病,如IgA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等慢性肾炎、糖尿病性肾病、狼疮性肾炎、慢性肾衰等慢性肾脏病引起的浮肿、血尿、蛋白尿,感冒、咳嗽等并发症的中医特色治疗(如切脉针刺等);急性肾损伤的防治;肾结石保守治疗。

门诊时间:

周二夜诊 大德路总院 西区三楼 内科门诊

周五上午 大德路总院 研修楼7楼 健康调养门诊

初审 | 张靓雯

审核 | 王军飞

审定 | 陈佳佳

来源:彩虹娱乐

相关推荐